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长安城内万籁俱寂,唯有几处灯火还在闪烁,昏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城西的一间小院里,说书艺人老王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粗糙的被褥摩挲着他的肌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册子的纸张有些粗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新学的知识。
白日里,太子殿下派人送来了这些册子,说是要让戏班子排演新戏,宣传新学。
老王虽然识字,但这新学内容艰深晦涩,他看了半天也只理解了皮毛。
他叹了口气,翻身坐起,昏黄的灯光刺得他眼睛有些难受,他再次翻开册子。
书页上,那些关于天文、地理、数学的知识,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他脑海里乱窜。
他努力想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说书段子里,却发现怎么也串联不起来。
以往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今却显得苍白无力。
老王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头发油腻而杂乱,他走到院子里,夜晚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望着满天繁星,那些星星闪烁着冰冷的光,他心中充满了迷茫。
他明白皇帝的用意,是想通过戏曲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新学传播到民间。
可这新学内容如此复杂,他又该如何向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们讲解呢?
与此同时,城东的一家茶馆里,正上演着一出热闹的戏曲。
戏台上,老生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岳飞抗金的故事,他那沧桑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然而,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只有几个老人坐在破旧的桌椅前,津津有味地听着,不时发出轻微的咳嗽声。
突然,一个年轻人站起身来,破旧的椅子发出“嘎吱”一声响,他指着戏台上的老生,大声喊道:“整天就知道讲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有什么意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些人的共鸣,纷纷附和道:“就是,就是!现在太子殿下都推行新学了,还讲这些有什么用?”老生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弄得不知所措,他尴尬地站在台上,嘴唇微微颤抖,不知该如何是好。
戏班班主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他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茶馆里格外清晰,好言相劝,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类似的场景,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上演着。
新学虽然在学府中得到了推广,但在民间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许多人受旧观念的影响,对新学充满排斥,甚至将其视为离经叛道。
李豪坐在书房里,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他听着手下人汇报着这些情况,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知道,民间革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心和引导。
但他没想到,阻力竟然如此之大。
他看着手中的奏折,奏折的纸面光滑,上面写满了各地发生的抵制新学的事件,心中焦急如焚。
“陛下,”一个侍卫匆匆走进书房,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寂静,禀报道,“城南的戏班子出事了……”
城南的戏台临时搭建在一片空地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本该是一片热闹景象,此刻却气氛凝重。
锣鼓声震耳欲聋,却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戏台下,一群人义愤填膺,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几个身着长衫,看起来颇有学识的儒生。
他们指着台上穿着奇装异服,口中念着古怪台词的演员,大声斥责:“伤风败俗!离经叛道!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声音尖锐刺耳。
李豪带着侍卫赶到时,正看到这混乱的一幕。
他分开人群,人群的推挤让他有些难受,他走到戏台前,拱手向众人施礼:“各位父老乡亲,今日这戏,是本王特意安排的,为的是向大家传播新学……”
“新学?什么新学?我看就是歪理邪说!”一个白胡子老者吹胡子瞪眼,打断了李豪的话,他的胡子在风中飘动。
“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岂容你们这些小辈随意更改?”
“老丈,这新学并非要推翻传统,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豪耐心地解释,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另一个儒生打断:“一派胡言!圣人之言,岂是你能随意评判的?”一时间,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一阵喧嚷,指责声、谩骂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像潮水一样向李豪涌来。
李豪看着这些固执己见的人,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无奈。
他深吸一口气,高声道:“诸位,我知道大家一时难以接受新学。这样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从前,有一群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从未见过光明……”
此时正值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李豪身上,暖暖的,他站在戏台上,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手绘世界地图(可以是新学推广者们精心绘制的),地图的纸张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手中的长杆指向地图上的各个地方,长杆划过空气发出轻微的呼啸声。
台下的人群从最初的愤怒、不屑慢慢转变为专注、惊叹,周围的环境也随着人群情绪的变化而仿佛有了不同的氛围,风声、树叶声都像是在为这场讲解伴奏。
李豪将新学知识巧妙地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地球是圆的,那圆润的地球仿佛就在眼前;星星是会移动的,仿佛能看到星星在夜空中缓缓划过;数字可以用来计算万物,那些数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样跳动着。
起初,人们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他们渐渐被皇帝的讲述所吸引。
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李豪的口中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
就连之前那个带头反对的老者,也听得津津有味,他捋着胡须,胡须粗糙的触感从手指间划过,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
一旁的说书艺人老王,原本也对新学一头雾水,此刻却茅塞顿开。
他看着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将新学融入到自己的说书段子中。
夜色渐深,李豪的故事也接近尾声。
他看着台下聚精会神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颗新学的种子,已经悄然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
