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暗火怀揣着满腹的心事向烨王的庄子飞去。
苏钰回了书房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背起了书来,翻开一本《礼记》就开始大声朗诵了起来,《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读书声,声声入耳,在这小院里不断回响。
院里的其他丫鬟小厮就都在院子里装牙膏,打包牙膏的包装,大家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太后看到院子里的这一幕,不免觉得惊奇,她好奇的问苏母道:“这牙膏是你们家做的吗?”。
苏母笑道:“是我儿子自己想的,还有一同使用的牙刷也挺好用的,江老夫人也知道牙膏?”。
太后想起了皇上还有烨王,她就不由的叹了口气,“是我那小儿子给我买过”。
苏母笑的温柔,她道:“那您还叹什么气啊,您儿子还真是孝顺,我们这牙膏也才刚售卖不久呢,许多人还不知道呢,您这就早早的用上了”。
太后也赞同的点点头 ,她难得有人可以说说话 ,她看着温柔可人的苏母,就十分有倾诉的欲望 ,她道:“我有两个儿子 ,都是十分孝顺的,就是这大儿成婚多年了也不见有个一儿半女的”。
说着她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她道:“小儿子也多年不肯成婚,可急死我这老太婆了,怕是等到入土了,都见不到孙子了”。
苏母觉得这话她可不好接啊,她只能干巴的温柔劝慰道:“ 江老夫人,您这一看啊,就是有福之人,莫要太担心了”。
她身后的王嬷嬷却道:“江老夫人,那为何不给大儿子纳个妾室呢?到时候妾室生养了孩子,抱在主母名下养着,也是一样的啊”。
太后更觉头疼,她道:“王嬷嬷啊,我也想啊,可我那大儿子说什么都不肯纳妾,他与我那儿媳妇鹣鲽情深,感情好的很,老婆子我又不想做那般恶人,哎,哪里知道,一等就是这么多年,我的孙子还是没有来啊”。
王嬷嬷又建议道:“那干脆直接给小儿子娶个好生养的正妻好了”。
太后说起这个就来气,她一副儿子不成器的样子道:“老婆子每回只要给他相看一些姑娘,他知道了就立马躲了起来,要不就干脆出去游山玩水了,久久见不到个人影”。
苏母也没有见过这么肆意人生的主,她道:“那直接不让他知道不就好了?”。
太后道:“我也试过了,那更是糟糕啊,他一开口就能把人家小姑娘给说哭了,那张嘴跟淬过毒药似的,厉害的很,最后还得老婆子亲自去给他收拾烂摊子,哄好那些姑娘们”。
苏母表现的很是吃惊,毕竟她也没有见过几个男子,平常接触的也都是十分守礼的父亲还有哥哥,还有那多年不曾见过的夫君。
苏婉婉也在一旁听了老半天的八卦了,她停下手中的画笔,桃花眼一眨一眨的,很是灵动,她插嘴笑道:“江老夫人, 我哥哥说了,娶妻就得娶自己心仪的女子,人总会有色衰而爱弛的一天,您家的大儿子应该是欣赏妻子灵魂与品性,尊重包容对方,所以才不肯纳妾的”。
“您的小儿子想必也是一样的吧,是在等一个心仪的女子吧”。
太后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说辞,她脑海里一直在回响,“欣赏其灵魂与品性,尊重包容对方”,这句话让她不禁回想起了与先皇的过往。
先皇对她宽容,她喜欢什么,从来也不干涉,对她的眼中总是饱含着深情,那贵妃还是她硬要先皇纳的,为的就是那贵妃身后的势力,还是为的稳固大盛朝的江山。
如今,听到有人发出这种言论,她不由的开始怀念起先皇了,也更理解儿子们的心情了,原来都是向父皇学的啊!!!
太后久久不言,许久之后才回道:“你哥哥是个好的”。
琴心姑姑见太后又进入了沉思,也知道,太后这是又怀念起了先皇了。
苏婉婉自豪的笑道:“我哥哥现在可好了,值得更好的女子,还好早早的退了与那户部侍郎家的婚事,不然娶那么个嚣张的嫂子进来,家里怕要闹得不可开交了”。
太后被她这么一打岔,也忍不住好奇心的八卦了起来,她盯着苏婉婉,一副想听后续的样子。
她身后琴心姑姑眉毛一皱,小声问道:“可是户部侍郎家的三小姐?”。
苏婉婉惊诧的看着琴心姑姑道:“琴心姑姑你也认识她?”
一提起这个琴心姑姑就来气,她沉声道:“那个姑娘确实不是个好的,老奴这次和老夫人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她,老奴给她赔礼道歉了,她二话不说就扇了我一个巴掌,还在街头辱骂于我”。
“本以为这样也就算了,老奴与我家老夫人在山间小道上遇到了她,那时候老夫人已经昏迷不醒了,我想向她求救,结果她还不屑的瞥了我一眼,就骑马飞快的走了”。
苏婉婉闻言,拍了拍胸口,她后怕的道:“那还好我哥哥一口答应了与她退婚,不然这么凶的嫂嫂可真是太可怕了”。
太后因在昏迷之中,不知其中还有这些插曲,她只知是这苏家的少爷苏钰救了她们。
在街上,她看到有个女子扇了琴心一巴掌,刚想过去就看到了周世子,急着跑路,也就没有注意过姑娘的长相。
太后冷声问道:“这婚事还是他们要退的?”
苏婉婉道:“是啊,是那户部家的二少爷带着仆人一起来的退婚的,说话可难听了,又说我哥哥丑胖,又说我哥哥被书院逐出,还说我哥哥配不上他们家的妹妹,而我哥哥也不想与那么嚣张的人家结亲,就顺势退了”。
太后道:“那这婚事确实是退的好”。
太后心想,这户部家的女儿,确实是教的缺乏教养,不愿结亲不结就是了,还上门闹事。
琴心姑姑神神叨叨的道:“那多亏老天保佑啊,苏公子这么好的人,配那么个品性不好的女子,可就可惜了”。
苏母也是后怕,她道:“原本我还怕错过钰儿的好姻缘,不想同意她们的府的退婚如今这么一听啊,还好钰儿聪明,早早的同意了退婚”。
几人在花厅里,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的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