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衍想让元南安参与宁城之战的消息传来时,她正端坐在案前,眉头微蹙,认真研读兵书。
窗外寒风拂过屋檐,院中的雪尚未化尽,屋内却暖意融融,唯有烛火微微晃动。
元昭正坐在一旁,翻阅着墨玉送来的信,元祁玉听说是爹爹来信,立刻凑了过去,满眼好奇地探头看着。
见元昭未作声,他索性直接将信上的内容念了出来——
“若南南愿意,我想让她带精锐配合。”
“其中细节,墨玉知晓。”
静谧的屋内,这句话落下后,元南安的手微微一顿,笔尖猝然停在纸上,墨色晕染了一大片,浸透了字迹。
她倏然抬头,满脸不可置信地指着自己:“我?”
她瞪大双眼,声音里带着几分惊愕,甚至有些不敢置信,“爹爹是说让我带兵?”
她快步走到元祁玉面前,几乎是从他手里抢过了信。
目光紧紧盯着信上的字,一字一句地反复读了好几遍,似乎想从字里行间找出什么遗漏的信息。
霍衍在信中已将始末道来——
他与多塔已商定,宁城之战北羌不会插手,赫连昌的死活亦由霍衍全权处置。
可宁城地势特殊,久攻不下,霍衍需要一支精锐部队,从宁城后方截断对方的粮草补给打配合,形成夹击之势。
若能从小月城调兵支援,自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所有人选之中,霍衍最终决定让元南安领兵。
这一决定并非仓促而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来,与其借助北羌之兵,他更信得过元南安。
二来说是“领兵”,但战术部署与计谋安排,他已悉数准备妥当。
真正要执行的,依旧是他一手策划的布局。
截断粮草,也非大战,他派过来跟着元南安的,都是精锐的暗卫出身。
而这一战,对元南安而言,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
霍衍希望她能够亲身踏上真正的战场。
元南安看完信,久久不语,指尖微微收紧,指节泛白,连心跳都漏了一拍。
她望向元昭,眼底燃起跃跃欲试的光芒,唇角微微张合。
最终,她轻轻吐出一句话,声音虽不大,却坚定无比——
“娘,我想去。”
元南安站在元昭面前,背脊挺直,眉眼间流露出几分坚毅与锋芒。
她长得极快,这一年来个头猛窜,如今已经比元昭的肩头还要高出半截。
身形因常年习武而愈发挺拔,刀枪不离身,练出的肌肉紧实有力。
力气大得惊人,抬起百斤重的石墩都不在话下。
站在那里,少女宛如一柄尚未开锋的长枪,锐气虽未彻底显露,却已然锋芒毕露。
她武学天赋极佳,这一点元昭从不否认,而这一年来,她更是日复一日地苦练,从不懈怠。
元昭看着她,眼中浮现出些许复杂的情绪。
霍衍固然已经将一切安排妥当,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变数莫测。
她的女儿再怎么优秀,在真正的战场面前,仍是个未经血与火洗礼的孩子。
元昭沉默片刻,终究是没有立即答应。
她抬眼望着元南安,语气沉稳,却带着慎重,
“南南,这不是儿戏。”
元南安咬了咬下唇,黑亮的眼眸闪过一丝倔强,她迎着母亲的目光,眼神坚定不移,
“娘,我知道不是儿戏。我习武,练兵法,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上战场,替爹爹、替家国出力。”
元昭心头微动。
她知道,元南安从小便与旁的女儿不同。
她天性英气果敢,心思坚韧,从不愿躲在后方等待保护,而是想要亲自披甲上阵。
可她还是个孩子啊……
元昭抬手,轻轻按在她的肩膀上,语气放缓了些,
“南南,战场与校场不同,刀剑相向时,不会有人留情。”
“你真的准备好了?你是否能接受,自己可能要手刃敌人,甚至亲眼看着战友倒下?”
元南安的心脏狠狠一颤。
她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她当然知道战场不是练武场,那里充满鲜血、死亡、哀嚎和硝烟,她也清楚,一旦上了战场,便不可能回头。
可她早就下定了决心。
她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掷地有声,
“娘,我已经想清楚了。我不仅仅想去,我更想赢。”
她的目光如炬,带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爹爹相信我,才会给我这个机会。娘,你也相信我,好吗?”
元昭看着她,眼底的复杂情绪更浓了几分。
屋内气氛凝固,僵持不下。
是元知知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摇摇晃晃地走到元南安身边,握住了姐姐的手,仰头看着她,
“滋瓷!滋瓷!”
【姐姐要当大将军!知知支持姐姐!】
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元祁玉走到元南安身边,也握住了姐姐的手,看向元昭,
“娘,我也支持二姐姐,当时我自己一个人从京城到凉州,也是不可能的事,但也做成了……”
“况且,爹爹定然也不会让姐姐有事的!”
元南安低头看着两侧的弟弟妹妹,鼻尖不由得一酸,她抬起头来,向元昭保证,
“娘,我跟您保证,一定最先顾及自己的性命!绝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元昭看着面前的三个孩子,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有自己的想法。
可元祁玉那句话倒是说到了点上。
这一年来,几个孩子都是各有各的想法,生死线上都不知闯过多少回了……
若是她这次拦着不让南南去,也不一定能拦得住。
与其拘着她做笼中鸟,不如放手让她去做翱翔的鹰。
沉默良久后,她终是点头应允,
“那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