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让祖宗打下的江山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不能让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需要的是团结一心,而不是相互争执,内耗不断。”皇太后的语气越发沉重,“倘若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又如何抵御外敌,如何重振朝纲?”
众人皆低头不语,心中暗自反思。皇太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哀家望你们都能以大局为重,尽心尽力辅佐陛下,早日让国家恢复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皇太后的这番游说,如重锤一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皇太后顿了顿,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期许地看着众人,再次说道:“如今这局势,容不得我们有半分的犹豫和退缩。诸位皆是朝廷的重臣,手中握着权力,更应肩负起责任。想想那些在战火中受苦受难的百姓,想想我们的江山社稷,要是朝廷都没了,你们的荣华富贵还会在吗?。”
下面的几名大臣面面相觑,有人担忧也有人心中高兴……
她缓缓走到皇帝身边,轻轻握住皇帝的手,“逸风,你要果敢坚毅,做出正确的决断。
她看着下面的大臣们语气严厉的说道∶ 你们也要忠心耿耿,辅佐皇帝。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哀家知道,你们各位大臣都有自己的考量和想法,但此刻,个人的得失荣辱都应抛诸脑后。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度过这个难关,让国家重新繁荣昌盛。”皇太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显露出她内心的急切与忧虑。
“倘若有人在这个时候还心存私念,不顾大局,那便是国家的罪人,历史的罪人!”皇太后目光凌厉地扫过众人,“哀家相信,你们都是忠君爱国之士,定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此时的御书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皇太后的一番游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紧迫的使命感。
”
她看向左丞相王启年和右丞相朱志鑫,语重心长地说:“两位丞相,你们身负重任,更应以身作则,摒弃分歧,共同为陛下出谋划策。你们的智慧和经验,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当用于正途,而非在此争论不休。”
皇太后轻咳两声,继续说道:“哀家一介女流,本不应过多干涉朝政之事。但在这危急关头,实在不忍看到朝廷陷入混乱,国家陷入困境。望诸位能听进哀家的这番肺腑之言,以实际行动证明你们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担当。”
说罢,皇太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期盼。整个御书房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众人皆低头沉思,深感责任重大。
皇太后微微挺直了身子,语气坚定地说道:“哀家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我们秉持着为国为民的初心,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的目光落在皇帝李逸风身上,满是鼓励与信任:“逸风,你要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做出明智的决策。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朝廷,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支持着你。”
皇太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又道:“各位大臣,你们的功绩和过错,都会被历史铭记。在这关键的时刻,希望你们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国家的功臣,而不是千古的罪人。”
此时,皇太后的声音已略显沙哑,但她仍强撑着精神说道:“哀家期待着看到你们携手合作,共渡难关,让我朝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宁。”
说完,皇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离开了御书房。但她留下的话语,却如同重锤一般,久久地回荡在众人的心头,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之中。
众人望着皇太后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李逸风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来,郑重地说道:“太后的话,朕铭记于心。诸位爱卿,也当以此为训。”
左丞相王启年率先拱手说道:“陛下,太后所言极是。臣之前的想法或许有所偏颇,应以大局为重。”
右丞相朱志鑫也紧接着表态:“陛下,臣也定当反思己过,与诸位同僚共同为解决当下困境出谋划策。”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重新商讨应对之策。务必找出一个既能稳定地方,又能树立朝廷权威的法子。”
于是,御书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紧张而专注,众人纷纷绞尽脑汁,思考着应对当前局势的良策。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皇帝李逸风坐在御座上,神色严肃地说道:“对于那些跳得高、蹦得前、不听招呼的,必须坚决予以收拾。他们目无王法,无视朝廷诏令,若不加以严惩,何以正纲纪,何以安天下?”
右丞相朱志鑫附和道:“陛下圣明!这些肆意妄为之人,以为朝廷软弱可欺,必须以雷霆手段予以制裁,让他们明白皇权不可冒犯。比如山南郡守,这次公然违抗调兵之令,导致前线洋州府城战局吃紧,应当率先拿他开刀,以儆效尤。”
左丞相王启年则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打压之时也需谨慎行事,以防激起更大的反弹。但对于那些罪行确凿、影响恶劣之人,定不能姑息。”
皇帝微微点头,接着道:“同时,对于那些态度尚可,愿意听从朝廷指挥的,要施以高官利禄拉拢。让他们看到,只要忠心为朝廷效力,便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王启年拱手道:“臣以为,可对一些表现尚佳的地方官员进行破格提拔,赐予爵位、田产等赏赐,使他们感恩戴德,更加忠心为朝廷办事。”
朱志鑫补充道:“陛下,还可以对一些地方势力许下一些长远的利益,如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明白与朝廷合作的好处。”
皇帝李逸风目光坚定,说道:“就依此计行事。务必让各方明白,朝廷的权威不容挑战,但忠心者必有厚报。”
于是,一场围绕着拉拢与打压的行动在朝廷的谋划下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