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过清宫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清朝是有的时候,大臣们都是在皇帝面前自称臣也有的大臣是自称奴才的。
在这里我顺嘴说一句,这个是真事不是扯淡。
主要的区别就是汉臣们都是自称臣的,而只有满人才是自称奴才。这也就是说自称奴才的这些大臣,都其实是自己人,另外还有的就是皇帝家的亲戚,所以奴才这个称呼只是和皇帝比较亲近的人才有资格说的。
但是乾隆在位的时候,想把这个规矩给改改,所以就想让汉臣们也自称奴才。但是却遭到了汉臣的一致反对,你想乾隆朝的汉臣都不是一般人,比如什么张廷玉,刘墉,纪晓岚,朱圭,王杰这些人,那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你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让乾隆喝一壶的。
所以到最后乾隆的这个事虽然没办成,但是乾隆嘴也没吃亏,所以就说了一句,别看你们自称臣,但是一样都是奴才。这个算是乾隆给自己找补回来自我安慰的话,汉臣们牙根也不当回事,只不过就是给皇帝点面子就是了。
《宰相刘罗锅》大家都知道吧?真实的刘墉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的刘墉一生的官运是非常不平坦的,就像电视剧里一样,他既做过一品大学士,同时也干过四到五品的小官,最低也是一个全国统一高考的监考官,还有就是江宁织造府,也就是曹雪芹他们家那个官这个刘墉也干过。
只不过刘墉还有和珅同朝为官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和珅的对手,但是刘墉这个人比较诙谐,所以就流传了很多关于刘墉的民间故事。
至于纪晓岚的故事,那纯粹就是在胡说八道。纪晓岚在乾隆眼里,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文员,只能用来写写文章什么的,根本就不能去参政。
朱圭这个人比较低调,而且为人非常的清正廉洁,只不过是后来他成为了嘉庆皇帝的老师以后,这才有了后面跟和珅叫板的机会。
乾隆朝真正能跟和珅正面叫板的人,其实就电视剧《梦断紫禁》里的王杰。
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这个人,我就这么说吧,其实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那些跟和珅智斗的故事,应该是全算在这个王杰的身上。
其实也不光是和珅,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官员都怕山西人当官,只要山西出来的官,都非常的刚正不阿,除了王杰以外,北宋的时候还有一个寇准。这些人都是山西文官的典型人物,所以你就想想,当时和珅的日子是有多么的不好过。
而真正的刘墉和纪晓岚在和珅面前,最多也就是打个马虎眼的水平,玩玩文字游戏开开玩笑。但是王杰却是绝对是不会给和珅面子的一个,而且到了嘉庆皇帝在位的时候,最后办了和珅的就是这位王杰。
当时王杰是弄的和珅是一见到自己就赶紧的强颜欢笑,而且还直说拜年的好话,但是王杰从就是不吃他这一套。
当时还有一个三朝老臣叫张廷玉,我估计凡是看过《康熙王朝》和《甄嬛传》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位。
张廷玉是康熙朝三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南书房行走了,后来到了雍正朝,这个张廷玉又是军机处里的核心人物,最后还获得了可以和皇帝一起进太庙的荣誉。
到了乾隆朝的时候因为鄂尔泰的病故,所以张廷玉又是一个极人臣,但是后来张廷玉好像是有点糊涂了,没事的时候就天天去问乾隆能不能遵守约定把他弄进太庙。
当时就因为张廷玉这件事办的比较不太妥当,所以乾隆就非常的不高兴,于是乾隆就找借口废黜了张廷玉。
其实这都是张廷玉故意这么干的,因为到了乾隆朝的时候,朝廷的两大支柱就是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个人。
本来这两位是一个左右平衡的情况,但是鄂尔泰突然死了,那么现在的朝廷就剩下一个张廷玉了。
所以张廷玉很清楚,朝廷最终是容不下他这个三朝老臣的,何况他还是雍正特批的一位可以进皇帝太庙供奉的汉臣,当年的三藩还是世袭罔替的王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所以当时的张廷玉就是纯粹的在装糊涂,故意让乾隆废了自己,能不能进太庙是一会事,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让家里人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不过好在到了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还是把这位三朝老臣张廷玉给迁进了太庙。
而张廷玉就是靠着装糊涂,最后才成为了满清时期唯一的一个进太庙的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