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严的在后方筹集粮草不利,所以就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失败。
《三国演义》上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还说是太监黄浩在背后给刘禅出的坏主意让刘禅下旨招回了诸葛亮,其实这个事没黄浩的责任因为这个事其实就是李严下的黑手。
虽然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当年托孤的重臣,但是李严这次做的实在太过分了,所以随后李严被诸葛亮给废成了庶人。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又经过了三年的休整后,开始第五次北伐。
这次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也联合了东吴孙权希望可以和东吴协同作战。
当年四月份诸葛亮大军来到了五丈原,这次司马懿还是打算和诸葛亮玩持久战,只要等你诸葛亮的粮食不够了,我就不用和你硬钢。
而这次诸葛亮则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然后自己生产粮食,同时孙权也是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上伐魏,但是孙权基本上是一出头就会被魏明帝曹睿亲自率军给打败了。
而诸葛亮这边和司马懿反复经过了几次较量,双方谁也没把谁给怎么样了,甚至诸葛亮还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借此来讽刺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压根就不搭理诸葛亮,反正你也没能力讨伐北方城镇,无非就是想骗我主力出战,我就是不和你打你能把我怎么样。
最终到了当年八月份,诸葛亮在五丈原因为常年的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了。
诸葛亮临终之前,安排了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魏延、姜维负责断后,由此引起了魏延和杨仪的火拼。
杨仪和姜维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循序渐进的慢慢撤退。
司马懿这个时候认为诸葛亮已经死了,所以趁机攻打蜀军,结果姜维不过是虚张声势了一下,然后就是稍微做了做反攻的姿态,结果就吓跑了司马懿的主力,这就是所谓的“死诸葛亮吓跑活司马懿”的典故由来。
再说魏延,魏延作为蜀军中的二号人物从来就没有被诸葛亮重用过,再加上诸葛亮安排后事的时候也没有提过魏延半个字,所以这次魏延打算找个软柿子捏一下。
被魏延选中的这个软柿子就是杨仪,这两位等诸葛亮一死就开始火拼,双方还指责对方是叛徒,最终杨仪派大将王平追击魏延。
结果谁也没有想到魏延很能打,但是魏延的部队居然不堪一击,并且很快就被王平给打败了。
魏延最后就是领着自己儿子和几十个人往汉中逃窜,当然杨仪自然也不会轻易的放火魏延了,最后就是马岱斩了魏延。
而杨仪从头到尾都没有招惹过魏延,现在平白无故的被魏延给折腾了一通,所以最后那肯定也没和魏延客气了,杨仪当时直接就骑马踏碎了魏延的人头,然后回到蜀国后又灭了魏延三族。
这就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经过,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六出祁山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空城计之类的传说,除了第一次和第四北伐有机会讨伐曹魏之外其他的几次基本上就是无功而返。
所谓的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故事还有待考证,也可能根本就没这么个事,诸葛亮在五丈原用七星灯求命的故事基本也是扯蛋。
所谓的“死诸葛亮吓跑活司马懿”这个典故也是胡说八道,本来就是姜维虚张声势吓退了司马懿,而且“我知其生,而不知其死”这句话到是司马懿自己说的,但是这其实也就是司马懿对自己的一种自嘲的说法。
至于死后斩魏延那也没诸葛亮什么事,其实就是魏延自己找死的,这个和诸葛亮临死前的安然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