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灭亡,大秦终于一统天下,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啊!”
“大王您开创了千古未有的基业,超越了历代所有的君王,堪称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人!”
“为了大秦能够万世传承,臣斗胆建议大王应当遵循礼法,以仁义礼法治国,以仁义仁孝治天下。”
“唯有如此,方能使天下安定,国家繁荣昌盛。”
“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承是最为重要的。”
“大王自继位以来,宫中一直未曾立下皇后,后宫之主悬空多年。”
“这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一大憾事。”
“因此,大王理应尽快立下太子储君,以确保大秦的万世根基得以传承。”
“过去,天下尚未平定,大王心系天下苍生,自然应当以统御天下为重。”
“然而,如今天下已经大定,治理天下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治理天下的根本在于礼法,大王您就是天下的象征。”
“后宫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安稳,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
“后宫不安定,则大秦难以安定。”
“同样地,在朝堂之上,国家的稳定也取决于储君是否确立。”
“储君未定,则大秦的根基不稳,民心难安。”
“臣谏言,如今天下大定,大王可立太子安定天下民心,定大秦万世之根基!”
淳于越站出来,一脸郑重地说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嬴政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听着淳于越的话。
对于这种老生常谈的礼法,他早已听得耳朵生茧。
然而,当淳于越后面的几句话传入他的耳中时,他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臣以为淳大人言之有理,以往天下未定,大王未立下太子,乃是国事为重,而天下大定大秦再无外患,大秦也该有太子监国,以此为大王分担政务!”
王绾紧接着淳于越的话说道。他的话语虽然温和,但其中的意思却再明显不过。
朝堂上的相邦开口之后,满朝文武也纷纷附和起来。
“淳大人言之有理!”
“臣附议!”
“大秦不可无储君啊!”
一时间,朝堂上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然而,在这一片附和之声中,也有一些人是没有开口的。
他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冷眼旁观,似乎对这场立太子的讨论并不感兴趣。
“立太子观固然重要,可这也不是你们能够决定的。”蒙毅和韩非对视一眼,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似乎都能读懂对方心中所想。
他们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约而同的冷笑。
这冷笑中既包含了对淳于越的不屑,也透露出他们对接下来事情发展的一种期待。
“的确,寡人确实该立储君了!”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坐在王座上,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
这句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嬴政接下来的决定。
听到嬴政的话,淳于越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心中暗自窃喜。
“公子,老师今日便送你上位!”淳于越在心中默默念道,仿佛已经看到了公子扶苏登上太子宝座的那一刻。
“启奏大王,公子扶苏仁义贤德,乃是大王长公子,是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臣提议大王立公子扶苏为太子。”
“定下国本,定下国策,而后宫之主,当为扶苏公子母亲,郑夫人担任,于此可让大秦大定天下安定,大秦亦能够传承万世!”
淳于越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这个提议已经得到了嬴政的认可。
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支持扶苏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言辞恳切地表示赞同。
“臣附议!长公子扶苏乃大王长子,于礼法上实至名归,定能服众!”一位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臣附议……”紧接着,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扶苏一脉的支持者们显然早有准备,他们不仅有朝中的大臣,还有宗室王族的成员。
这些人在朝堂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支持使得扶苏的声势愈发浩大。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扶苏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如泰山之时,李斯却突然站出来,高声启奏道:“启奏大王,臣对此有不同看法。”
“太子之位,固然通常是立长,但于我大秦而言,自古以来便是立贤立德。”
“公子胡亥与大王更为相像,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品德高尚,立他为太子,未必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李斯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惊愕地看着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
“他怎么会倒向胡亥呢?”有人低声议论道,“难道是胡亥那边有人拉拢他了?”
“看来他是被扶苏的支持者给吓到了,想要依附一位公子来对抗扶苏。”另一个人猜测道。
然而,也有人对李斯的动机提出了质疑:“李斯此举,恐怕是想多了吧。”
“扶苏的主人身份可比宫中任何一位公子都要高贵得多,他又怎么会看得上胡亥呢?”
“你压错宝了!”韩非心中暗自冷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为胡亥谏言的李斯,仿佛能透过那看似恭敬的外表,看到其内心的算盘。
“廷尉所言极是,胡亥公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秦最为杰出的储君,定能保我大秦长治久安!”
