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回成都的次日,本欲先赴丞相府与诸葛亮就马云遇袭以及边境匈奴之事商议一二。
岂料清晨便接到诏书,命其去参加晨会。
关凤一边为岳飞整理朝服,一边细眉微蹙,有些担心的说道:“你昨日才刚刚回都,都还未单独见过陛下与丞相,怎的突然就唤你参加朝会?”
岳飞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但又怕关凤担心,开口说道:“应是要讨论安定边境的匈奴战事,无需担心。”
关凤口不对心道:“我担心什么,有丞相和陛下在,那些世家能翻出什么花来?”
“若是有人在朝堂上给你使绊子,你且记下来,回头他们的族人休想再与奇宝阁做生意,也是与马家、关家结下了梁子。”
岳飞见关凤如今这样与初见时冰冷疏离的样子判若两人,不觉有些好笑。
心中因前世留下的阴霾也一点点的被吹散。
... ...
蜀汉朝堂之上
一名世家之人站了出来,此人乃是阆中黄氏族人,这阆中黄氏早年间在蜀汉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
不过,后面黄权降魏之后就渐渐势微了。
只见他双手作揖,对着刘禅恭敬道:“陛下,臣听闻马将军昨日已然回都,然而却直接回了马府,并未先来面见陛下。臣知马将军爱子心切,但是,这未免有些太不合礼数了吧?”
另有一名武阳杨氏族人趋前沉声道:“陛下,臣听闻马将军因急于归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令我大汉将士们与匈奴大军鏖战三日,致我军伤亡甚巨。”
李邈也上前道:“臣认为虽然我大汉现与魏国议和,但也不应帮魏国去分担匈奴兵力,马将军主动出击匈奴之举,很可能将匈奴战火引到我大汉的身上。”
另有一名世家子弟趁机附和道:“听闻马将军与魏国名将对战之时,从不取人性命,更是三次放过那夏侯渊之子夏侯霸。真不知马将军,到底是魏国人还是我大汉人。”
杨仪一直在观察朝堂局势,心中犹豫是否要上去添一把火。
按理讲,他为丞相做事,马谡是丞相的得意弟子,如今这形势,他理应站队马谡,为他说话。
其实他以前与马谡关系也还算不错,但是自从北伐之后,这马谡就与他不甚亲近了,不仅与魏延那种武夫交往甚密,甚至还几次三番在丞相面前驳了自己的面子。
诸葛亮近些年重用姜维,暗暗有顶替自己的打算,这姜维又与马谡日日称兄道弟的,杨仪心中的不满日渐累积。
不过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今日看这架势,世家之人是准备拿马谡开刀,自己何不趁机推波助澜一番?
杨仪这般想着,刚要向前,却听一声怒喝:“尔等莫要血口喷人!”
众人望去,原来是关羽之子,马谡的小舅子关兴。
关兴满脸愤怒:“幼常一心为国,匈奴犯境,难道坐视不理?至于未及时面圣,一路奔波,诸多事务缠身,哪能事事周全?你们这群小人,有本事自己去上阵杀敌啊,只会在这嚼舌根!”
张绍也站出来为岳飞说话:“陛下,我大汉以两万人马将匈奴近五万的大军斩杀殆尽,臣认为此乃大功一件,战场之事瞬息万变,伤亡在所难免,幼常已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望陛下明鉴!”
那几名世家之人听后,一时语塞。但仍不甘心,还想说些什么。
其实,面对这些无来由的指责。岳飞心中早有准备,微微躬身行礼:“陛下,匈奴其已劫掠安定边境数座小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若我军只驻守不攻,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且臣并非贸然行事,也是权衡利弊之后才决定一战。”
“不过,我军此次确实有所伤亡,此乃臣之过,请陛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