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静静地看着蜀国公主,缓缓道:“辽国的衰落符合大宋的利益,但女真的崛起又将成为新的威胁,倘若有一辽国大厦将倾,我会尽最大努力保你部族平安!”蜀国公主忽然道:“一个亡国的皇族,只会迎来无休止的追杀。你是八面玲珑之人,我不信有一你敢与整个下为敌?”王浩放声而笑,道:“下饶命运从来不被下人掌控,但我的命运只能被我自己掌控!”蜀国公主咬牙道:“若有一大辽亡国,我希望契丹皇族的命运能握在你的手中!”王浩起身,道:“十分感谢你由始至终的信任!”蜀国公主不明白自己为何要选择相信这样一个少年,他不过是宋国偏远之地的一个七品县令,麾下兵马虽皆是精锐,可一共不过千人,至于那些让人听起来云里雾里的构想,更像是做梦一般!
又一日,王浩请蜀国公主参观胶州的玻璃工坊。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欧洲,当时一艘腓尼基饶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们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他们正准备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在大锅下方的沙地上发现了晶莹透亮的东西,这就是最初的玻璃。公元四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十二世纪,意大利的玻璃制造工艺已经十分发达,并日益商业化。
王浩作为后世人,对玻璃的制作工艺十分了解,无非就是将石英砂、石灰石、生石灰、月石(即硼砂)、纯碱按照适当的配比置于坩埚中,而后加热至1300-1600摄氏度,使所有材料在熔融状态下均匀混合,最后在完全凝固之前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人工成形。
胶州的玻璃工坊,雇佣工人七十余人,按照配料、熔制、成形、涂层分为四个工区,并另设展览区与仓储区。王浩领着蜀国公主,来到成品展览区。蜀国公主看着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几乎不敢相信人间还有如此漂亮的东西。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让人惊讶的,当蜀国公主来到一面巨大的镜子之前时,看着镜子中的映像,只能做出目瞪口呆的神情。王浩从背后缓缓走来,蜀国公主虽然没有转身,却能够看清王浩脸上每一个细的表情变化。王浩看着镜子中的蜀国公主,道:“这面镜子你可还喜欢?”蜀国公主不自觉摸向额前的发丝,几乎能够看清发丝末赌分叉,道:“镜子里的人就是我吗?”王浩笑着道:“伸手触摸镜子中的你!”蜀国公主微微点头,伸手摸向镜面,只见镜子中的人影也伸手做出完全相同的回应。蜀国公主的脸上洋溢着少女般的微笑,王浩突然道:“这面镜子归你了!”蜀国公主转身,将现实中的王浩与镜子中的映像对比,竟然没有丝毫不同,道:“如此珍稀之物,你不是应该送给你未过门的妻子吗?”王浩十分随意地道:“这样镜子,我已经往东京送了六十面镜子,暂时足够了!”蜀国公主听闻,目光中闪过一丝失落。王浩道:“这里是一座工坊,所有东西都将如陶瓷一般大量生产,敝帚自珍的事情是绝对做不得的!”
最初的玻璃镜子,是将锡箔贴在平板玻璃的一面,而后浇筑水银,锡箔被水银溶解,便能够均匀地涂在镜子的背面。秦汉时期的古代中国,便能够大量提炼水银,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秦始皇陵中用水银汇成的江河湖海。锡,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五金之一,其余四金分别为金、银、铜、铁,在周朝时期的古墓之中多作为陪葬品;而锡在100摄氏度时具有极佳的延展性,因此想要制作锡箔,只需要将一块铁板放在一口装满沸水的铁锅上,而后施加压力便可轻松制得锡箔。虽然制造一面镜子,需要耗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一面半身镜却被王浩卖出六百贯的高价。
参观完玻璃工坊,王浩又带着蜀国公主来到胶州铁厂。胶州铁厂,目前只拥有两百多个打铁的工匠。至于王浩设想中的高炉,尚在规划之郑高炉炼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早在北宋时期的中国便开始广泛使用竖炉炼钢。竖炉炼钢与高炉炼钢在原理之上并无太多差异,但在规模与产量上则有壤之别。按照王浩的设想,应当集中千人之力,在胶州建造一座两到三丈的高炉,而后利用海船将琼州的高品质铁矿石(后世海南岛的石绿铁矿)运往胶州,再借助黄河水道,运来朝歌(后世河南焦作)的无烟煤。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胶州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器铠甲,而且还能够制造各式各样的工农器械,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此时的胶州铁厂,虽然只有两百多铁匠在忙碌,但每月已然能够生产各式兵器三千多把。铁匠打铁,三人一组,二百多名铁匠,便需要七十余坐火炉。
王浩带着蜀国公主穿过喧嚣炽热的锻造区,来到一座经过多重防潮的库房之前,当大门打开的那一刻,蜀国公主被眼前堆积成山的兵器铠甲所震惊,道:“这些你都可以卖给我吗?”王浩点头,道:“当然!”蜀国公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道:“私造兵器,你就不怕你们宋国皇帝问罪吗?”王浩道:“整座铁厂,包括这座仓库在内,全部属于军事禁区,而且这些守卫完全不领朝廷的军饷,只拿我的私人钱粮。”这一刻,蜀国公主终于感受到了王浩隐藏在深处的那颗勃勃野心,道:“现在的你,可让人看起来舒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