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到这里,也是微微的敲着桌子,似乎也预料到了一般,“物极必反啊!这性子也是像极了操!”
“司马懿……”曹操渐渐的冷笑起来,“司马家,片甲不留!”
而天幕下的其他曹氏宗族也俱是愤懑,甚至有些人开始想要接触曹植。
司马懿自觉大祸临头,但是门口盯着司马家的暗子也在等着他们的行动。
最后司马懿还是坐在了堂中,他以为他冷静自持,可手为何又是颤抖的?
朱清谷又继续说,“……后来司马家族建立晋朝的时候吸取了曹魏的教训,为了防止宗室力量太弱,无法拱卫中央,开始大封宗室,这些宗室都享受政治、军事实权,结果后来爆发了八王之乱。”
“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纵观绝大多数朝代都在这两个极端当中左右摇摆,历朝历代当中对于藩王的限制多过重用。”
“到了明朝,就会神奇的发现明朝直接把两个极端都演绎了一遍。”
朱元璋老脸又黑又绿。
永乐大帝朱棣闭嘴了。
明仁宗朱高炽轻咳了一声,明宣宗朱瞻基摸了摸鼻子……
大家看得多明朝的乐子了,也都知道明朝宗室藩王是个什么情况,也的确就是这两种极端。
挺对。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兄弟都没有了,封的藩王都是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去镇守边疆,而藩王要做到这些事情,肯定就需要军权、财权和人事权。”
“到了建文帝的时候,朱允炆都在担心自己驾驭不住这些叔叔,叔叔们权力又这么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他肯定也要削藩。”
“但凡他手段怀柔一些,缓慢一些削藩,其实叔叔们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后面就不会出现‘靖难之役’了。”
“朱棣靖难的时候的口号之一就是反对削藩,但是他当了皇帝,削藩就十分的积极,也是同样的道理,他自己靖难也担心别人靖难。”
“他把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制度基本上推翻,只留下高官厚禄,只要这些藩王不参与政务,也不能到处溜达,相互不能往来,不能做任何的事情,就可以永享富贵。”
“所以明朝的宗藩只能在封地里无所事事,腐化堕落,享乐生娃,导致明朝供养皇室的经费太多。”
说到这里,朱元璋冷笑一声,在天幕上发了弹幕。
(明·朱元璋:老四你个逆子,好得很!)
永乐朱棣缩了缩脖子,那换谁来不都一样吗?
换您来,估计您比我做得还狠!
(明·朱棣:爹,咱那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做啊!)
好个不得不做,这是彻底把他们当成猪来养了,后面还有哪些为了吃饱饭说自己要造反结果被关到凤阳高墙去的宗室。
——也是真的吃饱了饭。
朱元璋都没眼看。
朱家这对父子也是太有乐子了,虽然朱棣总是被骂,但也说明父子两个感情不错。
李世民其实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对自己放肆一点的。
造反还是不要了。
老父亲持续担心中。
朱清谷也看到了他们的弹幕,隐隐有些发笑,“……清朝的宗藩政策可以说是把这两点平衡得比较好的。”
“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清朝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孙养尊处优,自己的儿孙是有一定的权力和待遇,但需要奋斗和拼搏回来。”
“清朝规定,爵位不是天生就有,不是说皇帝的儿子就一定是王爷。”
“宗室成员除非是建立了一定的功勋,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够被封王。”
这一点也让其他朝代的皇帝眼前一亮。
朱清谷百度了一下,翻出了资料,“……康熙皇帝的二十四个儿子里,有九个皇子是没有爵位的。”
皇帝的儿子没有爵位,这倒是很新奇。
朱元璋微皱眉,这点倒是不和他胃口,他老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不让儿子以及儿子的后人受了富贵怎么行?
“其次,清朝取消了爵位世袭制度,规定所有的爵位降等袭封,即便是皇帝的儿子被封为了王爷,如果王爷的儿孙不能建立功勋,很有可能就沦为普通人,只有为国家建立巨大功勋的宗室,才能够世袭爵位。”
“再者,清朝对于宗室严格管理,非常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与培养。”
“皇室成员只要断奶了,就开始读书。”
朱清谷又是百度了一下清朝皇子的作息时间表。
【凌晨三点,也就是寅时就起来早读,清晨五点,也就是卯时,师傅来了就开始上课,辰时皇帝检查功课,并且训话,巳时练字,午时吃了午饭之后还要继续读书。】
【下午一点到三点,也就是未时,要去练习骑射和武艺……】
【晚上还要复习,直到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的时候才准备睡觉。】
然后天幕之下其他朝代都看到了这份作息表,想想自己的子孙,竟然连鞑子都不如。
卷!给咱卷起来!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毕竟你总不能连鞑子都不如吧?
朱清谷:orz
她可以学晚,但是起不来这么早。
七点多起来已经是她对早八最大的尊重了。
话说睡得晚起的早,不容易长高的,对吧?
小孩就需要多睡觉,她也需要多睡觉。
刘启看了一眼小刘彻,“好好学习。”
小刘彻:“……(?Д?)?”
刘彻看了一眼太子刘据,满是希冀,“好好学习。”
刘据:Σ( ° △ °|||)︴
刘备沉思,“难道是阿斗学习时间太短?”
刘禅感觉背后凉凉的。
今日,不知道多少皇帝的子女会被迫卷起来。
说不定这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皇帝会根据皇子的情况,安排一些难题,磨炼他们的能力,所以清朝皇室的素质比其他朝代的皇室要好上那么一点点。”朱清谷比了比手指。
“还有清朝对于王爷的限制做得也不少。”
“他们没有什么实权在手,并且康熙时候还彻底禁止了满清贵族圈地的现象,从此避免的藩王割据和尾大不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