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蓬勃发展,在青岛出版社耕耘的连环画作家们都逐渐摸索出了门道。
在这片创作的沃土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能在青岛出版社赚取高额稿费的连环画,无一不是故事性极强的作品。
其中,战斗题材凭借紧张刺激的情节,总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
仙侠题材则以其奇幻世界设定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备受青睐。
而要是能熟练掌握江卫民开创的新绘画形式,那更是如虎添翼,作品一经推出,必定大受欢迎。
只要能创作出一部融合这种新形式的佳作,基本就能保证几年的衣食无忧。
要是还能创作出连载的连环画,并且成功赚取外汇,那这辈子都能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了。
最近,青岛出版社就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天赋异禀的创作者。
他推出的一部仙侠题材作品,一经问世便迅速获得了读者的追捧,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忠实读者,在海外市场也备受欢迎。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江卫民的绘画方式运用得炉火纯青,画面中的打斗场景热血流畅,一招一式都仿佛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凭借这部作品,他直接被破格提为4级作家,一次性获得了5000块人民币的高额稿费。
而且这部作品还是连载形式,只要持续更新,后续收益源源不断。
这一消息在青岛出版社的连环画作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既羡慕不已,又被激发出了强烈的创作动力。
每个人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新元素,努力提升作品质量,期望有朝一日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青岛出版社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对于老一辈的连环画画家而言,情况却有些复杂。
往昔,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在连环画领域打下一片天地,
可如今面对新的创作趋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若绘画技术没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故事又不够新颖,便只能拿到基本稿费。
虽说这笔稿费在其他出版社算得上是优渥待遇,能彰显不错的资格,
可在青岛出版社,与那些畅销作品创作者的丰厚收入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难免只能眼巴巴地羡慕别人。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社里的地位也远不如在其他地方那么高,创作时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大打折扣。
不过,真正的大师在青岛出版社的待遇却截然不同,堪称天差地别。
江卫民亲自为大师撰写剧本,给予创作上的全力支持。
稿费方面,更是以每幅50元的高价支付,这在业内是相当罕见的待遇。
青岛出版社有幸拥有这样一位大师,这位大师还是在未平反之前就被邀请过来的。
在青岛出版社的岁月里,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尽心尽力完成了两部作品,如今虽已封笔,但仍留在社里安心养老。
闲暇之余,他还会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忙审审稿,给年轻创作者授课,将自己的技艺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当然,大师毕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他们在各自的城市都是备受尊崇的瑰宝,
在当地经营多年,人脉深厚,资源丰富,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而且,大师们功成名就,大多不缺钱财,对他们来说,创作更多是出于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青岛出版社能拥有这样一位大师,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得益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像是捡到了一个大漏。
在那个特殊时期,机缘巧合之下促成了这段合作,让青岛出版社拥有了这张珍贵的“王牌”,为出版社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艺术影响力 。
经过数年的持续发展,青岛出版社独特的商业化制度与浓厚的商业氛围,正悄然改变着连环画创作的格局,
也致使如今出版社所绘制的连环画与其他出版社绘画的连环画呈现出一种较为割裂的状态,风格差距愈发明显。
在当下,诸多出版社依旧依赖老一辈创作者支撑着门面。
这些老一辈创作者的编剧思维,仿佛被时间定格,仍旧停留在旧有的时期。
面对江卫民开创的全新绘画形式,他们中的很多人既不想去学习,也不愿意做出改变,甚至在尝试之后发现难以掌握。
这并非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习惯和思维定式,使得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难以迅速适应和转变。
创作内容上,各大出版社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有些出版社坚持深耕中国千年文化的宝藏,持续将经典着作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
而有的出版社则将目光投向了国外,瞄准外国的经典着作,试图通过连环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异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国内读者。
当然,在这变革的浪潮中,也不乏能够欣然接受江卫民绘画形式的创作者。
其中,就有江卫民亲自指导培养的各大出版社的绘画人才。
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热情,在江卫民的悉心教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这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出版社赚取了外汇也为连环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推动行业变革的一股新兴力量 。
在北京火车站,江卫民正热情地迎接着青岛出版社前来参加连环画评奖大会的作家们,
而与此同时,评审委员会的会议室里,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
一位评审员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表情严肃且激动,大声说道:“我坚决不同意江卫民同志的作品获得一等奖!
不可否认,江卫民同志的作品在绘画形式上确实有所创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从绘画水平来看,他的作品还达不到标准,内容上更是和我们所倡导的时代主题精神严重不符,这绝不能成为一等奖的候选作品。”
话语掷地有声,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此次,华君武因为江卫民的缘故,特意赶来为他争取一个好成绩。
华君武对江卫民的喜爱和欣赏溢于言表,江卫民不仅成功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了国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将中国的服装文化展示在全球视野之下,这对文联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江卫民作为文联的一员,在文化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
此次,除了华君武,出版总局的领导也坚定地支持江卫民获得一等奖,
毕竟江卫民是出版社系统的人员,于情于理,大家都希望能给予他应有的支持和鼓励。
华君武听到反对的声音,立刻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江卫民同志的父亲参加过抗战,他的作品以此为蓝本创作,怎么就不符合时代主题精神了?
依我看,你们就是对这种新形式的连环画存在偏见!江卫民通过独特的绘画形式,
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去了解抗战岁月,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这时,评审员立刻起身反驳道:“这部作品不行,内容太脱离现实了。
里面杀鬼子如切菜一般轻松,还和日本少将进行决斗,
这简直是对历史的一种夸张和扭曲,完全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如何能获得一等奖?”
他的话语引发了一些人的点头赞同,会议室里一时间议论纷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