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还有辽金夏,并且连南诏、渤海还有大理的历史我已经都说完了,现在开始,我要给大家正式的说说两宋的历史了。
首先第一个要说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位是公元公元927年出生的,而且这位一出生就是高干子弟,打从赵匡胤的高祖开始,他们家就是就在唐朝当官,而且官至幽都县令、御史中丞、随后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等职务。
所以说赵匡胤从出生的时候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这个话是一点也不夸张,而且这个赵匡胤从小还是在军属大院里长大的孩子,那人脉资源也是非常的硬。
但是赵匡胤并从小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和其他的二代那样胡作非为。
这位赵匡胤从小就开始学习《五经》,在文化方面那是相当的有水平。而且赵匡胤从小在军事方面表现的也很出色,从小就擅长骑射,并且他还给自己还弄了一根纯铁打造成了杆棒,作为自己的武器使用,除此以外赵匡胤还经常的把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然后按照战阵的模式去排练。
后来等赵匡胤长大以后,性格就变得非常的强横,而且还喜欢赌博,同时更喜欢抱打不平,并且还是嫉恶如仇的那种。
后来到了赵匡胤十八岁的时候,就和贺景思的长女成婚,随后赵匡胤就离家去寻求建功立业的机遇。
最后赵匡胤就投奔到了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养子,同时也就是柴荣的门下。
我不得不说当时的赵匡胤找的靠山,那真的是非常的有眼光,因为他找的这父子两个靠山,将来分别就是后周的两代皇帝。
到了公元957年的时候,郭威驾崩,继位的正好就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柴荣,但是还没等到柴荣的龙椅坐热乎了,北汉就联合了契丹来攻打后周。
紧接着赵匡胤就跟随柴荣御驾亲征,并且当时就在柴荣深陷乱军之中的时候,赵匡胤不但能率兵救驾,而且还趁机攻打北汉皇帝刘崇的大营,至使后周军士气大振,最终扭转局势大破北汉军。
经此战之后,柴荣决定整顿禁军,而当时的赵匡胤就利用这个机会,广泛地同各级将领接触,并且在军中结拜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所谓的“义社十兄弟”。
随后赵匡胤还通过点选禁军和选募殿前军的机会,扶植了杨信、崔翰、田重进、张琼等一大批亲信,从而在殿前司中开始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公元955年后晋灭亡以后,赵匡胤又协助柴荣收回了四州,公元956年,赵匡胤又随柴荣南下讨伐南唐,最后匡胤被柴荣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后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
公元957年的时候,赵匡胤又跟随柴荣出征寿春,同年冬天,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
直到最后,赵匡胤一路跟随柴荣把个南唐政权打的七零八落,最后南唐被迫求和,割江北与后周,直到此时柴荣才收兵回朝。
但是柴荣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后白白送给了身边的这位赵匡胤。
因为公元959年的时候柴荣驾崩,于是后周的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
就在柴宗训继位以后的公元960年,后周朝廷突然接到了契丹和北汉又一次南下的消息,于是当时的宰相范质等人,还在不辨真假的情况之下就,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结果没想到,赵匡胤出征以后就到了离着开封二十里的陈桥镇,当天晚上军营里的将士们就开始议论,说什么天子年幼不能亲政,所以还不如拥护赵匡胤为帝。
随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们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然后拜于庭下,拥立他为帝。
当时的赵匡胤当时是假装的不同意,不过最后还是半推半就的当上了皇帝。
随后赵匡胤就领兵回到了开封成,当时守备都城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得知兵变成功后,就打开城门接应赵匡胤,于是这场陈桥兵变就这么不血刃就控制了开封。
最后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时年三十四岁。
随后不久就下诏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所以国号就以宋为国号,仍然定都开封,从此宋朝就这么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