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平元年,十月下旬,秋风瑟瑟,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
曹鲲在姬高的殷切期盼下,手握圣旨,带着粮草军械,离开了繁华似锦的玉京,踏返回漫天风沙的陕州。
很快,曹鲲在陕州聚集精兵三十万,对外号称八十万,择一吉日,旌旗蔽日,战鼓雷动,浩浩荡荡,一路向北,气势如虹。
金庸关,矗立在群山之间,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晋州北方的安宁。
其地势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得无数英雄豪杰望而却步。
把守此关者,乃晋王姬非麾下大将刘兴云。
此人武艺高强,智勇双全,麾下虽仅十万兵马,却个个精锐,兵强马壮,据关而守,固若金汤。
曹鲲大军抵达关外,遥遥望去,金庸关巍峨耸立,如一头沉睡的巨兽。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攻克金庸关,必须先了解敌情。
于是,他派遣斥候,昼夜不息,潜入敌后,探听虚实,欲寻破敌之策。
数日后,斥候回报,金庸关内,晋军防守严密,无懈可击,硬攻必败,只能智取。
曹鲲计上心来,命人每日到关前挑战,故意激怒刘兴云,使其按捺不住,出关迎战。
然而,刘兴云却狡猾得很,任凭魏军如何叫骂,始终坚守不出,只是命手下士兵,用各种污言秽语回击,企图扰乱魏军军心。
如此数日,魏军将士皆愤愤不平,认为刘兴云不过是个胆小如鼠之辈,不敢应战。
一日,曹鲲亲自披挂上阵,引兵至关下搦战。
他身穿金盔金甲,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骑着玄檀黑虎,犹如魔神降世。
他高声喊道:“刘兴云,可敢出关与本王一战?”
刘兴云见魏军阵前,曹鲲亲自出马,心中暗喜。
曹鲲这是急了!
他得意地对身边的副将薛俊说道:“你看,曹鲲这是急了,要跟我拼命是吧?”
薛俊闻言,点头附和道:“将军所言极是,他想与您决斗,他以为他是谁啊?您跟他斗,让他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刘兴云眼神一冷:“你的意思是说,让我去和曹鲲拼命去是吗?我打得过他吗?你这是故意的嘛!你这是让我去送死去吗?”
薛俊急忙道:“不不不,将军,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咱们不能一直这么被动下去,得找个机会反击。”
刘兴云闻言,微微颔首道:“你说得没错。我确实不能一直这么被动下去,但是,我不跟他斗武,我跟他斗智。”
说完,他命令士兵继续用污言秽语回击魏军,同时暗中加强戒备,防止魏军偷袭。
曹鲲见刘兴云始终坚守不出,命令杨遇春领兵五万强攻金庸关。
晋军防守严密,杨遇春率军血战数日,死伤无数,始终无法攻克金庸关,军心开始溃散,逃兵越来越多。
数日之后,刘兴云见魏军炊烟少了一半,心知时机已到,跨上战马,手提长枪,率领麾下十万精兵,如潮水般涌出金庸关,直奔魏军大营而去。
夜色如墨,月隐星藏,刘兴云率精兵接近了魏军营地。
他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眼神中闪烁着必胜的光芒,仿佛已预见到了自己名扬天下,凯旋而归的辉煌景象。
殊不知,这一切,皆是曹鲲布下的“引蛇出洞”之计。
“全军出击!”
“杀啊!”
刘兴云一声令下,十万精兵汹涌而动,将魏军大营冲的七零八落。
曹鲲早已料到刘兴云会有所行动,故意示弱,命大军佯装败退,诱敌深入。
刘兴云见状,心中大喜,以为时机已到,下令全军追击,誓要将这股疲惫之敌一举歼灭,拿下曹鲲的首级。
突然,东西两侧号角齐鸣,声音之响,仿佛能撼动山河。
紧接着,尘土飞扬,一支支魏军如鬼魅般从两侧杀出,为首之人,正是魏军大将钟去病。
他率领的三万武卒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与正面的魏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将晋军团团围住。
刘兴云见状,脸色骤变,心中惊骇万分,率领将士们拼死奋战,试图冲破包围。
然而,魏军势大,十面埋伏,晋军将士虽勇猛无畏,却终究寡不敌众,渐渐陷入了绝境。
未及数合,晋军阵型已被魏军从中截断,前后不能相顾。
刘兴云眼见大势已去,心中悲愤交加。
自己辜负了晋王的信任,又岂能苟且偷生?
于是,他横下心来,决定与曹鲲决一死战,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扞卫武将的尊严。
刘兴云手持长枪,如同一道银色闪电,直扑曹鲲而去。
两人交手,震天动地,只见刘兴云枪法凌厉,招招致命,而曹鲲则以力破巧,刀法沉稳,攻守兼备。
刘兴云虽勇猛,却终究未能敌过曹鲲的绝世武艺。
不过数合,曹鲲一刀劈出,势如破竹,刘兴云躲闪不及,被一刀劈成两半,鲜血四溅,一代勇将,就此陨落。
晋军见主将已死,士气大跌,纷纷弃械投降。
曹鲲乘胜追击,一举夺下了金庸关,将关内的金银财物、马匹粮草尽数收缴,赏给麾下士卒以激励军心。
此役之后,曹鲲威名更盛,天下震动。
消息传至晋王姬非耳中,引得姬非惊怒交加。
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连战连捷,势如破竹。
可是曹鲲一来,就打破了大好的局势。
姬非急忙召集心腹商议对策,试图挽回败局。
大帐之内,姬非坐在帅位上,眉头紧锁,凝视着下方的群臣,脸色凝重的沉声道:“如今曹鲲来势汹汹,金庸关已失,诸位有何良策可退敌?”
群臣闻言,皆低头不语。
曹鲲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天下皆知。
连老将刘兴云都败了,他们又有何良策?
就在这时,一位谋士站了出来,拱手道:“王上勿忧,曹鲲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臣有一计,可破曹鲲。”
姬非闻言,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何计?”
谋士低声道:“大王可派一支精兵,绕道魏军后方,断其粮草,同时,再派使者联络北戎,使北戎南下攻打雍凉二州,如此一来,曹鲲必退。”
姬非闻言,大喜过望。
他立刻下令照计行事,同时调集兵马,准备痛击曹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