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时安夏对康尘砚完全满意。
此子有心,肯努力,不抱怨,还清醒。知道越过嫡母去找祖父做主……想必不是个迂腐的。
目前,连她都没找到什么可以拿来做文章的点大肆发挥。
且时安夏是最早接触康尘砚的人。那时候,她真是把一切救夜宝儿的希望都寄托在康尘砚身上。
换句话说,康尘砚救了夜宝儿的命。光这一点,她就要高看几眼。
也因为这个原因,红鹊北茴南雁东蓠都支持康尘砚娶西月。
还有一个爱凑热闹的时安雪也是康尘砚的支持者,不为别的,就为他救了她的夜宝宝啊。
所以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西月,你自己的意思呢?”
这话没有当着康尘砚的面问,时安夏是把西月叫进暖阁,私下问询。
西月羞得一脸绯红,“西月全凭夫人做主。”
这话!时安夏正色道,“西月,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问问你自己,嫁这人是不是心安欢喜?你虽已十八,可往后人生一片坦途。你还是少有的京城女官,多的是可以选择的对象。你不用因为年纪来考虑亲事,你也不用将就着过日子,可懂?”
西月低垂着头,眼泪直掉。
她家里将她卖身为奴,就再也没来找过她。
她十岁就进了大户人家做丫头,因着年纪小受尽欺负。落唐楚君手里之前,还是因为帮小姐背黑锅诬陷她偷镯子,被主家卖给了人牙子。
人牙子为了把她卖个好价钱,就瞒着没说。后来她被唐楚君买了来给时安夏当丫头时,自己主动跟主子说了遭遇。
她担心哪天这事被主子知道,会生出什么误会来。
庆幸的是,时安夏不止没怀疑她偷镯子,反而念及她天生对草药敏感让她学习医理。
这样的主子,她是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其身旁的。
但时安夏跟西月说了,有天赋,能造福更多的人,能为自己闯出一片天来,那才是对她最好的报答。
又说,只要心在少主府,就永远是少主府的人。
西月想着这些,眼泪簌簌往下掉。
时安夏握着西月的手,柔声道,“遵从自己的心意做决定就好,我永远都是你的底气。”
西月跪倒在时安夏面前,长久不肯起。
最终,这门亲事也没定下来。原因是西月终究没能拿定主意。
怎么说呢?北茴的亲事或多或少影响了她们的想法。这也是时安夏让西月自己真正考虑好的原因。
当初时安夏觉得韦行舟各方面不错,对北茴也很上心,连齐公公那么爱刁难的人,最后都点头同意了。
结果呢,韦行舟竟然在一个看似最不起眼的问题上翻船了。
这不起眼的问题能忽略吗?不能!往往小问题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
当一个人压根认为这不是事儿,另一个却觉得是件过不去的大事,那矛盾终有一天会变得不可调和。
他会厌烦说她无理取闹,她会负气说当初瞎了狗眼。怨偶就是这么产生的。
西月拒了亲事,康尘砚败兴而归。
他嫡母袁氏冷笑,“真以为自个儿成了二等军医长就了不得!一个庶出的玩意儿!”
袁氏最气的不是自己远房侄女被拒,而是亲儿子如今职级在庶子之下。
她这几日吃不香睡不好,皆因这个庶子气人。
听闻庶子被拒亲,袁氏顿时吃了好几碗饭,把头些日子欠下的补回来。
谁知高兴早了……
就在北茴等人暗自为西月可惜时,时安夏召见了驻军守将雷万钧,“本公主想跟你要个人。”
雷万钧心知肚明:我好容易培养的军医长要没了。
果然,时安夏开门见山,“听说康大夫还有两个月就该轮休了,能提前点吗?这两个月等下次再给你补上。”
雷万钧拱手一礼,“回公主,康大夫从十三岁进入军营已十二个年头。这十二年来,他辗转多个军营,从未歇过。依军律,他可歇五年再入军营。当然,战事起,即刻召回,另当别论。”
时安夏笑道,“多谢雷将军肯放人。幽州有雷将军这样的将领驻守,定能安稳数年。”
雷万钧被戴了高帽子,心里十分熨帖,“末将镇守边关,义不容辞。”
他最近是公主府的常客,找驸马交流战术,切磋武艺,又得明德帝亲自召见,实在是风光无限。
如此,袁氏那头才高兴两三顿饭的功夫,这边康尘砚就要跟着公主上京入太医院升职镀金去了。
在北翼,三等军医长以下的职级两年轮休时都只能在地方任职。只有三等军医长以上的职级可往京城太医院去。
康家三等军医长以上者,有七人。如今有五人在军中,一人在太医院做医士,另一人就是二等军医长康尘砚了。
袁氏的亲儿子还差得远,根本没得比。
且以康尘砚的功绩入京,可不会从医士做起,最低都是七品御医。
袁氏听到消息气得砸了好几个杯子,跟嬷嬷说,“去,把那庶子叫回来侍疾。”
康尘砚是大夫,又是庶子,若是敢不来侍疾,一个“孝”字压下来,就能压断他的仕途。
袁氏觉得他不敢不来。
黄昏时分,康尘砚回了康家。
庶子出入不能走正门,这是规矩。马车从角门进入,躲在此处的嬷嬷见状,一路狂奔去报信儿,“主母,砚少爷回府了。”
袁氏冷笑,“还拿捏不住他?区区庶子而已。”
谁知康尘砚一路匆匆……钻进自己的院子就再没出来。
袁氏还等着侍疾呢,左等右等等不来,又吩咐嬷嬷去唤人。
嬷嬷去了,很快回来报,“砚少爷正在整理典籍,要将所有书都带去京城呢。”
装病的袁氏将额头上的湿帕气得一甩,掀开被子下床,“反了他!那些书可是我康家的宝贝,他凭什么带走?”
袁氏浩浩荡荡带人闯进院子时,康尘砚还在小心翼翼清理典籍。
见到嫡母怒气冲冲而来,他心里早有数,先依礼给嫡母请了安才淡淡道,“儿子观母亲气色如常,不似有疾的样子,这我就放心了。”
话音刚落,未等袁氏发作,门房匆匆来报,一路唱喏:“公主驾到!公主驾到!公主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