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可为令史
“茂才陈平,拜见县令。”陈平对着眼前的中年男子作揖行礼,尽管内心略有紧张,但面上丝毫不显。
柏雍身着褐色官服,以冠束发,双眼直视眼前的策论榜首,迅速打量一番后笑道:
“莫要如此拘束,既来受职,日后便是这官寺一员,同为大秦效力无须拘谨,就坐吧。”
陈平自然注意到县令的视线隐晦而又迅速地从自己身上扫过,但陈平并未有所自惭。
他早就过了会因贫寒的家世和廉价的衣物而心生自卑的年纪,腹中的才华足够令其自信起来。
更毋论今日陈平还是以策论榜首的身份前来受职,这让陈平底气十足,当下也不客套,径直跪坐在一旁。
只不过虽然心中颇有底气,膝下垫子也挺软,陈平却也不敢放浪随意。
上身挺得笔直不说,陈平的屁股也根本不敢压在脚跟上,这样才能表现出对上位者的尊敬。
“不错,不卑不亢而又知晓尊卑礼仪,不愧是能博得策论榜首之人,确实有些许不凡。”
柏雍看着眼前神情自若的陈平,心中却是多了几分赞赏之意。
县试草创,诸多权利都下放在县令手中,阳武中的各科头名皆是由柏雍亲点,陈平也不例外。
“尔既中举县试策论榜首,便是不受官职也可参加明岁郡试,可有此意?”
柏雍并没有一开始就宣布给陈平的任命,他要继续考察一番,察举只是笔试,有时候面试才能看出问题。
陈平心中一凛,知道柏雍意在考较自己所求为何,略一思索之后便坦然言道:
“有劳县令挂念,只是平并无此意,能得县中一小吏便是邀天之幸,又如何奢求再进一步?
且平兄长亲眷皆在户牗乡中躬耕,昔年供养平读书游学颇有不易,平实不愿再为累赘。”
陈平说的是实话,他也的确心疼陈伯终日劳作,不愿意再来回奔波求那虚无缥缈的功名。
环境对人的选择影响是十分强大的,陈平中举后已经有了安逸的资本,此时天下承平,他没有奋斗的欲望。
再者,能当上阳武县中的小吏已经是阶层的飞跃了,陈平又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能做到相国一职,自然不会强求。
至于邓桓蒲晋二人传来的机会,陈平只当个笑话听听而已,从未真正放在心上。
“善!年少中举最怕一时意气,不肯低头勤勉,这陈平能有如此心性端是不错,看来这贫寒家境真是一大打磨啊!”
柏雍心中感叹,在钦点各科榜首之后,这位阳武县令早就详细调查过他们的背景信息,有了几分了解。
其中只有陈平一人是出自躬耕田间的乡下黔首,余者皆是官吏子弟抑或出自地主豪强之家。
虽然察举制给黔首们开了一道向上流通的口子,但能抓住机会改变命运的却是少之又少,
毕竟连一日三餐都要忙碌奔波的黔首,又有几个能有余力专心学业不事生产的呢?
接受良好教育在这先秦之时,从始至终都是贵族及富贵人家的专利。
所以当柏雍看见和自己一样从卑贱之中脱颖而出的陈平后,心中嘉许异常。
如今见其并不因一时富贵而有所迷失,更是颇有老怀大慰之感。
“心怀感恩之心可见尔品性甚佳,足以为秦吏。
尔兄长能在父母早亡的情况下将尔扶育至此,耗费不知多少心血,称得上一句长兄若父。
日后定要好生照顾尔兄长一家,莫要使其枉费数十年辛劳。”
说到此处,柏雍一改先前的温和神情,面上呈现出几分庄重,让陈平也不由得为之一肃。
这不仅是这位阳武县令个人的要求,更是此时秦朝律法的明文规定。
后世人一提到孝道,基本上都会将其和儒家自动联系起来,这是固有印象,但却有失偏颇。
在先秦之时,无论诸子百家哪一门流派,对于孝道都是极为重视的,包括重法尚刑的秦国。
而且秦朝对孝顺要求更加严苛,甚至于写入律法之中,不孝是一项很重的罪名。
《法律答问》就明确规定,老人告发儿子不孝,立刻斩杀不饶,因此柏雍此话不仅是劝告,更是警示。
“平必不负县令所望!”陈平庄而重之地对着眼前的阳武县令承诺。
他也清楚其中利害,更何况无论于情于理,这都是应有之义,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善!”柏雍终于放下心来,又接连考较了陈平一些律令上的问题,眼见后者对答如流更是满意,当下便说到:
“恰巧县中令史一职尚有空缺,陈平,尔日后便担此重任吧。”
陈平瞪大了双眼,面上呈现出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这令史可不是什么浊吏职位,而是实打实的实权佐吏。
秦时的令史是县廷的重要佐吏,职能范围极其广泛,其中以文书和监督职能为主。
由于郡县草创,秦时地方行政机构并不完善,往往是仿照中央官职进行,这就导致各属吏权力颇大。
县令的自主权就更离谱了,对于令史这种既无官印又无编制的佐吏任免权极大。
以里耶秦简中出土的迁陵县令史为例,一共一百三十个人的官寺,光令史就有二十八个之多。
其中十人出差办公,十八人在县廷值守,所负责的任务牵扯到县衙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执掌文书还是监督钱粮交易,都离不开令史的身影,可以说令史就是县令实施政令的不二工具。
只要得到了县令的信重,无论是县丞还是县尉,都要对这没有官印的令史忌惮三分,毕竟后者还掌握着监察职能。
秦汉时期郡县的分曹置掾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至东汉才完全定型,而在此之前的秦代县令权力也就可想一斑。
“多谢县令信重,平必勤勉政事,不负县令所期!”陈平只是稍有愣神,立刻便向着柏雍行礼道谢。
柏雍从上首位置走下,用手拍了拍陈平的肩膀,对他勉励道:“正旦过后便来县寺点卯,切莫误了时辰。”
然后又取出一套褐色深衣和黑冠,对着陈平说道:“蒙陛下恩典,县试榜首皆赐不更之爵,日后尔便不再是黔首之身了!”
