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吏部侍郎
不久皇帝召兵部、吏部录甘肃斩获土鲁番功,荫镇守太监董文忠弟侄一人,为锦衣卫冠带、总旗。
升甘肃巡抚陈九畴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仍各赐银四十两、彩币二表。
乾清宫暖阁内朱厚照斜倚在御榻上,手里把玩着那枚玉虎。而朱厚照面前坐着的正是内阁首辅毛纪。
“陛下,”终是毛纪先开了口,“外廷嘈杂,所谈论者无非是陛下未廷推而任用部臣,虽然乃御前阁臣召对,但是毕竟有损陛下圣明,又因王琼交还吏部大印,故而......”话到此处却顿住了,只拿眼瞅着御案上那摞雪片似的奏本,“故而臣乞陛下召六部九卿、科道廷推,一是消除外廷疑惑,二是吏部尚书一职毕竟权重。”
朱厚照轻笑一声,将玉虎在手掌上掂掂:“朕就知道先生入宫是为了此事。”忽的坐直身子,杏黄袍角扫过踏脚,“这就很好,咱们俩有什么事关起了门里来说,不传六耳,都好商量,不似从前,上本子直言,虽然官声好了,但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却差了。先生既然说到了吏部尚书,你如何计较?”
毛纪闻言心中暗道:“杨廷和、蒋冕都走了那么长时间了,你还在这里阴阳他们,还有你是阴阳他们吗?分明是在敲打我。”只是自己却忙躬身道:“臣愚钝。未知圣意如何?”
一旁侍候的魏彬心中暗道:“真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毛纪也是上道了,学会藏拙,套话了。”
“朕哪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前些日子王琼辞去吏部尚书前向我举荐了杨旦。”朱厚照仍是笑着,将手中的玉虎放在御案上,“朕当时没准,就是想听听先生的意思,结果又是召见蕃邦贡使,又是召勋贵大臣祭祀,忙得忘记了。先生今日来了,只管说来,朕好斟酌。”
暖阁里炭火哔剥作响,毛纪觉着这屋里也太热了,朝服后襟已透出汗渍。正要回话,忽听门外小黄门细声禀道:“御前侍卫领班夏助求见。”
“让他等着,”接着看向毛纪道,“先生接着说。”
“是,”毛纪微微躬身道,“陛下何必舍近求远,不正是有个现成的人?”
“谁?”
“现任吏部侍郎罗顺钦。”
朱厚照闻言没有当即表态,而是重新拾起案几上的玉虎,问道:“他?”
毛纪道:“启奏陛下,正德十四年该员由南京吏部右侍郎为吏部右侍郎,照例于正德十六年三年考满,改左侍郎,因其父衰病而亡,故而乞归丁忧,如今三年孝期即将过去,陛下何不下诏让其任吏部尚书?”
朱厚照闻言笑道:“原来如此,也该是他,只是未见功勋.....”
毛纪却道:“启奏陛下,此人是弘治壬子乡试第一,二年又进士及第,科探花。授翰林编修,再擢南京国子司业,先章枫山为祭酒,皆正己率物,太学一时之盛。奉亲归家,因疏乞终养,奏本不合逆瑾,被夺职为民。逆瑾诛而复职,由南京太常少卿升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此人乃大儒,如何有功勋。”
朱厚照闻言便问道:“大儒?”
“正是,”毛纪这会儿觉着暖阁里不是那么热了,“早年信禅,后悟其空,曾言‘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故而专攻程朱理学,丁忧期间闲时讲学。”
“不会是地方衙门推荐到到你这里,故而有此议论吧?”朱厚照很好奇,毛纪为何对此人了解那么多。
毛纪笑道:“臣是山东莱州府人,他是江西泰和人,哪里有什么举荐,臣喜读书,曾读过他的文章,受益匪浅。”
朱厚照笑道:“作文章和做官岂能一样。”
毛纪闻言却正色道:“陛下此言臣不敢苟同,历来圣人有‘立言、立功、立德’之说,三者有其二,就可称之为‘半圣,’此人被儒林称之为‘江右大儒。’陛下不用,不正说明贤人在野,如何教后世议论。”
魏彬闻言心中骂道:“你这老头子混了头了,这不是骂陛下是昏君?”
朱厚照却笑道:“‘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贤人在野,先生进之,佞臣立朝,先生能斥之否?”
毛纪见自己的小心思被皇帝点破,稍微尴尬一下道:“臣为阁臣,辅弼君主治理国家,有佞臣立朝,臣当斥之。”
“哈哈....”朱厚照笑起来道,“只是先生刚刚还说外廷嘈杂,所谈论者无非是朕未廷推而任用部臣,刚刚先生教朕中旨任用他,还廷推吗?”
“当廷推”毛纪也不管朱厚照的暗讽,“此人诚实正直,若中旨,恐不会复职。”
朱厚照闻言正色道:“先生此议何为?”
毛纪道:“启奏陛下,臣有幸列青宫讲读之班,朝野谁不知陛下圣质高明,于凡经书,读不三四,即皆上口,上天将陛下圣明之资,陛下用人治人,自有方法,非臣等所能置喙。只是如今臣幸陛下信赖而为阁臣,臣岂能坐看陛下不用贤臣?天下之才,自非一途之所能尽用,罗顺钦是个大儒,最爱惜名声,夫物芸芸,终是各归其根,做得学问不还是为国家?臣为陛下臣子,岂不慎欤。”
朱厚照闻言颔首道:“先生学术纯正,行检端慎,朕知之。”
毛纪闻言一愣,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对了,是正德十二年当今的天子,面前的皇帝命当时还是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自己兼东阁大学士,内阁办事。
想来自己也是中旨提拔上来的。
当时自己还以为这个原因上疏请辞,皇帝当时对自己说:先生学术纯正,行检端慎,朕特从舆论,简入内阁供事,再说成命已下,所辞不允。
就这一愣神之际,朱厚照道:“朕令大臣廷推。”
毛纪收回思绪,躬身道:“臣谢陛下。”于是告退。
毛纪出了乾清宫恍惚之间显得不那么真实,看着天外,虽然冷,但是春天已经来了。来时的路上见枝桠已经生出了嫩芽,心中感叹道:“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句话也是皇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大概是陛下听到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才同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