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绵绵办完正事赶忙往回赶,这事儿是她和陆晨阳私下做的,和墨阳贸易无关,后续得他俩自己负责。
陆晨阳把控大方向,细节就由潇绵绵来完善。
夏雨诗行动迅速,担心事情太惹眼,便托关系找了几个话少、人品好的老教师,没多说具体情况,只让他们联系陆晨阳。
同一时间,陆晨阳通过房管所找到了合适的办公场地,是某单位的废旧厂房。
这里空间宽敞,钉上黑板、摆好课桌椅,就能改造成简易教室。
几位老教师来找陆晨阳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
“生源有吗?”一位戴着眼镜的老教师问:“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没有学生我们……”
“生源尽管放心。”陆晨阳笑着说:“不过目前生源主要以返城知青为主,帮他们复习参加今年的高考,各位老师有信心吗?”
几位老教师互相看了一眼,说话的还是刚刚那位戴眼镜的:“不瞒你说,我们几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以前带毕业班也带了好多届,只要学生能跟着我们认真学习,不怕他们考不上大学!”
其他人闻言也连声附和:“对,最主要的是学习态度。”
陆晨阳说:“那好,几位老师专心讲课就行,其他事我来办。今天咱们也算见过面了,要是没意见,开学时先在这试讲几节课,费用按合同给。主要是互相磨合,补习班要长期办,双方都满意才能长久合作,对吧?”
陆晨阳将几位老师的联系方式记下来,表示等生源招好,补习班就正式开课。
“那我们先回去备备课。”老教师们说:“现在距离今年高考也没剩几个月了,要想在这几个月把成绩提升上去……可不简单。”
“是啊,咱们最好商量商量,制定一整套学习方案。”另一位教师说:“知青们的情况肯定参差不齐,咱们得有针对性。”
几人说着索性去找地方商量这件事,陆晨阳相信夏雨诗能介绍来的人肯定是有真本事的,他不会怀疑几位老教师的水平,等送走几人后,便抓紧时间开始招生。
不仅仅是陆晨阳,潇绵绵也开始通过自己的同学关系替补习班做起了宣传。
结果没想到第一个找上她的竟然是在寝室没怎么说过话的韩安安。
“潇绵绵,你这个补习班怎么收费?”韩安安问:“我有个表哥今年也想参加高考,如果可以我想让他去补习班系统学学。”
“你表哥?”潇绵绵问:“是返城知青?”
“那倒不是。”韩安安有些不好意思:“他因为被家里牵连去了乡下几年,今年初才刚回来,不过现在不是对高考人员没身份限制么,他就想试试。”
潇绵绵懂了,“当然没问题,我把地址给你,如果他愿意可以让他过去试听一节课,满意了再付费报名就行。”
韩安安没想到还能免费听课:“这不好吧,潇绵绵虽然咱们是同学,但你还是公事公办……”
“不是光对你。”潇绵绵怕她心里有负担便笑着解释:“这是补习班的规定,想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先试听一节课,如果对我们老师教授的课程满意,觉得对自己的复习有帮助,那再报名参加,这样也避免了后续的麻烦,不是吗?”
韩安安闻言点头:“你说的没错,你学经济是对的,比去什么外语学院有用多了!”
潇绵绵哑然,没想到韩安安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竟然也听说了之前的事儿。
有了韩安安开了头,陆续有京市本地或有亲戚在京市的同学找潇绵绵咨询补习班,都是家里有考生想搏一搏。
大家也都接受收费,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潇绵绵等人努力宣传下,补习班开课来了三十名学生。
陆晨阳统计收支后发现,除去房租水电和人员开支,第一批学生顶多不赔。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只要第一批学员打出名声,补习班肯定会越来越好。
几位老教师工作认真,不用陆晨阳督促,认真备课、偶尔拖堂,让学生们仿佛重回学生时代。
潇绵绵空闲时间过去查看情况,就见陆晨阳正带着墨阳的财务正在算账。
“马上就一个月了。”陆晨阳说:“几位老师课教的非常好,咱们也不能不讲究!”
潇绵绵点头:“补习班这边还缺什么你跟我说,我去帮你弄。”
“我打算弄个小食堂。”陆晨阳说:“补课班连老师带学生现在四十多人,吃饭就是个问题,之前大家都自己从家带饭过来,可现在天越来越热饭不好带,我想着不如搞个食堂。”
“老师们每天免费提供午餐,学生们自愿,你觉得怎么样?”
“那就直接做成工作餐。”潇绵绵说:“一荤两素价格不高,学生们能负担起。”
“成。”陆晨阳点头:“这种饭不用找厨师,找两个阿姨就能负责厨房所有的活儿,日常采买我联系附近供销社,按月结款。”
潇绵绵忽然想到郑永安丈夫,便对陆晨阳道:“厨房这我倒是有个人选,不过我得回学校问问看郑永安她丈夫找到工作没。”
陆晨阳之前听说过她家的情况便道:“那行,你先问问,反正补习班这里每天就做一顿饭,顶多再加上收拾收拾卫生,我记得你说过你那同学还有孩子是不?她家要是不送幼儿园可以带到这来,不影响上课就行。”
他们这里宽敞,小孩子写写画画有地方玩,不像其他工作单位要求那么多,如果郑永安丈夫没有合适工作,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潇绵绵帮陆晨阳一起算完工资后,就骑车回了学校,她先去找郑永安问了下家里的情况然后才说明来意。
郑永安听完心中十分感激:“不瞒你说,我丈夫前几天刚辞职。”
她听了潇绵绵等人的建议,在自家附近小饭店给丈夫找了帮厨的活儿。
起初干得不错,可小女儿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丈夫花两块钱请邻居白天照看,邻居不上心,孩子常磕着碰着。
无奈之下,郑永安丈夫只能带孩子去饭店,老板自然不答应,她丈夫只能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