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工作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与县城机关部门以及乡镇政府的工作存在明显差异。
这里的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错综复杂,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可谓是千头万绪。
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或决策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良种场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被镶嵌在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岗之中。
这片山岗地势高耸,仿佛是大自然用它那鬼斧神工的技艺精心雕琢而成。与周围的村庄相比,良种场就像一只高傲的仙鹤,屹立在群鸡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汝水河则像是一条碧绿的玉带,轻柔地环绕着良种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柔美。
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峦,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柔美。
良种场的农田地势颇高,这给灌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人们并没有被这个难题吓倒,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从北边的景福水库引出一条宽阔的水渠。
这条水渠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蜿蜒在田野之间。它的长度令人惊叹,长达数千米,仿佛没有尽头。水渠的宽度也非常可观,达到了四五米之巨,足以容纳大量的水流。
当水流沿着水渠奔腾而下时,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巨龙在欢快地歌唱。水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光,如同一串串珍珠,美不胜收。
水渠两旁的田地里,农作物在充足的水源滋润下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自从这里被改造成农场后,这条水渠便宛如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源源不断地为良种场输送着宝贵的灌溉水源。它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静静地流淌在田野之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每年冬季,当寒风凛冽、大地冰封之时,农场的工人们便会忙碌起来,对这条水渠展开大规模的维修和清理工作。
他们不畏严寒,不辞辛劳,仔细检查水渠的每一处,修补破损的地方,清除堵塞的杂物,确保水渠在来年能够继续畅通无阻地为农田供水。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还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然而,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深知这条水渠对于农场的重要性。只有水渠保持畅通,才能保证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茁壮成长。
经过数周甚至数月的辛勤劳作,水渠终于焕然一新。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为新一季的耕种提供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年代,集体劳力被视为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每一个劳动力都承载着整个生产队的希望和发展。
当接到场部发出的通知,要求各个生产队组织人员清理水渠时,生产队的队长们会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他们深知水渠对于农田灌溉的重要性,一旦水渠堵塞或损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于是,队长们会迅速召集队里的成员,传达场部的通知,并详细说明清理水渠的任务和要求。大家会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意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组织人员时,队长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的负责挖掘淤泥,有的负责搬运杂物,还有的负责检查水渠的状况。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确保清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当一切准备就绪,生产队的成员们会带着工具,浩浩荡荡地前往水渠。他们的身影在田野间穿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达水渠后,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清理工作中。尽管天气炎热,劳动强度较大,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齐心协力,用锄头、铲子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清理着水渠中的淤泥和杂物。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如果有人遇到困难,其他人会主动伸出援手。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得整个清理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清理水渠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人们用锄头、铲子等工具,将渠中的涡泥、杂草等杂物铲除并运走。
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负责,因为他们知道这条水渠对于农场的重要性。经过大家的努力,水渠长年保持着通畅无阻的状态,为农场的灌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自从分田到户之后,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集中在一起的劳动力,如今分散到了各个农户手中。这就导致了组织人员清理水渠这件事情变得异常困难。
尽管场部依然会下达清理水渠的任务,但是面对如此分散的劳动力,想要像以前那样集中大量的劳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每个农户都有自己的田地需要照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局限在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很难再抽出足够的人手去清理水渠。
因此,这条水渠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得到彻底的修理了,渠道中的杂物越来越多,严重堵塞了水流。现在,水渠中的水流比以前小了很多,这给农场的灌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这年正逢老天爷太高兴,整天骄阳似火,连续几个月都未下雨,旱灾严重,这条水渠就尤其显得重要了。
正是双抢时节。农田里到处是一片收割完早稻坦露在那白茫茫的稻田,正等着水的浇溉呢!
农场的农工整天就是扛着锄头巡视在自己的田堘边,守着他可怜巴巴的水不肯离去,就是谁也不愿上渠道去疏通。
只是一个劲地骂老天,骂了老天后不解气,就开始骂场部干部:“这些吃烟枉的,不会为咱老百姓着想,整天就会坐在办公室里喝茶,吹牛,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什么样的脏话都铺天盖地撤向农场干部。更有人扬言,“今年的利润,他们一个子儿也别想要到。”
天旱本来是自然灾害,修渠也是他们的本分。本来是谁收益谁维修,但职工一说到出劳力维修就不愿意,放不出水就找场部。
以前是杨坤龙分管农业,每到农闲时都还会组织人员对水渠维修,清沟排污,倒也不是那么严重。
自从魏群峰接管后,他就没有组织过这样的行动。不是他不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而是他动员组织过几次,群众响应不热烈。
魏副场长也就懒的管了。反正都是你们自己的事,自己都不愿意出力,还指望别人去给你们出力,天底下哪有这等事!他们也不知道老天爷今天会这样。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杨坤龙既然没有分管了农业,他就不再插手管农业上的事了。平时农业上看不出有什么事需要场部操心的。千家万户,到季节播种,插秧,收割,翻晒,归仓。职工自己安排的好好的。
杨坤龙提醒过魏群峰几次,告诉他要想办法动员组织人手上渠道去修理水渠,别到时出问题。
魏副场长表面上答应,也曾下去过动员几回,但由于措施不力,组织不到人员而放弃了。他心想:反正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交代了下去,你们不听也就怪不的我了。
他从县机关下来,对农场的事不是很了解。整天无所事事,感觉工作很轻松。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一张报纸看半天。
就连林啸虎书记也有这种感觉。他就更感到很轻松,天天就是按时上下班,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他,农场好像无他这个人似的。
但他有个爱好,喜欢下象棋,而且棋艺还可以,场部除了杨坤龙是他的对手外,无人能敌。
自从农业局下派魏群峰副场长下来后,谁知偏偏魏群峰也是个象棋迷,两人棋逢对手,常常是有事无事就对弈了起来,关着房门在里面厮杀的难解难分。
就在这时,熊银发兄弟俩领着一群人冲进了场部大院,怒骂声响成了一片:“人呢?林书记人哪里去啦?”
“这些贪官污吏哪里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