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几刊里曾经简单的的介绍过唐肃宗李亨,现在我就给大家来正式的说一说这位结束了安史之乱的唐肃宗。
这位唐肃宗李亨,本来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最初是被李隆基封为了陕王,后来到了公元727年的时候,又被封为了忠王,直到公元738年的时候才被封为了太子。
李亨的母亲就是母元献皇后杨氏出,祖父杨士达曾经也是隋朝的官员,而武则天的母亲同时也是杨士达女儿,所以说隋唐两朝总是有些扯不断理还乱的亲戚关系。
虽然说这个李亨幼年是在内命妇身边长大的,但是李亨可不像今天的一些妈宝男那样。
李亨早在被封做忠王的时候,就曾经被李隆基任命为河北道元帅,并且还率领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总管抵御过契丹等兵的入侵,而且还是战功显赫的那种。
公元737年,原本的太子李瑛因为武惠妃的谗言而被李隆基给废杀了,随后李林甫是极力推荐李琩为太子,但是李隆基当时比较看好岁数比较大的李亨,直到一年以后,李隆基接受了宦官高力士关于推长而立,谁敢复争的建议,随后李隆基就立了李亨为太子。
但是自从李亨被立为太子以后,就一直被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宰相所骚扰,幸亏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没糊涂,所以这两个权臣也一直没怎么撼动李亨的地位。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隆基跑路的时候又爆发了马嵬兵变,虽然当时的禁军最终逼杀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但是当时的禁军还是支持李隆基的。
而当时的太子李亨因为不能一直跟着李隆基继续跑路,再加上禁军当时也不怎么支持太子李亨,所以李亨只能离开李隆基然后自行发展。
直到公元756年时候,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而灵武的将领们现在都比较支持李亨。于是在众人经过了一番布置与筹划以后,最终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
随后李亨就重用了郭子仪等人开始逐步的消灭了所谓的安史之乱。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李亨已经登基成为了皇帝,但是李亨是在安史之乱中因为众将领的拥护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你可别忘了当时在四川那里还有一个唐玄宗李隆基。
于是当时就出现了太上皇和皇帝可以同时执政的二元局面。
不过这个问题对李唐王朝来说也并不算什么。
因为自从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唐王朝的皇帝宝座就是通过政变和叛乱得到了,李隆基本人不也是通过政变杀了太平公主以后才坐稳了宝座的?
所以到了李亨这里,这一套就已经玩的那叫一个轻车熟路了。
所以就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不久,李亨就开始宠信宦官李辅国,而这个李辅国也十分的清楚,这位李亨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李辅国就开始在李亨身边不断的进谗言,并且逐步的把李隆基时期的一些旧臣给全部的都给收拾干净了。
最后李辅国命人将李隆基从兴庆宫迁居到宫闱最深处的太极宫中,并禁止任何宫眷、皇子皇孙亲近李隆基。
从此以后,这位肃清了武则天的女皇后遗症,并且开创了大唐王朝最为辉煌时期的李隆基,就成为了一个彻底没人管没人问的孤寡老人了,直到三年以后,李隆基怀揣着杨玉环亲手制作的香囊驾崩。
而这个被李隆基视作珍宝的香囊,里年还保存了杨玉环的一缕青丝。
随后不久,那位当了十八年太子,在安史之乱中登基的唐肃宗李亨也跟着自己的父亲李隆基驾崩了,在位七年,享年五十二岁。
最后补充一点,唐肃宗李亨虽然结束了安史之乱,但是同时也重用了宦官李辅国,而此后的李唐王朝不仅开始逐渐的开始衰落,同时这个李辅国也为后世的宦官专政,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