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确,阎立德两人再次聚集到了庄子上。
春天一到,他们今年的工作,也要正式开始了。
庄子上的田地中,随处可见正在耕种的庄户,忙活着地里的事情。
招工的告示老赵早就贴在了村子里的告示栏。
等各家忙活完了地里的事情之后,就要上工地了。
又是新的挣钱的活儿,各家也都指望着今年多挣钱,继续过个好年。
阎立德在庄子上的宅子已经建造完毕,就等着今年过来收拾布置了,春天一来,气候也逐渐暖和起来,长安城外正是个踏青的好时候,长安城里那些不事生产的达官贵人们,每年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带上家中的人,出城来透透气,散散心,到郊外来踏青。
有的是在城外的如同李复这样,有属于自家的庄子,到了城郊之后,到自家庄子上去走走看看,大多一天就能有个来回,鲜少在庄子上居住。
因为那些庄子上的条件,根本与泾阳县的庄子比不了。
没有投入,哪儿能享受到好处呢?
更多的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成群的奴仆,到离着长安城不远的郊外去踏青,中午在野外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野餐一顿,下午就回家了。
趁着这股风潮,阎立德的夫人也带上家中仆从,来到了庄子上,庄子上的房子已经盖好了,正好过来住上两日,虽然这边他们家的宅子简陋,可正是如此,才要过来收拾布置才是。
年前在作坊定制的许多家具,也趁着这回,一并运送过来,安置在宅子里,至于剩下的,也不着急,慢慢拾掇,今年秋天之前,这边宅子,指定能收拾完。
阎立德的夫人带着奴仆到了庄子上,直接去了他们家的新宅子,将人和东西都暂且安置下后,就带上礼物,来李复家中拜访了。
泾阳王妃有孕在身,如今不方便出门走动,自然是得她主动上门来登门拜访。
是否方便接待是人家的选择,但是作为外来庄子上的人,到了这边,主动上门,这是礼数,不可废。
这天,阎立德的夫人带上了两名侍女,乘坐马车来到了泾阳王的宅邸。
拜访的名帖是前天送到这边的,回帖是昨天到她手上的,这不,今日就过来了。
宅子的门房早就知道今日有客人登门拜访,因此也是在门口积极等候,阎少匠的夫人的马车一到,便着人到宅子里通禀了。
很快,赵管家便到了门口迎接。
阎立德的夫人从马车上下来,赵管家上前见礼。
“见过阎夫人。”老赵拱手行礼:“我们夫人已经在内宅中等候阎夫人到来了,里面请。”
阎夫人微微颔首,轻声道谢。
“有劳赵管家引路了。”
说罢,示意身边的侍女将带来的礼物帖子交给了老赵。
仆从开始从马车上往下搬运礼物,老赵赶忙让门房过来,双方做个交接。
虽然这宅子是阎立德督建的,但是阎夫人来这里,却是头一遭。
随着管家老赵进入宅子后,阎夫人便一边走一边打量这宅子里的风景和布置。
毕竟自家新宅子也要着手布置了,有些好的地方,多少可以参考一二,虽然规制上比不得泾阳王殿下的家中,可是一些讨人喜欢的小细节,倒是可以模仿一二。
到了后宅内院,偏厅里,李韶已经在厅中等候。
见到阎夫人进来,也连忙让翠竹扶她起身。
阎夫人见状,赶忙上前行礼。
“阎夫人无须多礼,咱们坐下说话吧。”李韶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我这身子,月份越来越大,也是越来越不方便了。”
阎夫人点头,连连应声,也让李韶莫要多动。
李韶提起了阎家在庄子上修的新宅子的事。
“听说去年一年,宅子就已经盖好了,只是未曾装饰,你们两口子如今都在庄子上,以前阎少匠在庄子上干活,不是住在老宅子里,就是在工地上凑合,如今,倒是有个住处了,只是我担心,那宅子毕竟是还没有布置完毕,住在那里可方便?不然,还是到这边来住吧。”
“这边新宅子,地方大,也宽敞,院落也多,住你们一家,也是完全足够的。”
“住在这里,也无须介怀什么,姜少匠在庄子上,就暂住在这里呢。”
阎夫人闻言,连忙道谢。
“多谢王妃关怀,那宅子虽然还没有布置妥当,但是单独先收拾一个院落,足够我们夫妇二人容身,如今到这庄子上来,就是为了布置那宅子来的,外子在庄子上忙正经事,内宅之中的事情,不应当由他再来操心,就只能我来收拾了。”阎夫人笑道:“不过,东西都提前打好了,收拾起来也快,往后,在这边庄子上,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虽然殿下和王妃能留外子在宅子里居住,可是时候长了,不能总是麻烦殿下和王妃。”
李韶笑道:“阎夫人这话就见外了,阎少匠在庄子上,也是帮了怀仁大忙了,要不是他和姜少匠在庄子上忙活着,庄子上也不会有今日如此繁荣不是。”
“能帮得上忙,也是我们的荣幸了。”阎夫人笑着回应。
阎立德和姜确在庄子上帮着泾阳王做事,对于三家来说,也是互利互惠。
不然在长安城,守着匠作监,哪儿有这么多机会在朝廷诸多官员当中出头?
而庄子上的一系列工程,这两年,可是让阎家和姜家,出了不少风头。
虽然官职依旧是匠作监少匠,但是能够入了陛下的眼,能够有这种正经事可以做,就足够了。
这两年过年的时候,长安城阎家的宅邸,明显来拜访的人比前些年更多了。
不少人都是想要跟在自家夫君手底下,讨一份差事来的。
尤其是这次在庄子上给太上皇修行宫。
窦家的窦奉节能参与进去,杜家的杜构也参与进去,这明摆着,就是给年轻人机会了。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啊。
主持修建行宫的,自家夫君和姜确少匠,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有他们两人带领,在他们两人手底下做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麻烦,无非就是做事勤快些,辛苦一些,行宫修好,资历就有了。
这种好事,谁不想掺和一二?
