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回书正说到。晋王范毅察觉到太师曹环一个月之后极有可能在顺州边关动手。为此,这位大皇子殿下和玄影卫的卫首卓明海在书房当中一阵冥思苦想,想要找出老贼曹环在边关的一些人手和布置。
但,两人苦思了好一阵子,依旧是没有一点头绪。老贼曹环这数十年来似乎和边关将领并无一点交集,两人根本猜不出这老家伙在边关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安排。
苦思无果之下,无可奈何的两人只得作罢。但晋王范毅越想越觉得自己这心里头不踏实。为了以防万一,他当即决定传信给顺州军的副帅赵忠,将京城发生之事告诉自己的这位结拜大哥。好让他领边军在边关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想到这,范毅不再迟疑,而是迅速拿出纸笔,刷刷点点写下了一封密信,并用三道红丝扎好,以示十万火急。
随后,范毅又招来一只白鸽,将这封密信绑在了白鸽的腿上,把手一招。那白鸽随即带着密信展翅而起,离开了王府,出了京城直奔那顺州边关而去。
做完这一切之后,晋王范毅缓缓站起身形,迈步来到书房的窗子边,望着那道远去的白影,低声喃喃道:“希望这一切都还来得及,老贼想要动我大齐边关,可不是那般容易之事。”
按下晋王范毅等人在京城如何等待,怎生布局,暂且不提。翻回头再说那大齐的顺州边关。
如今在这顺州边关一共驻扎着两支精锐的主力兵马,一共有二十万精兵。这两军皆有有名号,一名宣武,一名烈虎。
其中这宣武军分为五军共十万精锐,乃由顺州边军大帅王胜亲自持印执掌。而这宣武军的十万精锐军卒既有原本的边军老卒,又有从小长在边关的边民青壮。每一位都是自小的战士,其战力自不必说。
这一支精兵先前由顺州边军的老帅如今的监军双枪大将雷山亲自执掌,镇守边关已然有十余年光景。无数北辽番兵曾经都血洒在雷字帅旗之下。
那时的宣武军虽非此名号但已然能让无数北辽番兵闻风丧胆。十万儿郎已然组成了一头威震边关的猛虎。
到了后来。雷老将军退下帅位,将边军交给了副帅王胜执掌。王胜自然也就成了宣武军的统帅。这一支镇守边关十余年的精锐,在这位新主帅的带领下也变得越发勇猛,在与北辽番兵的战斗当中屡立战功,最终打出了宣武军的威名。
至于那另外一支烈虎军也分为五军,外加四营共有十万精锐军卒,乃是由顺州边军的副元帅银甲枪仙赵忠亲自持印执掌。
这支精锐兵马乃是由烈虎山的抗辽义军为骨干,外加一众江北流民当中的青壮精锐组成。赵忠之所以大量招收江北流亡青壮,为的就是让边军将士时刻牢记江北七洲沦陷之国耻。
好让边军将士以收服失地,光复河山为己任,为将来率领边军精锐渡江北上,光复河山做好一切准备。
自从数年前顺州边关那一场大战,击败了北辽三十万精兵之后,大帅王胜便传下军令让二十万顺州边军主力在顺州数十座重镇严加镇守,时刻提防着北辽番兵的偷袭反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尤其是在苍龙江岸,大帅王胜更是派了重兵把守。他让麾下的大将张景,率领精兵三万在苍龙江镇守。
这三万精兵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精卒,其战力远非一般的军卒可比。那张景本人胯下骑着一匹青鬃马,掌中那一杆三股托天叉足有百十斤重,乃是边军当中有名的悍将。此人刚入军时便跟随在王胜的身边,乃是这位边关大帅最为心腹之人。
至于那十万烈虎军精锐,则由顺州边军的副元帅赵忠亲自率领在顺州的第一重镇龙虎关以及周围的四座关口驻守。
银甲枪仙赵忠亲自带领忠字营等一众烈虎军主力镇守龙虎关,而烈虎军的副帅金臂二郎赵义等一众大将则各自率领本部兵马,分为四路镇守那龙虎关四周的四座关口,与龙虎关形成了犄角之势,共同筑成了这一道让无数北辽番兵,闻风丧胆,望而却步的龙虎防线。
龙虎关,将军府小校场。
这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空地。四周围筑起了四堵高墙,围成了一个场子。而在场子的四周围插着各色各样的旗帜是旗幡招展,颇有气势。
在这场子的周围还摆放着不少兵器架子,架子上那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是一应俱全。在这场子的东北方还高搭着一座将台。这座校场虽小,但该有的东西却是一个不少。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叮叮当当!”此时,在这小校场的中央,有着一阵阵的金铁碰撞之声不断传来。伴随着这阵阵声响的还有那因铁器摩擦而不断闪现而出的火花。
与此同时,细看之下还可发现,有那么两道身影,一白一青正在这校场的正当中闪转腾挪。显然这是两人正在交手。
“当!”又是一声金铁碰撞之声。场中的两道身影又一次对拼了一招之后,这才各自退开一步,分为左右。两人的模样也因此显露了出来。
就见左边的这一位,面如冠玉,剑眉虎目,头戴素色包巾,身穿一件素白箭袖袍,腰里系着白色的大带,足蹬一双快靴子,手里提着一把紫电剑正是那顺州军的副帅银甲枪仙赵忠。
而右边的这位,面如淡金,浓眉大眼,一团的锐气。头戴一顶青色的一字巾,身穿一件青缎子的箭袖袍,腰里束着一条青色的大带,足蹬青色的快靴一双,两只手各自紧握着一根金鞭。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银甲枪仙赵忠的二弟,那烈虎军的副帅,人称金臂二郎的赵义。
却说赵忠和赵义这两兄弟在对拼了这一招之后,两人各自收住招数,紧握兵器,笑着看了看对方。
过了一阵,赵忠提着宝剑笑道:“二弟,你我怕是好久没能这样痛快比试较量过武艺了吧!”
“说的是,这些年军务繁忙,已经很久没和大哥比试较量过了。想不到,大哥如今做了父亲,这剑法到时一点儿也没落下,哈哈哈哈!”赵义在一旁提着一对金鞭笑道。
赵忠在一旁听了这话不由得笑骂道:“好小子,为兄倒是也没能想到,你如今身为人父,这对金鞭倒比先前还凌厉不少,而且你这嘴似乎也比原来厉害多了啊,还敢笑话大哥!”
说着,这赵家的两兄弟互相看了看对方都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随后,赵忠将手中的紫电剑收回到剑鞘当中,不由得叹了口气:“一晃我等兄弟在军中也待了这许多年,就是不知何日才能率军北上收复那江北之地,光复我大齐河山。”
赵义闻言也开口道:“只恨如今那朝中奸佞之臣未除,只怕尚且未到出兵之机。也不知殿下在京城这许多年,究竟准备得如何了?”
赵忠闻言又道:“看殿下先前那些书信,只怕他与那老贼曹环决胜之时已然要到了。按照多年前师父安排,我等还需入京相助。”
“正是此理,只不过就是不知我等何时,如何入京才是?”
赵义话刚说到这,忽然间目光微微一凝,就见从那小校场的门口处,一前一后有两道颇为年轻的身影正向自己二人跑来,而且显得很是着急。
欲知这来的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