“所以,”李豪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众人,“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突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殿下,明日可否再来讲故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学堂里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阳光有些刺眼,孩子们微微眯着眼睛。
琅琅读书声不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而是清脆的算数口诀和朗朗上口的地理歌谣,那清脆的声音在学堂里回荡。
老学究张先生,此刻正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副自制的简易地球仪,地球仪的球体有些粗糙,他向学生们讲解着“天圆地方”的谬论。
他指着地球仪上标注的各大洲,兴致勃勃地说道:“同学们,看这里,我们的大唐,其实只是这圆球上的一小块地方。外面还有许多我们未曾知晓的国度和人民。”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凑上前去,仔细观察着这个从未见过的奇异物件,他们的呼吸有些急促。
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此刻充满了活力和求知欲。
“先生,那我们为什么生活在这圆球上不会掉下去呢?”一个学生举手问道,手臂在空中挥舞着。
“问得好!”张先生欣慰地抚摸着胡须,胡须柔软的触感让他感到安心,“这便是新学的奥妙所在,它会告诉我们地心引力的存在。”
下课铃声响起,清脆的铃声在校园里回荡,孩子们兴奋地跑出学堂,他们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迫不及待地分享给自己的父母。
家长们听到孩子们口中那些新奇的见闻,脸上充满了惊奇和疑惑。
“这新学,还真是有些门道。”一位家长若有所思地说道,他看到自己原本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儿子,现在居然主动抱着书本学习,心中不由得动摇了当初对新学的排斥。
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赞同:“是啊,我家孩子也说,学了新学,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了,那些什么‘天人感应’的说法,现在听起来都觉得荒唐。”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长安城内各家各户,家长们对新学的态度开始转变。
与此同时,一则告示张贴在了城中的各个角落,上面写着,为了庆祝新学在民间的推广,朝廷将举办“新学知识竞赛”,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励。
这个消息如同火星般,瞬间点燃了民众的热情。
一时间,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学习起新学的知识。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聚在一起,热烈地探讨着新学中的天文地理,算术几何,讨论声此起彼伏。
比赛现场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参赛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
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比赛中一展身手。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决赛设置在一个宏伟的宫殿广场上,周围彩旗飘扬,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参赛者们站在一个巨大的圆形舞台上,周围是人山人海的观众,观众们的欢呼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舞台上有各种新学知识的展示道具,当参赛者回答问题时,舞台上会有相应的灯光和特效展示答案内容,营造出一种盛大、震撼的场面。
各种新颖的题目层出不穷,考验着参赛者们对新学的掌握程度。
有人凭借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快速解出了复杂的算术题;有人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准确地指出了各个地方的经纬度。
现场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随着比赛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看到了新学所带来的改变,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陈旧观念,开始渴望接触新的思想,探索未知的领域。
夜幕降临,黑暗慢慢笼罩大地,比赛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颁奖台上,李豪亲自为获奖者颁发奖品,他手中的奖品散发着淡淡的光泽,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一个声音在人群中响起:“陛下,您看,那是不是……” 声音戛然而止,指向远方一处忽明忽暗的光亮。
长安城的夜,不再只有梆子声和犬吠,多了些抑扬顿挫的吟唱。
那是说书人老王的声音,他站在街头巷尾,手持折扇,扇面轻轻划过手掌,口若悬河。
他不再讲那些陈旧的帝王将相,而是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地球的模样,讲述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仿佛要冲破黑夜;时而低沉婉转,如同涓涓细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倾听。
老王时不时还会拿出自己绘制的简易星图,星图的纸张有些皱巴巴的,他指点给听众看,原本晦涩难懂的天文学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浅显易懂,趣味十足。
不止老王,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茶馆、酒肆,甚至是寻常百姓的家中,都回荡着新学的声音。
孩童们不再背诵迂腐的诗词歌赋,而是咿咿呀呀地唱着新编的算数歌谣;妇人们不再聚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而是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地球的形状;老人们不再沉湎于过去的荣光,而是饶有兴致地听着年轻人讲述新学的种种奇妙。
新学就像一阵春风,吹拂着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李豪站在高处,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带来丝丝凉意,他俯瞰着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他看到孩童们在街头嬉戏,口中念念有词的背诵着数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玩一些毫无意义的游戏。
他看到商人们在酒楼里高谈阔论,争论着地心引力与贸易路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声音在酒楼里嗡嗡作响。
他看到学堂里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先生讲解,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那是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的欣慰,那是看到一个民族开始觉醒的自豪。
他微微眯起双眼,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着勃勃生机,那是新生的气息,也是希望的气息。
他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大唐,为了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百姓。
这新学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也吹散了李豪心中涌动的喜悦。
他想起近日江南传来的消息,四大才子为了新学创作的主导权争执不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眉头微皱,这四大才子皆是文采斐然,是新学在民间传播的重要力量。
可若他们因此闹翻,必将影响新学在江南的推行,甚至会动摇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学根基。
正当李豪思索对策之际,侍卫匆匆跑来,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平静,神色慌张。
“陛下,江南那边…送来加急密报,四大才子…他们……” 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手中密报滑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