支持胡亥的一脉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道,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一时间好不热闹。
一眼望去,支持胡亥和扶苏的朝臣们几乎占据了朝堂的大半壁江山,甚至连许多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武将们也都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人可真不少啊!”嬴政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大殿内支持扶苏和胡亥的朝臣们,心中暗自思忖着。
如果没有陆尘的出现,或许他真的会如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将太子之位赐予扶苏。
毕竟,扶苏虽然性格有些懦弱,但在诸多公子中,也算得上是最为聪慧的一个了。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偏转,仿佛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推动,如今的局面已与史书上所记载的大相径庭。
秦始皇嬴政,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对他的长子扶苏寄予厚望,认为扶苏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即使到了年迈之时,秦始皇也未曾立扶苏为太子。
在他沙丘病故后,留下的遗诏竟然被篡改,这一篡改,彻底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命运。
最终,最无能的秦二世胡亥登上了帝位,而扶苏则被迫自杀。
这个决定不仅让扶苏含冤而死,更让偌大的大秦江山在二世而亡,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不过,这只是历史的记载,而如今,一个名为陆尘的变数出现了。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为大秦立下了灭六国的首功。
六国之中,有五个国家的君王都命丧于陆尘之手,他的战功赫赫,无人能及。
若是一般的君王,面对如此功高震主的臣子,恐怕只会心生忌惮,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将其铲除,以绝后患。
毕竟,陆尘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得到了大秦百万锐士的衷心认可。
然而,对于嬴政来说,他并非一般的君王。
即使陆尘不是他的弟弟,他也绝不会做出卸磨杀驴之事。
因为嬴政深知,一个真正的明君,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之量。
若连这点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呢?
如今得知陆尘竟然是自己的弟弟,这让嬴政心中的喜悦之情愈发难以言表。
对于陆尘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嬴政除了满心欢喜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三族,王绾支持扶苏,李斯,御史,支持胡亥……”嬴政的声音冰冷而又威严,他那锐利的目光如鹰隼一般,冷冷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他将那些支持两位公子的官吏们的名字一一记在心中,仿佛这些人已经被他打上了死亡的印记。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都将会成为被嬴政无情清理的目标。
到那时,朝堂之上必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嬴政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被他铲除的朝臣们会如何激烈地反对他,他们会搬出礼法,祖宗之法等各种借口,用尽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段来与他对抗。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嬴政的决心。
二十多年前,他已经承受过一次这样的压力和反对,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绝对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够了!”嬴政终于忍无可忍,他怒喝一声,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
这一声怒吼,让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惶恐地看着嬴政,生怕自己会成为他下一个发泄怒火的对象。
“这些事情何时轮到你们来决断?”嬴政满脸怒容,声音震耳欲聋,朝堂之上的众人都不禁为之一颤。
“微臣们绝对不敢!”满朝文武官员们听到嬴政的怒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惶恐不安地齐声应道。
嬴政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中的每一个人,他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储君之位,寡人心中早有定论。”
“然而,无论是谁最终成为太子,你们都必须全心全意地辅佐他,绝不可有丝毫的不敬之意。”
“若有谁敢违背寡人的旨意,休怪寡人手下无情!”
众人战战兢兢,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嬴政稍稍平息了一下怒气,接着说道:“至于后宫之主,寡人也已有了决定。”
“待到武安君凯旋归来之后,一切自然会真相大白!”他的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
“微臣等明白!”大臣们纷纷低头应是,心中却都在暗自揣测,嬴政心中的太子人选究竟会是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支持扶苏的大臣,还是拥护胡亥的势力,此刻都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
他们虽然对嬴政的决定心存疑虑,但在皇帝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曾经,赵高在宫中时,大臣们或许还有机会通过他来探听一些消息,从而对嬴政的心思略知一二。
然而,如今赵高已经失势,他们失去了这一重要的消息渠道,对于嬴政心中的想法,便如同盲人摸象一般,难以捉摸。
“好了,散朝吧!”随着嬴政的一声令下,朝堂之上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臣等恭送大王!”然后目送着嬴政缓缓离去,直到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之外。
待嬴政离开后,大臣们才开始陆续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身来,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低声议论着刚才朝堂上的事情。
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无疑就是太子储君的人选了。
“李斯啊李斯,我还真是高看你了。”
韩非走到李斯身旁,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笑容,毫不掩饰地说道,“没想到你竟然如此迫不及待,这么快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了。”
李斯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他转过头,盯着韩非,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冷声道:“哼,别在这里自以为是了。”
“陆尘虽然权势滔天,但他终究只是一个臣子罢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言之过早呢!”
韩非听了李斯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冷笑一声,说道:“哦?是吗?”
“那我倒是有些期待了。”
“不过,等你输了之后,恐怕付出的代价可不会太小哦。”
“你最好还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吧!”说完,他不再理会李斯,转身径直从他身边走过,留下李斯站在原地,脸色愈发阴沉。
与此同时,在齐国的土地上,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君上,我们已经成功地接管了齐国的所有大军!”