但是这种事情,他们家老阎说的不算,再怎么着,人选问题,要过泾阳王殿下这里。
顶多实在是有人情推搡不过去,拿着这个将借口,先推诿着,若是来找门路的人当中,的确是有可用之才,也就由自家夫君去跟泾阳王殿下提了。
为太上皇修行宫不算小事,而且据说今年庄子上要做的事情不少,正是用人之际。
在这边庄子上办差,就算是没有官身,只要干活得当,泾阳王殿下给的赏赐也不少。
对于家境普通一些的人来说,这里甚至也是个挣钱的好来处。
眼下庄子上普通的庄户最紧要的就是春耕,而阎立德和姜确他们这些人,开始提前安排人员和材料到庄子上来了。
修建行宫,干活的不仅仅是出力气的工匠,还有各个关节处的负责人,大多都是文吏,负责上传下达,记录工程各项细节及账目之类。
马周,王玄策,包括窦奉节,干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甚至窦奉节要跟在姜确身边,学更多的东西。
他如今不努力不行,窦家要靠他支撑,在一年之内,做出点成绩来,来年要筹备迎娶永嘉公主。
李复这会儿正跟阎立德和姜确凑在一块,重新展开了早就已经定下的图纸。
“去年定下今年的工程,我就已经着人订购相关的用料了,提前支付了一大笔定金,账本也送到了泾阳王府,殿下可看过?”阎立德问道。
李复微微颔首。
“翻看过,只要能保证今年的用料齐全,钱不是问题。”
关于钱方面,李复的豪言壮语向来做不得虚。
“宫殿的主体,用料十分讲究,木料要从南方运送过来,有一些巨木,要从岭南走水路过来,等到送到长安来,估摸着也要到夏天了。”阎立德说道:“而且,这还是在途中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去年下了订单,要一整年才能到长安?”李复惊讶了一瞬。
他在决定修新宅子的时候,用料也没有等这么久啊。
“是的,去年下定,商人要去南方走一趟,岭南那个地方,要采集巨木,不好进也不好出啊。”阎立德摇摇头:“这是最费功夫的,也是宫殿最耗费钱财的项目之一,大殿的,用料最为考究,毕竟是行宫。”
行宫,宫殿,那跟勋贵宅邸能一样吗?
庄子上的新宅子在修的时候,用的也是南方的木料,但是在形制上,根本与宫殿没法比较。
宫殿用的得是最上等的巨木做承重,而私宅,因为单间房屋面积不算巨大,因此承重的柱子,用不到如此高规格。
就比如太极宫宫殿内的柱子,三人合抱。
而庄子上的新宅子,最粗的柱子无非是两人合抱。
宫殿与私宅,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殿下要为太上皇修的这处行宫,与以往的行宫,还是有些不同的,主体大气,配套宫殿,园景,要求精致,设计风格还要与以往区分开,要有大不同。”阎立德笑道:“说实话,当初殿下提出这些要求,可是把我跟行本为难了一番。”
“想要有大不同,那就不能按照以往传统的宫殿来修了,宫殿的主体可以沿用传统,但是其他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可以创新一番。”
“比如说,借鉴一些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
“当初做这图纸的时候,我和行本参考了南方的园林,还有,来自西域的建筑图纸。”
“年前在长安城的时候,又跟西域的行商收了一些,他们国家的宫殿建筑,打算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再次更改图纸。”阎立德说道。
“来得及吗?”李复问道:“眼见着春耕结束就要开工了。”
“完全来得及。”姜确笑道:“从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反正当时在长安城里,闲着也是闲着,不过,这次一改图纸,不知道怀仁是否还要拿给太上皇过目。”
“毕竟,除却主体之外,其他改动,或许不小。”
“改动过后的其他建筑,要用到大量的石材,其中,不乏珍贵石材。”
“预算方面.......”
李复大手一挥。
“钱不是问题。”
真要是让这俩人研究出什么中西合璧的宫殿园林,那岂不是要出现简易版的“圆明园”。
融合多国建筑风格什么的。
至于为什么说简易版。
因为圆明园前后可是有几百年的历史沿革。
这边的行宫总不能也修上几百年吧?
几百年,别说是李渊了,就是李世民都享受不上。
李承乾都够呛。
那能吗?
那圆明园一整个建筑群体系,基础从辽代就开始打了。
辽代,帝王于京城西郊修建玉泉山行宫,到明代建造的华清园。圆明园主体三园,康熙和雍正修了两代人。
康熙可是在位六十年的待机王。
乾隆在位,还在继续调整,一直到嘉庆,又开始修缮拓建。
两个超长待机王加起来就一百二十年了。
姜确和阎立德两人一听,预算不是问题?钱不是问题?
那剩下的,不就是他们两人的发挥了吗?
最喜欢接的就是这种活儿了。
撸起袖子就是干!
两人直接掏出了三套年前更改好的图纸,交给李复看。
“殿下,这是重新定制的三套图纸。”
三套图纸,整整三大箱子,这两人,看样子过年的时候也是没闲着。
“这三套图纸,若是合乎太上皇和殿下的心意,挑选出一套,我们两人还要进行精简,大概十天左右,能出成品图纸。”
十天的时间,他俩加班加点的改就是了。
掏钱的都不在意了,他们俩就更不在意了,这活儿干的,多舒心啊,都不用为钱发愁。
只要有钱,图纸出来了,招揽工匠,购置材料,那都是小问题了,甚至,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