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话说的是想要培养一个贵族,那你就需要三代的人时间,这个大致的意思就说是,第一代人去完成原始财富的累计,第二代人开始转型,从第三代人开始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纯粹的贵族阶级了。
不过中国人讲究的是富不过三代人,意思是说,第一代人去赚大钱,第二代人去挥霍,第三代人就剩下破产倒血霉了。
根据历史的规律来看,还是富不过三代比较靠谱。
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叫一个杀伐决断,后来就统一了北方政权,随后曹操就给自己加九锡封魏王,这实际上就是曹操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从而好为下一代人做好彻底征服天下的准备。
最终曹操的这些资产都就给了曹丕,曹丕继承后很快就利用了曹操给留下的资源篡夺了东汉王朝,最终曹丕是以皇帝的身份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当年曹丕十岁的时候就跟着曹操开始南征北战,所以曹丕执政期间,也免不了要去实现曹魏大统一的梦想,但是曹丕执政期间的时机并不成熟,虽然三次讨伐东吴,同时也逼的孙权对曹魏称臣,但是仍然还是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曹魏政权的疆界领土。
很可惜,这位文武双全的曹丕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了,现在的曹魏政权传到了曹睿的手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上,把曹睿写的比较废物,所以很多人都误会曹睿是一个亡国之君,实际上曹睿的能力并不比曹丕差到哪里去了。
曹睿继位初期,就遇到了诸葛亮这个大麻烦,这位诸葛大爷三番两次的讨伐曹魏,实在是有点太欺负曹睿了。
但是同样的也是三番五次派兵遣将,甚至是御驾亲征的曹睿,面对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和东吴的背信弃义,并没有显得捉襟见肘,倒反而是镇定自若的一次又一次的去化解了这些危机。
等诸葛亮这个麻烦自己挂了以后,曹睿更是加强了曹魏的中央集权的任务。
可以说,魏明帝曹睿是一个典型的攘外安内的皇帝。
但是曹睿完成了这些事情以后,就开始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他,并且也开始大兴土木工程建设。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曹睿过分的相信司马懿的为人,所以自从对抗诸葛亮后面的平复辽东等战斗中,曹睿就开始逐渐的把手中的兵权,交付给了司马懿。
这位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上唯一的一个有能力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人物,虽然也算的上一代名臣,但是司马懿年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
曹操那也是历史是有名的人物,所以曹操也是一早就看出了司马懿不是个好鸟,所以曹操生前并没重用司马懿。
而明知道自己出头无望的司马懿,在曹操执政的时代,则是选择了太子党的争斗,当然了,司马懿的眼光也很毒辣,一准就看中了曹丕的集团,从而成为了曹丕集团内部的骨干力量。
等着司马懿熬死了曹操,跟着曹丕上位以后,司马懿才在曹魏的政治集团内部有了点地位。但是此时的司马懿还在继续忍耐着。
后来曹睿继位之后,偏偏这个曹睿也是一个一代明君的架子,幸亏有诸葛亮三番五次的不断的讨伐曹魏的行为,这才让司马懿开始掌握曹魏兵权。
等着大将军曹真病逝之后,司马懿更是开始想方设法的争夺兵权。
景初二年四月曹叡赐予日本卑弥呼女王金印,并且还封其为“亲魏倭王”。大家要是有谁不知道卑弥呼的可以回去看看电影《古墓丽影》第三部。
此后的曹睿的身体健康开始出现问题,不久以后,曹睿也成了一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因为曹睿驾崩的时候还没有子嗣,所以就让自己养子,也就是齐王曹芳继承了曹魏的皇位,当时辅佐曹芳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将军曹爽,另外还有一个就太尉司马懿,但是很可惜,因为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一位三朝元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