屠睢兴奋地向陆尘报告,“除了留守各城的十万兵力外,田平麾下的主战之军共有三十万。
末将和桓漪上将军已经将他们进行了混编,并按照之前的方式,将这些军队编入了我大秦的各大营中。”
陆尘满意地点点头,对屠睢的工作表示肯定:“做得很好。”
接着,屠睢又补充道:“对了,君上,齐王等人已经在半月前被送到了雍城。”
陆尘微微一笑,似乎对此早有预料:“大王将齐王放在我的封地,看来是打算让雍城大营来负责看押了。”
田建作为齐国的国君,其身份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如果让他获得自由,无疑会给大秦带来诸多麻烦。
虽然他不会像其他亡国的王族那样沦为阶下囚,时刻受到黑冰台的严密监管,但在雍城,他的行动同样会受到限制,只是相对而言,比那些灭国的王族多了一些自由罢了。
“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啊!”屠睢不禁感慨道。
“好了,你先去忙吧。”
“目前朝廷尚未派人前来接管此地,你们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
“若是遇到无法决断之事,再来告知本君即可。”
“至于一些小事,你们可自行定夺。”陆尘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深知屠睢等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既要管理好这片土地,又要确保百姓的生活不受影响。
因此,他特意强调了对待百姓的态度,绝不能欺压他们。
“切记,天下如今已尽归我大秦所有,所有人皆视为同族,任何事情都不可做得太过!”陆尘一脸严肃地补充道。
屠睢闻言,赶忙躬身施礼,郑重地回答道:“请君上放心,我大前锐士绝不是那种兵痞!”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对大秦锐士的自信和骄傲。
陆尘微微颔首,表示对屠睢的信任,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末将告退!”屠睢再次拱手行礼,然后转身离去,脚步坚定而有力。
待屠睢离开大殿后,陆尘的思绪渐渐飘远。
他想起了田建,那个被押送去雍城的齐国君主。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田建被押送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陆尘心中暗自思忖着,当初打入田建体内的那道真气,应该就在这段时间内爆发。
杀王的奖励究竟会是什么呢?
或许比杀六国君王的奖励更为丰厚,令人期待。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短短三个月转瞬即逝。
曾经的楚地和齐地,这两个国家的领土,如今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咸阳方面,派遣了冯劫前来执掌政务。
他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还有许多同样才华横溢的大臣们。
这些人的到来,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秩序。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大秦成功攻占了这两个国家,但对于楚国来说,他们只是在战争中失利,原有的秩序和中枢管理体系依然存在。
虽然大秦不会给予他们真正的权力,但也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治理一方。
相比之下,齐国的情况则更为简单。
由于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所有的秩序都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大秦轻而易举地接管了这片土地,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
楚地虽然偶尔会有些许波澜,但在王翦率领的三十万大军的镇守下,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局面。
而齐地则完全是一片安宁,过渡得非常平稳。
在这三个月里,陆尘一直静静地待在临淄,观察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短短一年时间,他便如秋风扫落叶般为大秦接连灭掉了齐楚两国,如此辉煌的战绩,让他在大秦的地位愈发尊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咸阳这座繁华都城的向往却渐渐淡去,对于秦始皇可能给予的封赏,他也并未抱有太多的期待。
毕竟,如今的他已然是掌控大秦兵权的彻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
回到咸阳后,他顶多也就是得到一些府邸,奴仆以及些许钱财罢了。
这些赏赐对于他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自然也不会引起他太多的关注。
就在此时,齐王殿内,他的几个心腹也纷纷前来,向他汇报目前的局势。
“主人,齐楚两地的局势已然稳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您随时都可以返回咸阳了!”其中一人恭敬地说道。
“是啊,主人。”
“”
这段时间大王已经连发数道王诏,催促您速速回京受赏呢!”屠睢满脸笑容地补充道。
陆尘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不着急,大王想必这段时间也颇为忙碌吧。”
“确实如此,主人。”
“如今的咸阳可不太平静,诸多事务都在烦扰着大王呢!”钱志插话道。
陆尘眉头微皱,流露出一丝关切之色,追问道:“哦?还有何事?”
“主人灭齐国,大王完成了统一大业,朝堂中的大臣便劝谏大王立王后,储君之位!”钱志说着,嘴角上带着几分冷意。
章台宫的事情已经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主人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当今秦王的弟弟,而且还是未来秦王的继承人!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他意识到,那些对王权虎视眈眈的人,必然对自己的主人心怀杀意。
回想起当初在章台宫的情景,嬴政让他暂时不要将此事告知自己的主人,那一刻,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纠结的。
因为调查这些事情本就是主人交代给他的任务,如果选择隐瞒,那就等同于欺骗主人。
然而,嬴政的恳求并非没有道理,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让陆尘能够顺利登上秦王的宝座。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还是决定答应嬴政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