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长安,天空中时常有大团大团的云朵飘过,像是一群悠闲漫步的绵羊,将炽热的阳光时而遮挡,时而释放。皇宫的墙角下,几株茉莉花开得正盛,洁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淡雅的清香,仿佛是在给这略显沉闷的夏日带来一丝慰藉。御花园中的池塘里,荷叶田田,偶尔有几只蜻蜓在荷叶间嬉戏,点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内,面前摆放着关于突厥事务的奏章,眉头微皱,似在深思熟虑。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前来问安。
李承乾见李世民神色凝重,上前一步,恭敬地问道:“父皇,看您似在为突厥之事烦忧,可是有何难处?儿臣瞧着您这眉头皱得,都能夹死一只苍蝇了,定是这突厥之事棘手得很。”他心中明白,突厥之事关乎大唐边疆安宁,不可小觑,自己身为太子,理应为父皇分忧。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自结社率反叛后,朝中许多人上言突厥留在河南多有不便。朕欲下诏,令以前被安置在各州的突厥及诸胡都渡过黄河回到漠南旧地,并令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统领这部分人,且告诫薛延陀与突厥各守本土,不许互相侵掠。此决策虽意在维护边疆稳定与民族和平共处,然实施起来,变数颇多。这就好比是在下一盘大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就可能满盘皆输啊。”
李泰眼珠一转,笑着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策甚是高明。突厥归回漠南,可使其远离我大唐腹地,减少潜在威胁。且李思摩为可汗,他久在大唐,深知我朝恩威,必能约束其部众。只是,儿臣担心这薛延陀是否会真心遵守约定,不与突厥起纷争。这就好比两个好斗的孩子,即便大人叮嘱,也难保不会偷偷动手。那薛延陀的首领,说不定心里正打着小算盘,想着怎么在突厥归途中或者回去后捞点好处呢。”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自己的观点更加生动形象,心中也在暗自思索,若能在这件事上提出独到见解,定能在父皇面前更受瞩目,就像在众多星辰中成为最亮的那一颗。
李治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父皇,突厥为什么要回漠南呀?那里是不是很冷?他们会不会不习惯?儿臣听说漠南都是风沙大漠,他们回去会不会天天吃沙子呀?”他单纯的思维里,只想着这些人换了地方会不会不好受,对其中的政治深意还不太能理解,就像个天真的小娃娃只看到表面的东西。
李世民笑着耐心解释道:“稚奴,突厥本就来自漠南,那里才是他们的故土。如今让他们回去,是为了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生活,也能避免与我大唐子民产生过多摩擦。就像鸟儿回巢,鱼儿归海,各得其所。他们在漠南自有他们的生存之道,就像我们大唐子民习惯了这中原大地一样。”
李承乾听后,沉思片刻,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在突厥归回之事上,当派得力之人护送,确保他们顺利抵达漠南。沿途还需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以免他们心生怨恨。此乃恩威并施之举,既能彰显我大唐的仁慈,又能让他们明白我朝的威严不可侵犯。这就像是送远行的客人,不但要把人安全送到,还得让人家走得舒心,日后才好往来嘛。”他眼神坚定,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计划,仿佛看到了浩浩荡荡的突厥队伍在大唐护送下安然回归的场景,那场面定是壮观又有序。
李世民点头赞许道:“承乾所言甚是。此事还需与朝中大臣细细商议,选派何人护送,如何安排物资,皆需周全考虑。这人选和物资安排啊,就像做菜的调料和食材,缺了哪样都不行,还得搭配得恰到好处。”
李泰忙道:“父皇,儿臣愿参与商议此事,为父皇出谋划策。儿臣府中有几位熟知边疆地理与民族习性的幕僚,那可都是些厉害角色,就像江湖中的高手。可让他们一同参与讨论,定能提供不少有益的建议,让这盘棋下得更稳当。”他心中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像一个即将登上舞台展示才华的演员,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
李世民看着李泰积极的样子,说道:“泰儿有此心意,甚好。那你便与承乾一同筹备此事,切不可意气用事,要以大唐的长远利益为重。你们俩就像这大唐的左右臂膀,得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
李承乾与李泰齐声应道:“儿臣遵旨。”
李承乾回到东宫,与自己的幕僚们开始商讨。一位幕僚说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可派王将军率兵护送,他为人沉稳,且有多次边疆作战经验,定能应对途中的突发状况。那王将军在边疆可是威名远扬,有他在,就像给这护送队伍安了个定海神针。”
李承乾思索片刻,说道:“王将军虽合适,但还需一位擅长外交周旋之人同行,以防与薛延陀等部落产生误会。朕听闻刘大人能言善辩,可担当此任,那刘大人的嘴皮子,能把死人说活,活人说乐。再挑选一些熟悉突厥语言风俗的士兵作为随从,如此一来,护送队伍方能万无一失。这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小团队,各有各的专长,才能把任务完成得漂亮。”
