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不满的穷坑,救不了的穷命!”
里长拉着李景隆,一个劲儿的嘟囔。
“穷....守不住钱。”
“您是天上的人物,不知这乡野地界的龌龊!”
“就算您给了大钱了,她家盖房子置地,置办了家业,就能救得了这穷命?”
“有了钱往死里生孩子,再有人勾搭着吃喝嫖赌,家业说败就败。”
“老汉把话放在这,就她家那德行。不出三五年,又是一无所有了,卖房子卖地,最后还得卖闺女!”
“哎!”
李景隆闻言,只能心中叹气。
他上辈子虽是个社会的最底层,但也是只要勤快一些,起码不用为吃穿发愁,活得有个人样昂首挺胸。
来自上一世的穷人,从没体会过真正的贫穷。
“我是心里....”
李景隆回头瞅瞅,蹲在墙角抱在一起的娘俩,低声道,“可怜这个小闺女...”
“您要真可怜这小闺女,就别让她带回去!”
里长正色道,“您别听她说几句可怜话,就觉得心里受不了!乡下地方,女娃是个啥呀?她能想到卖闺女换钱,是心里有主意的!”
说着,压低声音,“而且这事....未必是头一回!”
李景隆再度转头,狐疑的看着赵王氏,后者察觉到他的目光,挤出一个勉强的微笑。
“老汉说句不好听的,乡下穷人多了去了!剩下的女娃有的就直接溺死了.....山沟子里埋着多少小闺女呀!谁不知孩子能卖钱,可想卖孩子,有门路吗?买孩子的可不是货郎,可不是挑着担子游街串巷,大声吆喝的!”
里长撇嘴道,“人家也不是谁家的孩子就买,买菜还得挑挑拣拣呢,对不?”
“您想让那小闺女改了穷命....那就得给她投个好胎!”
~~
“把这公母俩...”
客栈之中,朱标满脸冰霜,“送到衙门去.....即便不是拐卖,也只是这次不是拐的,也是买卖过许多回了。”
“杀...剐了!”
朱标低吼声中,曹炳和傅让上前,一个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一声不吭。但手上都是一样的麻利,将那两人手脚捆住,嘴塞住,跟捆死猪一样。
“剐了你们都不解气...”
朱标正骂着,忽然回头,就见李景隆牵着那哭哭啼啼,一步三回头的小闺女走了进来。
“不是让你给她们娘俩钱吗?”朱标疑惑道。
“钱给了!”
李景隆上前,垂手道,“够她们家即便啥也不干,也能吃饱三年饭的.....但是!”说着,他顿了顿,“臣看出来您,也是心疼那小闺女....”
“我也是有女儿的!”朱标叹气,擦擦眼睛,“当爹的见不得这个...”
“真疼她,就给她投个好胎..”李景隆又道,“这事臣来办!”
朱标看着李景隆,看了半晌。
而后目光缓缓落在哭得小花猫似的小闺女身上,点头道,“好!”
~~
一行人再次上路,但路上明显话少了许多。
就连那没心没肺的拉车的骡子,似乎脚步都不那么欢快了。
或许也是因为来自京城的骡子,走不惯乡下的泥巴路,连拉车的力气都虚了。
“哎....!!”
沿途依旧是丰收的景象,但朱标的口中却不断的叹气。
“太子爷!”
李景隆坐在车辕上,低声道,“您也别太往心里去,自古以来这天下不管啥时候,都有活不下的穷人。”
“我难受不是为了这个!”
朱标摆摆手,“你说的我明白,其实我....”
说着,他突然换了口气,“孤幼年读书时问过父皇,何为太平盛世!父皇想了许久对孤说。他认为的太平盛世,其实也不过是农人只能勉强活命而已。有口饭吃,少饿死点人....”
“孤一直觉得,父皇这话有些偏颇了。”
“孤也不是没出过宫禁,长在妇人之手的不知民生的皇太子。”
“也不是没去民间亲眼看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家家户户,仓有余粮前院有狗后院有猪.....有桑有蚕..池塘有鱼。”
“可现在看来....还是父皇说的对,孤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大明一隅。而父皇看到的,却是整个天下!”
说到此处,朱标忽看向李景隆,“你说.....怎么能让天下人都富裕呢?”
李景隆沉思半晌,再三权衡,开口道,“臣以为做不到...所有人都富,那是痴人说梦!”
说着,他也看向朱标,“在臣看来,让天下的百姓都有活路,起码能像个人一样活着,就是太平盛世了!”
朱标略微意外,但随即释然,“是呀...让所有人都有活路尚且做不到,说其他的不是痴人说梦吗?活路...活路?”
他又看向李景隆,“还记得以前咱俩说过的话吗?”
李景隆对上朱标的眼睛,正色道,“记得,您和臣说过,要创造一个有别于历朝历代,真正做到国富民富的大明出来!”
“你也说过..”
朱标也看着李景隆的眼睛,“光靠减免赋税,做不到!再怎么减免,皇粮秋税都是农户身上的大山,能把人压死!”
“再怎么减,最多也只是让百姓喘口气.....改不了穷命!”
“减的再多,只要国家要打仗,就会十倍百倍的从百姓身上再要回来.....”
说到此处,朱标的嘴角突然挂上几分微笑,眼神多了几分坚定。
“以前孤总是想着,再等等...”
“有些时候当儿子的不能太忤逆自己的老子,而且孤还年轻,许多事日后自有大把的时间来做。”
“但现在看来....”
朱标叹口气,又道,“必须要争朝夕。现在不做,将来就更不会做,孤不会一直年轻的,人越老越墨守成规,越怕折腾,有些事只能趁着年轻....”
“太子爷!”
李景隆读懂了朱标的心思,“您是要....?”
“开始着手新政吧!”
朱标郑重道,“不等了!哪怕父皇不高兴,也要着手!咱俩之前说过的,开海开贸开关!”
“取消人丁税,就收田税。”
“趁现在大明朝开国未久,彻底的清查土地,统一丈量!”
“取缔以前由里长粮长还有乡绅把控的替朝廷征粮收税的权利,改为官收官解。”
“除朝廷明宣天下的赋税之外,地方衙门不得擅自摊派。”
“统一农税,制定商税。”
“还有...”
朱标说着,越来越兴奋,“还有什么?哎呀呀....孤一时想不起来了,但孤都记在本子了。你以前说过,世上没有完全的,十全十美的德政。”
“所以只要对百姓有利,对民生有利,管他那么多,先去做!”
“边做边学,边学边改!”
“二丫头....”
李景隆抬头,“臣在!”
“孤还年轻,你也年轻...”
说着,朱标看向周围的少年们,“咱们大明,还有许多年轻的俊杰....咱们君臣一道,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
而后,他继续看着李景隆,“你得帮孤!有些事,孤一个人做不到,也做不完!”
“既殿下不嫌臣卑鄙无能...臣定肝脑涂地!”
李景隆俯首道,“愿与殿下一道,教我大明日月,永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