如果说令史的吏职是柏雍这个阳武县令对青睐之人的偏袒,那不更之爵便是嬴政对天下士子的厚待。
扶苏提出察举之制后,嬴政便令文武群臣对其中细节做了大量拾遗补缺,特别是在待遇方面。
这也不能怪扶苏考虑不周,只是其毕竟生来就是公子,爵位获得又顺风顺水,给出去的待遇难免有些夸张。
在嬴政修改待遇之前,扶苏给的县试榜首爵位是大夫...
要知道,此时的秦朝才刚刚统一六国,前线将士们的爵位都是一刀一枪从敌人身上搏杀得来,价值并未缩水。
若是像扶苏构想的那样,连县试榜首都给一个大夫的爵位,那这军功爵制怕是马上就要崩坏。
所幸嬴政早早便发觉其中弊端,令群臣重新商议,最终给定的结果是,凡中举士子都赐予上造爵位。
并且给予特殊的免除劳役的待遇,县试榜首则赐为不更,用以激励表现出色的人才。
郡试榜首则赐给大夫之爵,使其能一步迈入中等爵位行列,至于殿试榜首么,赐公乘!
不得不说,嬴政为了拉拢天下士子也是十分舍得,爵位官职不要钱似地往外抛,这也引得人人皆是趋之若鹜。
当然,其中少不了扶苏的据理力争,“千金市马骨”的典故不知被其引用了多少次。
陈平看着眼前柔顺的吏袍和高冠,心情激动地无以复加,甚至伸出去的双手都在颤抖。
“多谢长吏提拔,多谢陛下恩典,多谢文成君创设察举之制,小吏陈平无以为报,只愿终身侍奉大秦!”
柏雍哈哈一笑,对着眼前激动不已的陈平调侃道:“令史这爵位获封速度可比老夫当年在战场上拼杀要快上许多啊!”
不错,柏雍也是军功爵制的受益者,从一介黔首死里逃生无数次才换来如今的势位。
秦朝新立之时,天下各郡所设郡守大多都由武将转任而成,县令也是一般,倒是一大迥异于后世的一大特色。
不过打天下的体制终究长久不得,承平日久后文官的话语权只会不断增长,柏雍日后会发现自己的调侃越来越靠近现实。
“职下末学后进,岂敢与县令相比,若无阁下提携青睐,怕是实难有此爵禄。”
陈平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欢喜而被冲昏头脑,知道如果没有柏雍的格外关照,自己当个狱卒也是有可能的。
“哈哈,休要如此自谦,年关将近,尔还是快些归乡与兄长团圆一番罢,日后为入县为吏可就不会如此清闲了。”
柏雍摆了摆手,却是不想再跟陈平客套下去了。
要知道,今天要来受官的可不止陈平一个榜首,更何况年关将近,县寺中一堆杂事还等着柏雍处理呢。
陈平自然也能听出这阳武县令的送客之意,连忙拱手谢道:
“如此陈平便不多做叨扰,年关过后定然准时前来县寺点卯,为县令效犬马之劳。”
柏雍只是笑而不语,继续拿起案上的苏纸开始研究,陈平自是告退不提。
“阿翁,平叔,平叔出来了!”眼尖的陈安一眼就看见了从县寺中出来的陈平。
一旁的陈伯听到后脸上先是一喜,又对着陈安小声斥责道:“噤声!这可是县寺重地,哪容得尔大呼小叫!”
天可怜见,一辈子谨小慎微的陈伯哪来过县寺见这种阵仗,自然不敢多出一言。
面前的大堂毫无多余色彩装饰,门口卫兵披甲相对肃立戒备,若不是有陈平作胆,陈伯早就找个没人地方猫起来了。
陈安小嘴瘪起,很是不满自家老爹在外人面前也对自己如此不给面子。
眼见陈平终于出来,陈伯再是心惊胆战也鼓起勇气迎了上去:“如何?平弟得受何职也?”
第一次发vip不熟练,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