第267章 传授扦插技术
九月正是稻田抢收的季节。
割稻、脱粒、晒谷,又要翻地种植下一批作物。
天气不冷不热,也是月季花一年中开的比较旺的时节。
林家后院的一大片月季花在风中摇曳,开的正盛。
春天种下的小苗也冒出花骨朵争相斗艳,远比春天看到的壮观。
月季花香味浓郁,住得近的,还能闻到甜甜的花香。
原先在林小满这边买了月季的,还有林贵、林大海后院的月季,如今开出了第一批花。
虽然数量不多,但林小满说等花瓣收了,就要教他们怎么扦插。
来年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月季。
林大牛想想都激动。
买月季的,基本都是在林家作坊干活的人家。
只要有一家买了,剩下的人家听得多了,也忍不住要下手。
等上林村农忙结束,已经接近十月。
所有的月季花瓣都被采摘干净。
林小满把种月季花的几户人家叫到自家后院。
当着他们的面,修剪了一排月季。
“从上往下数两到三片叶片下修剪,最好保证修剪处下方的芽点朝外。”
李二力下意识问:“为啥?”
林小满找到其中一株月季花,指着刚修剪的地方,“你们瞧,这片叶子朝外,叶子里藏着的芽点就是朝外的,新长的开花枝便朝外生长,有更广的生长范围。”
林大牛和王小狗的爹和林贵一样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一听便明白了。
人站一起挤得慌,花长一起肯定也挤得难受,一难受吧不就不爱开花了吗。
林小满继续演示了两遍,大伙基本掌握了要领。
接下来便要讲在场的各位最关注的、最感兴趣的扦插了。
毕竟买了林小满月季的人家,都指望着扦插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月季。
不管是自家种植还是卖出去,都能攒下银子。
特别是王小狗他爹,他家里还有三个儿子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纪还打着光棍。
小狗现在是不愁了,但还有一对双生子三狗和四狗呢。
林小满当着大伙的面,把刚才修剪下来的月季残花枝捡起来,剪掉最上面的一截。
而后指着最下面的两片叶子,“这里有两个芽点,大家看仔细了,上面这个芽点的叶子留着,下面这个芽点的叶片去掉,在芽点这个位置剪一刀,斜着剪,瞧着,就是这样。”
林小满当着大伙的面“咔嚓”一下。
动作快准狠丝毫不带犹豫。
古代生产力落后,剪刀没有后世的锋利,还不如用磨刀石将菜刀磨锋利,干脆利落一刀下去切得齐整。
“动作要快,千万不要犹豫,一刀下去不要拖泥带水,切面一定要齐,否则不容易发根。”
说着,林小满又拿起一根月季枝,“咔嚓”一下,又是一刀。
林贵看了跃跃欲试,林小满把刀递给阿爷,“爷,你试试。”
林贵点头,拿了刀,捡起地上的枝条,回想方才小满的做法,砍去最上面的,留下底下枝条,捋掉最下面的叶片,一刀下去,位置偏下了点,刀口却很整齐。
林小满夸道:“不错,阿爷力气大,找准位置再砍。”
林大柱见老伙计被夸,也不甘落后。
“小满啊,我也来试试。”
......
到后来,在场的每一位都试了两回。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学得很快。
快到林大柱都怀疑,就这么把枝条插到土里,来年就能变成一株苗么?
林小满为了消除大家的疑惑,直接拿刀开干。
“咔嚓”、“咔嚓”一片。
林大江、李二力是见识过月季扦插的,这会也加入林小满的队伍。
众人瞧这架势,也纷纷回家拿刀,打磨锋利后赶来加入扦插队伍。
林家后院的这一片月季,林小满一人干,得忙活两三日。
现在好了,两个多时辰,月季修剪了,枝条也扦插了。
还真是一举两得。
虽然扦插在地里的存活率没有空间高,但空间的前院、后院加起来都没这一片地大,只够空间里月季的扦插。
况且她也不能一直依赖空间。
今年月季还能再开一波,只不过花期不会特别集中。
零零散散的,采摘比较繁琐。
不过她有三个“小童工”——谷雨、苗苗和周燕。
三个小的一点都不怕刺,挎着一个布袋在花丛里穿梭。
不过林小满也不让三人白干,根据分量,意思着给几个铜板。
铜板虽少,三人却是第一回靠自己赚钱,一个个咧着牙把钱藏起来。
谷雨原本掉牙漏风不乐意笑,有了铜板后,丑算什么?该笑笑,连嘴都不捂了。
......
十月中旬,腊肠、松花蛋作坊开工,香皂作坊紧赶慢赶赶出够一个冬天的货后停工。
香皂作坊干活的村民忙了一年,林小满照旧把工钱、红封发了,节礼则是等到过年和另外两个作坊的一起发。
拿到红封的村民都不用打开,听声音便知道里头装着的铜板比上年多。
关键是,从上个月起,他们的工钱涨了。
每日多了五文钱,一个月多一百五十文。
拿走红封和工钱的村民,有一次被上林村村民围住了。
“小狗啊,兜别捂得这么紧,让婶子看看发了多少工钱啊?”
“二牛,你咋和小媳妇一样害羞啊,来,看看你拿了多少红封?”
都说财不外露,林二牛和王小狗对视一眼,把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王小狗:“婶子,我娘还等我回去呢!”
林二牛挤开一条路,“小狗,快跑!”
其余村子的工人见这架势,脚底抹油,趁机跑了。
——
天气渐冷,但上林村家家户户都没闲着。
林家后院的兔子又开始上赶着发展“兔子军团”。
如意楼酸菜鱼、烤鱼生意渐好,各家各户的男丁要开始抓鱼了。
还有收蛋的青年,要赶到各处。
另外,腊肠作坊又新招了二十人,从上林村招了12人,从别的村招了8人。
林大牛很开心,和他一起进作坊的都涨工钱了。
他还成了带人干活的师傅,东家说了,人不白带,带一个人给五十文。
反正都是干活,带人无非是多费点口舌而已。
总之,整个村子的村民,越忙越乐呵,越忙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