而李泰在府中,对幕僚们说道:“诸君,此次突厥归回之事,关乎大唐边疆安宁,亦是本王展现才能的良机。你们要将所知道的关于漠南的地理环境、突厥的内部情况等详细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这可都是本王的宝贝情报,就像打仗时的地图和敌军情报,缺一不可啊。”幕僚们纷纷点头,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整个屋子都充满了讨论的声音。
李治在宫中,对自己的师傅说:“师傅,大哥和二哥都在为突厥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我也想帮忙,可我能做什么呢?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只能干看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失落,觉得自己被落下了,小脸蛋都有点耷拉下来。
师傅笑着安慰道:“殿下,您如今好好学习治国之道,日后自有用武之地。您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只需不断吸收养分,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现在的积累都是为了以后的爆发,您可别小瞧了自己。”
数日后,李承乾和李泰再次进宫向李世民汇报筹备情况。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已安排妥当。王将军与刘大人已准备就绪,物资也已筹备齐全,只等父皇下令,便可护送突厥启程。儿臣还命人绘制了详细的行军路线图,标注了沿途的水源、补给点等重要信息,确保行程顺利。这行军路线图可是我们的宝贝,就像航海家的航海图,指引着队伍一路前行。”
李泰也说道:“父皇,儿臣与幕僚们仔细分析了突厥内部的势力分布,以及薛延陀可能的反应。儿臣建议在突厥归回后,定期派遣使者前往漠南,了解他们的情况,若有纷争,可及时调解。这就像在两个邻居之间安插一个和事佬,避免矛盾激化。这使者啊,就得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能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李世民听后,满意地说:“你们做得很好。此次突厥归回,关系重大,不容有失。朕相信你们能处理好此事,让大唐边疆得以长治久安。你们这一番筹备,就像精心打造一艘大船,现在就等着它扬帆起航,顺利抵达目的地了。”
在护送突厥的队伍出发当日,李承乾和李泰亲自送行。
李承乾对王将军和刘大人叮嘱道:“二位,此去漠南,责任重大。一路上要与突厥友好相处,也要时刻留意薛延陀的动向。若遇问题,当以和平解决为上,不可轻易动武。这一路啊,就像走在钢丝上,得时刻保持平衡。”
王将军抱拳行礼道:“太子殿下放心,末将定当不辱使命,保护好突厥队伍,维护大唐威严。末将这条命就交给大唐了,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刘大人也说道:“殿下,臣会尽力周旋,确保各方和睦共处。臣这张嘴啊,就是为大唐服务的,一定把事情办妥。”
李泰在一旁说道:“王将军,刘大人,本王在长安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若有需要,可随时传信回来,本王定会全力支持。本王就像你们的后盾,坚实可靠。”
队伍缓缓启程,扬起一片尘土。李承乾和李泰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默默祝福一切顺利。
李治在宫中,看着远方,对李世民说:“父皇,我希望大哥和二哥能成功,这样大唐就会更安稳了。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能处理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像大哥和二哥一样厉害。”
李世民摸着李治的头,说道:“稚奴,你会有机会的。如今你只需好好成长,大唐的未来还需要你们共同守护。你就像大唐的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大,总有一天会撑起一片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护送队伍一路顺利,突厥成功回到漠南。李思摩果然不负众望,约束部众,与薛延陀也暂时相安无事。
李承乾得知消息后,对李世民说:“父皇,突厥归回顺利,儿臣以为日后可加强与漠南的贸易往来,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如此一来,可进一步巩固边疆的和平稳定。这就像用一条纽带,将大唐与漠南紧紧相连,两边互通有无,大家都能受益。”
李泰也说道:“父皇,儿臣建议在漠南设立文化交流场所,让大唐的文化在那里传播,也让突厥的文化流入大唐,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这就像两座孤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边的人可以在桥上往来交流,增进感情。”
李世民看着两位皇子,欣慰地说:“此次突厥归回之事,你们功不可没。大唐的边疆政策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你们能积极参与其中,朕很是欣慰。希望你们将来就像大唐的两盏灯一样,照亮大唐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