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康熙五十年的八月十三四,爱新觉罗.弘历就出生在了雍亲王府,这位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
但是直到康熙六十年的时候,这位康熙皇帝才第一次在雍亲王府里,见到自己的亲孙子弘历。
而且当时的康熙皇帝就异常的喜欢这个孙子,并且还把当时年幼的弘历给带回皇宫亲自抚养,最后基本上是康熙走到那里,就要吧弘历带到那里。
但是很可惜了,因为康熙皇帝到了在位的第六十一年就驾崩了,而等着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弘历,就已经成为了未来皇位继位的人选了。
其实我看这一幕,就和当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那个,“好圣孙,旺三代”的典故非常的相似。
而且现在也很难说清楚,当时的康熙皇帝在选择雍正成为自己继承人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当时康熙皇帝真的有这一方面考虑的话,那么我只能说康熙皇帝的眼光,真的是非常的好。
后来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就把弘历的名字直接给写进了继位诏书里面,并且还把继位诏书给安放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的匾额的后面。
当时清朝的皇子,只要皇帝还没有给你安排工作,你就必须去一直上学。不管你多大岁数,只有等到了什么时候分配了工作你才能毕业。
就在弘历九岁的时候,雍正皇帝给弘历安排了朱轼、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蔡世远等人,专门去负责弘历的文化课。
随后又安排了宗允禄、允禧等人教弘历使用火器的使用和弓马骑射的本事。
等着到了雍正五年的时候,雍正又给安排了弘历的大婚,同时也削去了三阿哥弘时的宗亲爵位,这就等于是雍正皇帝自己去掉了弘历唯一的竞争的对手。
到了雍正十一年,雍正册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并且还让弘历参加平定准格尔以及苗疆叛乱的军事活动,这就是在为了加强弘历的军事经验所做的安排。
从此以后,不管是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大型文化活动,也都是由弘历代替雍正皇帝去主持的。
现在事情都做到了这一步,雍正皇帝想干什么,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
最后到了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八岁。
就在雍正驾崩以后,时年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并且成为了大清的乾隆皇帝。
这位乾隆皇帝,是整个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因为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以后,就发誓在位的时间不敢超出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所以执政了六十年以后就退位了。
随后乾隆又仿照明朝太上皇的制度,所以又后面做了三年太上皇才驾崩。
而且乾隆不光是在位时间长,乾隆皇帝的寿命也很长,当时乾隆在位期间只要他再能再多活三年,就可以看到宗亲里面溥字辈最大的孩子出生了。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除他了太爷爷,顺治皇帝这辈份的人,另外就是末代皇帝溥字辈份的人他没有见过以外。整个大清王朝中间,所有这些辈份中最大的孩子,他都亲眼都见过。
说起来也是有点奇怪的巧合,那就是乾隆皇帝不是差了三年没见到溥字辈的人吗?
最后溥仪皇帝,也就仅仅在位了三年,就宣告了满清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