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个弟弟的手搭在自己的钱箱上不肯让步,李宗瑞无奈的笑了两声道:“好,那咱就一起的,谁也不落下。”
“哎,这就对了嘛!”三李宗杰说完率先把手抽了回来,转而打开自己的钱箱,拿了二百两银子出来。
李宗瑞和李宗明也分别把自己的银子拿出来放到了桌上,最后李宗瑞把银锭往李怀溪的方向一推道:“银子我们来出,具体怎么干就交给你这个村长了,放心,银子不够的话我再补。”
大伯解决了一件心事此时心情大好,一手搂着自己的钱箱子,活像个地主老爷。
看着桌上的六个大银锭,李怀溪笑着往怀里一搂,“没问题,三叔的房子现在已经收尾,也用不到那么多人了,明天我就安排人开始上山烧石灰。”
李宗杰笑着道:“对,留几个木工给我把门和窗户安上就完工了,我看二牛那几个小伙子就挺不错的,让他们来干就行。”
“那我得赶紧去找老赵了。”大伯说着站起了身。“我先跟他去山上找块好石头,好把你说的那个石磙子做出来。”
大伯口中说的老赵是村里的石匠,跟大伯年纪相仿,和石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之前技艺一般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剔凿工作,但自从李怀溪建房子的时候按着刘二爷的图纸给他讲了一些凿石的技法之后,技艺就变得突飞猛进,现在只要有图样子,都能照着在石头上雕出一些吉祥兽来了。
村里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跟着他学凿石,他也愿意教,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小队人在,才保证了后面建房子的时候从来没有在石头这一项上耽误过事。
带着一帮小年轻连着建了四栋房子,老赵的技艺愈发熟练,现在逢人就说自己在府城有半个从未见过面的师傅,要是有人问他那半个是谁,他就会说是李怀溪。
像老赵这样的手艺人现在在小庄村比比皆是,大家都是在山里摸爬滚打长起来的,生活经验自然是无比丰富。
平日里需要用到的东西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所以对于简单的垒砖砌墙、凿石削木这些活都有一些心得在里面,属于生活所迫下的无师自通。
虽然这些技艺有点拿不出手,但也算是有一些入门经验在里面的。
手不生,还知道其中的一些原理,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李怀溪又手握一本‘武林秘籍’在旁指导,也因此村里出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
刘二爷的图纸画的工工整整,技法也是高深莫测,所以很多人到现在也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也导致村里人一直觉得自己的手艺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学徒。
殊不知也就是他们不出去,要是出去的话那一手好活都能碾压平阳县的工匠了。
大伯转身出了门后去找老赵上山挑石头,三叔紧跟着也站起了身来。
“老三,你干啥去啊?”李父开口问道。
“我去河边看看哪里还能挖出沙子来,这铺路不比建房子,用的沙子肯定多,我去找老孙头打听一下,他肯定知道。”
三叔说着出了门,李父看了一眼李怀溪道:“你看我应该去干点啥?”
“爹,你去找找哪里碎石多吧,咱铺起路来石头也不少用呢。”李怀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李父却摇了摇头,“碎石头还不好找,咱村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等铺路的时候在路边一捡就够用了,我去喂猪。”
李宗明现在对家里的那头小母猪很是上心,自从成功揣上崽子后,他一天得去看三趟。
现在眼看着要生小猪崽了,那照顾起来更是仔细,猪食都是精心煮过的,猪圈也打理的干干净净。
李父说完头也不回的去了隔壁,堂屋里转眼只剩下了李怀溪。
看着李父远去的背影,李怀溪自言自语道:“行吧,你不去的话那就我去。”说着起身出了门,他准备去河边看看。
村外的河上游是从山里出来的,长年累月之下河底有很多漂亮的鹅卵石,颜色各异,要是好挖的话李怀溪打算在进村的位置铺一段鹅卵石路,那样既结实又好看,还怪有门面。
来到河边,李怀溪远远的看到三叔跟老孙头站在河岸上聊天,老孙头时不时的伸出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河滩说着什么,估计是在跟三叔说哪里的河沙比较多。
河岸旁边不远处就是村里的水田,一亩一亩的连成片,此时麦子已经进入了灌浆期,只高高的昂着头,等待养分积累完毕。
此时一阵风吹过,绿色的麦浪翻滚传来沙沙沙的声音,风也惊扰动了卧在河边草地上梳理羽毛的大鹅。
大鹅警惕的抬起头来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有个人正不怀好意的往自己这边走,随即大翅膀一扇就跳进了水里,嘴里还发出了两声警告声。
正在河里扎猛子抓鱼的鸭子听到这边的动静也叫了起来,一时间河道里全都是嘎嘎嘎的声音。
老孙头听到鸭子叫赶紧往这边看,正好看到李怀溪佝偻着身子鬼鬼祟祟的往前走。
见自己被发现了,李怀溪假装淡定的直起身喊道:“孙叔,您这鸭子养的好啊,看着就肥实!鹅也不错,还会警戒呢。”
李怀溪本想离着近点看看老孙头养的鸭子肥不肥,结果还没走到跟前就被大鹅发现了踪迹。
听到李怀溪夸他鸭子养的好,老孙头咧着嘴笑道:“还行还行,主要是我这挨着河边近,这鸭子吃的多长的就快一些,还有这鹅,懂事的很,现在都会看家了。”
李怀溪边朝着两人的方向走边道:“看出来了,挺机灵。”
眼见李怀溪走到跟前,三叔开口道:“小溪,我刚才问老孙了,就那一片沙子淤的最厚,咱要不就挖那里的吧。”说着给李怀溪指了一个方向。
顺着三叔手指的方向看去,李怀溪看到是一片河滩地,不远处还有个身影在挖着什么,但因为离着太远又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