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一顿解释,她没有不管,还会继续照顾。
可无论说什么,张艳红两口子都同一个表情。
天塌了。
王桂花:……
最后,王桂花又捧着银镯子回来了。
王桂花尴尬:“还不回去。”
付嘉鸣劝道:“没事,给您,您就收着,以后咱家有好东西,也会给隔壁送,就当普通的礼尚往来,不用有心里负担。”
宁晓晓:“妈,您当初怎么照顾连姐的,就怎么照顾张艳红就行,咱们邻居住着,以后你能帮忙的地方多着呢,不用着急一时。”
行,行吧。
王桂花无奈,不行也没办法啊。
城里人的心思她搞不懂,在乡下,没人舍得送这么贵重的礼。
张艳红出月子后,宁晓晓收到了同学的信。
进修班的舍友李淑英来信了,邀请她去妇联工作。
付嘉鸣和她一块看信,现在的付嘉鸣自信多了,刚结婚那会,他很怕晓晓抛弃他,去市里上班。
现在嘛,他们夫妻这点默契与信任还是有的。
他们一家人会永远在一起,永不分开。
宁晓晓指着信道:“进修的时候,淑英和我最好,如今,介绍的工作也是最适合我的。考虑的很全面,就在军区附近。”
付嘉鸣认真看,信中写道,邀请晓晓去妇联工作。
李淑英在市里的妇联工作,给晓晓介绍的是乡镇妇联,地点恰巧在军区附近,想的十分周到。
他们军区大院是生活区,人多部门多,俨然一个小镇。
附近的乡镇妇联也在这里,管理临近几个村子。
宁晓晓打开下一封信,里面是李淑英帮她写的推荐信。
“淑英对我的事,很用心。”
宁晓晓感动,同学给她回信的不少,不是推诿,就是提几句市里的工作。只有淑英,认真考虑了她的情况,并附带了一封推荐信。
用心与否,一目了然。
付嘉鸣:“这个朋友,我们交下了,以后有事,我们一定帮忙。”
“嗯。”
宁晓晓高兴,这份工作,她挺喜欢的。
打开柜子,试了好几套衣服,最后选了一身端正的列宁装。
第二天,她早早起床,穿戴整齐,画个淡妆,和付嘉鸣一块出门。
王桂花抱着孩子,在门口送她:
“好好上班,家里不用操心。”
宁晓晓拥抱母亲:“谢谢妈妈。”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妈妈在,她放心。
王桂花心里暖暖的,晓晓以前多腼腆的孩子,不善言语,现在性格外向,很会表达,来了军区大院,性格大变样。
还是见世面好,好好上班,以后她闺女会更优秀。
宁晓晓和付嘉鸣并肩而行,兴奋道:
“啊,真好,空气都是甜的,我们有多久没一块上班了。”
她半年没上班了,天天在家带娃,快憋死了。
付嘉鸣拉着她,心情也很好,他和晓晓多久没有二人世界了,此刻上班路,就是他们短暂美好的独处时光。
付嘉鸣想起三年前,他们刚在一起的日子,感慨:
“还是没娃好。”
那时候,他和晓晓想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娃打扰。
宁晓晓噗嗤笑了,男人果然都不爱带娃。
宁晓晓打趣道:“以后我要生十个八个的,天天让你带娃。”
付嘉鸣:“别闹,一个我都头大。”
孩子一夜醒几次,他们天天熬夜带娃,晚上忙的,连夫妻生活都没空。
心塞。
等娃戒奶,一定让他和姥姥睡。
俩人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见到了青莲乡妇联几个大字。
一个小院子,两间平房,大门上贴着标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建设祖国勇向前。
付嘉鸣估计下时间:“有点远,我们买个自行车吧。”
要是上班,晓晓中间还得回去喂奶,一天跑好多趟,走路一来一回,太费时间了。
宁晓晓不是委屈自己的人,立即应下:
“好,确定上班了,我们就买。”
宁晓晓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看着只有四十多平,中间摆着四张旧桌子,墙边立着三层的文件柜。
门口烧着锅炉,窗台上摆着一个暖水壶。
办公室十分简朴。
“同志您好,我是宁晓晓,这是我的推荐信。”
宁晓晓走向最近的办公桌,向一个低头办公的姑娘介绍自己。
“宁同志?你可来了。我姓张,你叫我小张就行,走,我带你去见领导。”
姑娘小张十分热情,见到宁晓晓激动万分,起身拉着她就走。
旁边另一个姑娘笑道:“她啊,着急调回市里,就等你过来交接了。”
小张热情向宁晓晓介绍:“她是王芳,我俩都是调解家庭矛盾专员。”
宁晓晓微笑,和王芳打招呼。
小张带着宁晓晓去另一屋,“隔壁房子,是咱们领导的办公室。”
抬头看见付嘉鸣,小张眼睛泛光,这个军人好有气质。
宁晓晓走过去,和付嘉鸣道:“你回去吧,别迟到了,我自己没事的。”
付嘉鸣跟着他们去了隔壁,“我陪你,最近不忙,晚去一会没事。”
晓晓好久没上班了,第一天报到,他不跟着,怕她被同事欺负。
小张偷瞄付嘉鸣,问宁晓晓:“宁同志,这位是?”
“我男人。”
“啊,你男人真体贴。”就是可惜,名花有主了。
小张收回目光,领他们进屋:
“李主任,宁同志来了。”
李主任回身,宁晓晓看向付嘉鸣。
果然,付嘉鸣也认出来了。
当初有人造谣,李主任就是去他们家里了解情况的领导。
“李主任好,我是宁晓晓。”宁晓晓微笑递上介绍信。
李主任笑道:“介绍信不用看了,我们认识。听说你是中专毕业,能力上一定没问题。但我们工作很复杂,要调解家庭矛盾,你有信心吗?”
“李主任放心,我有信心做好。”
宁晓晓话音刚落,王芳匆忙跑进来:
“李主任,王小丫又被她婆婆欺负了,这么冷的天,她抱着孩子跑过来,连件棉衣都没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