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诸位臣工,关于新城选址,还需大家议议。”
最开心的莫过于宇文恺了。
这可是他青史留名的机会。
“陛下,臣以为新城选址不宜离京城太远……”
临国公颜之仪率先出言。
“子升之言有理,老臣深以为是。”
一众大佬各抒己见,就新都城的选址商议起来。
最后。
众臣达成一致意见。
就定在龙首原南面的平原地带。
具体范围由工部匠人进行实地考察、测绘后确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建城之事由安乐全权负责,相关部衙全力配合……”
“陛下圣明!”
此事宇文恺当仁不让,众臣亦无异议。
开年的第一次小朝会,没想到竟然做了件大事。
散朝后。
众臣离开上善殿,唯独宇文恺留了下来。
“陛下,您请过目!”
看到其他人出了大殿,宇文恺神秘兮兮地从怀里取出一个卷轴。
展开后。
赫然是一张城池设计图纸。
“安乐,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啊。”
宇文衍一看顿时乐了。
“回陛下,这是臣近一年来心中构想的都城样式……”
宇文恺说着。
随即指着图纸给小皇帝讲解他的设计理念。
这份图纸和历史上的隋朝大兴城如出一辙。
大城坐北向南,沿着中轴线朱雀大街贯穿南北。
最北面是宫城。
皇宫所在地,皇帝起居、听政的地方。
皇宫南面是皇城,由一条横街与宫城相隔,是军政机构和宗庙之所。
也就是京城官员坐班的地方。
皇城以南则是外郭城。
都城的主体部分,占据城池九成的面积。
城内规划井然有序,南北并列14条大街,东西平行11条大街。
把郭城划分为东、西两市,以及108个里坊,形成棋盘型的布局,整齐有序。
整个都城占地十万余亩,是当下长安城的2.4倍,后世故宫的1.4倍。
更是当下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倍。
……
图纸绘制得很详细。
包括宫殿布局,建筑方位,下水道,引水渠,护城河等都有注明。
宇文衍仔细端详,不由暗自点头。
宇文恺能设计出如此恢弘雄伟的都城,确实有他过人之处。
“好啊,很好!”
“此城一出,肯定冠绝海内,天下无双!”
小皇帝手掌一拍,兴奋地对着宇文恺说道。
“陛下谬赞了!”
“您看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
得到皇帝的肯定,宇文恺心中也有些激动,但却保持几分谦逊。
“那朕就提几点吧!”
宇文衍沉吟片刻,指着图纸说:
“中轴线以天文地理馆测定的0度经线为基准。”
“除东、西两市外,所有坊内街道两侧也建设各式商铺,允许进行商贸活动。”
“都城中心处建中央广场公园。”
“必须有大量的垃圾站和公共茅厕,免费供百姓使用,保证城内环境卫生。”
“各坊用水泥修建化粪池,有效处理排泄物和生活污水。”
“尝试管道自来水,把水引进各坊,方便百姓日常用水。”
“另外,还有城内的绿化问题,植树、种草、种花……”
……
小皇帝提了许多关于城市建设的意见。
听得宇文恺眸光熠熠,两眼发亮。
“陛下,广场公园,垃圾站,公共厕所和自来水臣还可以理解,那化粪池为何物?是如何处理污水的?”
宇文恺不得不佩服陛下的奇思妙想。
作为专业人才,他很清楚这些对于一个能够容纳几十上百万人口生活的都城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宇文衍当即把化粪池分格沉淀,厌痒腐化,过滤排放的原理详细说了一遍。
经过化粪池处理过的排泄物和生活污水。
沉淀腐化物可作为肥料还田,合理再利用。
经过多重澄清后的水,排放出去也就不会形成污染了。
宇文恺听罢。
不由地揉搓双手,这个污水处理简直不要太理想。
原理很简单,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陛下,妙哉啊!”
“如此一来,京城一到炎炎夏日就臭气熏天的窘况一去不复返了。”
小皇帝看到宇文恺一点就通,也是满意得很。
又把利用管道连通化粪池,打造室内卫生间的设想提了一句。
要知道。
起夜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出屋解个大手,屁股蛋都要冻僵。
人们都是用夜壶,圆桶在室内解决,第二天再倒掉。
宇文衍笑着点头。
作为天朝国都。
四方商贾云集的国际大都市,环境卫生就是脸面。
“还有,如此巨城,东西、南北相距十余里,城内交通问题也应有所考虑……”
小皇帝喝了一口茶,又想到了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
宇文恺一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当下根本没有公共交通的概念,人们出行都是自行解决。
富贵人家坐马车,骑马。
差点的坐牛车,骑毛驴。
没有交通工具的,就只能步行。
看着宇文恺一脸错愕,宇文衍笑了,随即把后世公共交通的概念叙述了一番。
确定一条条交通路线,沿途建站台,设立泊靠点。
可将马车加长,打造成后世景区那种半开放式车厢的接驳车,使之能乘坐更多人员。
“陛下,高,实在是高啊!”
“此等利民、惠民之举,届时百姓绝对拍手称快,感恩朝廷。”
“臣回去一定好好琢磨,把这公共交通加入到新城营建中去。”
宇文恺听完,神情恍然,满眼尽是钦佩之色。
“建城事大,千头万绪,朕不要求建城进度,但你务必保质保量。”
“以建一座千年之城为宗旨,让后世子孙也能领略今朝华夏先人的技艺和智慧!”
“不准暴力驱使工匠、力役,服役期满者,必须付予工钱……”
小皇帝给宇文恺吃了一颗定心丸,并严肃强调了善待工匠、力役之事。
“谨遵圣命!”
“陛下放心,经过修建河套三城,两班制,加餐,工钱发放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章程,臣定当严格执行。”
宇文恺胸有成竹,朗声应了下来。
自古以来。
凡大兴土木,丧命者繁多,就是百姓服役的一部血泪史。
在古代帝王,统治阶级眼里,老百姓的命不是命。
但拥有后世灵魂的宇文衍对生命保持悲悯之心。
尤其是淳朴善良的百姓。
这并不是他惺惺作态,假慈悲。
了解小皇帝的朝臣很清楚,陛下不是一个悲天悯人,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的帝王。
恰恰相反。
他们的皇帝威武霸气,睥睨天下,对待敌人铁血无情,杀伐果断。
只不过他对天下百姓,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好!
君臣二人聊了整整一个时辰。
宇文衍就他提出的一些设想,用铅笔画了数十张草图,让宇文恺带回去好生揣摩。
反正他也不急,更不要求短时间内竣工。
有计划地慢慢推进就行了。
宇文恺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迫不及待地起身告退,准备召集工匠研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