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交流活动的余热还未散去,陈宇的餐厅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衣着朴素却难掩气质高雅,他自称是一位美食史学家,名叫苏文渊。
苏文渊找到陈宇,开门见山地说:“陈大厨,我此番前来,是想与你一同探寻一道失传已久的名菜——蟹酿橙。这道菜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是南宋时期的宫廷佳肴,可如今会做的人寥寥无几。”陈宇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对他而言,挑战失传名菜既是传承美食文化,也是提升厨艺的难得机遇。
苏文渊见陈宇欣然应允,便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古籍,小心翼翼地翻开,指着上面的文字说:“这是我偶然间寻到的关于蟹酿橙的记载,上面详细记录了食材和大致做法,只是年代久远,有些细节已经模糊不清。”陈宇凑近细看,上面写着“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
陈宇和苏文渊开始研究起来,第一步便是挑选橙子。陈宇跑遍了当地的市场,最终选定了一种皮薄汁多、果香浓郁的橙子。接着是处理蟹肉,他选用了新鲜肥美的大闸蟹,亲手拆解,将蟹黄和蟹肉完整地取出。
在调制馅料时,陈宇遇到了难题。古籍中只提到用酒、醋、水蒸熟,可具体的比例和调味却没有说明。他尝试了多种配方,不是酒味过重掩盖了蟹肉的鲜美,就是醋味太酸破坏了整体口感。经过多次失败,陈宇没有气馁,他仔细回忆古籍中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烹饪经验,不断调整。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一次的尝试当中,他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突然之间就找到了那最为理想的比例。只见他动作娴熟地将新鲜肥美的蟹肉蟹黄小心翼翼地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份量与适量的料酒相互交融,紧接着又倒入了些许香醋增添风味,再撒入一小撮白糖提鲜,最后加入适量的盐来调味。所有调料都准备就绪之后,他开始不停地搅拌,直到各种食材充分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色泽和质感。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填馅。他把已经调好味道的蟹肉蟹黄混合物轻轻地塞入事先掏空的橙子之中,每一个角落都填满,不留一丝空隙。随后,他拿起橙子的顶部,稳稳地盖在了开口处,仿佛给这个美味的包裹系上了一条精致的丝带。完成这些步骤之后,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橙子包”便整齐地排列在蒸笼里,等待着接受蒸汽的洗礼。
而蒸制的过程更是不容小觑,因为火候和时间的精准把控将会直接决定这道菜品最终的品质高低。所以,陈宇全神贯注地守候在蒸笼旁边,双眼如同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计时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蒸笼内逐渐升腾起袅袅白雾,那股独特的香气也开始若隐若现地飘散出来。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过后,陈宇怀着满心期待缓缓揭开了蒸笼的盖子。刹那间,一股浓郁无比的香气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猛地朝他扑面袭来。那是橙皮散发出的清新果香、蟹肉蟹黄散发的鲜美之味以及料酒所带来的醇厚酒香三者完美交织融合而成的奇妙香味,仅仅只是闻一闻就让人食指大动,馋虫大动。
陈宇迫不及待地邀请苏文渊品尝,苏文渊轻轻咬了一口,眼中满是惊喜:“就是这个味道,和古籍中描述的别无二致,陈大厨,你做到了!”
陈宇将蟹酿橙加入餐厅菜单,一经推出,便受到食客们的热烈追捧。大家纷纷被这道融合了历史韵味与鲜美口感的菜肴所折服。而陈宇在探索蟹酿橙的过程中,也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知道,每一道古老的菜肴背后,都藏着无尽的美食宝藏,等待着他去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