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神色有些严肃,嗯了一声,又问道:
“驸马,此事你怎么看?”
陆知白便拱手说:
“臣认为,事在人为,这保险和国债,若严格执行,都是利国利民的。
天下难事,难的不是没有善政,而难在,善政之必行……”
他望向简旭,悠悠问道:
“我掌管皇家钱庄时,保险业务无一差错。
后来郭桓到户部任职,开始主持国债之事……
所以,出现了问题,根源在于人,而不是制度。
就好比,有人拿着张铁匠打造的刀杀了人,总不能归罪于张铁匠吧?”
陆知白总结道:“请陛下明鉴。”
他垂着眼,已大概明白了,今天这弹劾,老朱恐怕也是故意有些放任。
不能说是恶意。但绝对有磨练他的意思。
或许还有一丝不满,因为郭桓等人用新政策牟利。
陆知白又将这个皮球踢了回去,说政策实施结果在于人。
所以话题又回到了“吏治”上,这是一直困扰朱元璋的问题。治贪就是吏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朱元璋眼睛微眯,神情深沉莫测,“这些事,还需要再好好理理,广智侯,你弄出来的摊子,自己想办法收拾干净……”
许多人还在心中琢磨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已经摆了摆手。
一旁的宦官便高声宣布:“无事退朝!”
大家陆续开始散了。
许多人都忍不住向陆知白看过来。
每个人心中都在嘀咕,今天这一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看别人有可能倒霉,当然还是挺刺激的,值得期待。俗称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陆知白只淡淡微笑。踌躇了片刻,决定先去工部。
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两下,转头一看,是李文忠。
今天不是大朝会,只是常朝。李文忠竟也来了。
李文忠神色严肃凝重,低声道:“小心着些。”
陆知白微笑点头说:“多谢表哥提醒。”
李文忠便也点点头,走了。
陆知白往工部去了,心中也有几分沉重。
朱元璋今天看似维护了他,但一连好几个人弹劾他,本身就是不同寻常的。
在某些人看来,这释放了某种信号。
代表着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恩宠,可能也没有那么牢不可破……
陆知白宽慰自己,这样也好。
要不然,怎么能让一些心有不满的人,自己浮现出来呢?
比起敌人在暗处,当然还是在明处要好一些。
到了工部。
众官吏也只是对他简单行礼,并没有攀谈什么。
一是本身身份上就有隔阂感。
二来郭桓案还没有结束,谁有心情在公务时谈笑。
陆知白慢悠悠看了会儿报上来的文书。
忽然有一个宦官,来到工部署衙宣旨。
大家一起出来恭迎圣旨。
这旨意简单直白,任命陆知白为试户部侍郎,自择属官,清理户部账目,梳理各项政策。
宦官宣了旨,就离开了,留下一脸震惊的众人。
因为户部工作繁重难度大,尚书更换频繁,常有空缺。
郭桓之前在侍郎之位上做得不错,试户部尚书。也就是试用期。
但没有通过,继续做侍郎。
原本有左右两个侍郎,郭桓是右侍郎。
左侍郎陈恪被牵连,犯失察之罪,在朱元璋看来就是知情不报,罪同主犯,一并处死。
所以,现在的户部,连试尚书都没有,也没有半个侍郎……
如果放在以往,到户部去任职,或许还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但现在郭桓案一出,户部能管事的官员,因为种种罪名几乎被清理了一大半,根本就是个烂摊子,处理政务的速度慢如蜗牛……
陆知白在这种时候接到任命,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片刻的寂静之后,工部的上上下下,都拱手对陆知白说:
“恭喜侯爷了……”
“侯爷保重!”
陆知白微笑点头。
心中却也有一丝意外。
他知道郭桓案之后,六部会腾出许多位置。
但没想到重返户部,会如此之快。
哎哟喂,连个打头阵的都没有,就要直面压力,老朱是不是太抬举他了……
陆知白深深觉得,由于老朱眼里容不得沙子,严刑峻法,杀人太多,导致许多人才有些断层。
不知道朱元璋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陆知白随后就指派了工部的一个小吏,去宫门外面找他的随从,传口信给栖霞学生,叫他们速来。
自择属官的意思就是——能用的人手都可以用,只要把这摊子事儿给办好了。
怎么说呢。
是挑战,也是机遇。
主打一个腾笼换鸟。
夏原吉等学生,也不过刚刚二十多点,却已经在栖霞历练三四年了。
跟他们同龄的儒生,大多还在读书呢。
国子监的许多学生,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甚至有家有口的。
而且他们运气不太好,现在科举又重开了。
如果没有特殊才能,或者杀人逾万的大案导致官员缺口大,便只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而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在历史上也没有考过科举。
他们都是县学出身,保送国子监,因表现出色得到观政机会,转正之后,直接做官。
这是开国之初,人才紧缺,造就的时代风口。
再过一两百年,人才越来越多,学历贬值,一样开始卷生卷死。
这户部侍郎之位,起码也得科举二甲前列吧?
要想进入内阁,必须得一甲,首辅基本都是状元……
……
陆知白手握一卷圣旨,前往户部。
他已经许久没来这里了。
比起往日的人声喧嚣,现在户部冷冷清清,连打算盘的声音都不敢太大。
一册册账本,胡乱堆放在一起,占据了正厅的小半地面。
陆知白背负双手,四处查看。
户部的书吏们神色疲惫,脸上有掩饰不住的担忧。
见到他过来,连忙行礼。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却也不敢多问。
陆知白微微一笑,说:“所有人,到院里开会。”
许多书吏,还有幸存的各清吏司中层官员,赶忙来到院中。
陆知白站在他们面前,道:
“承蒙圣上信赖,任命我,试户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