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嫂两个没想到,这乐晶晶居然帮的是夫家,一句话也不帮着娘家,还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呀!
要不是乐晶晶也帮着姜家瞒着他们,怎么可能等自家得知赶来的时候,不仅麦子早就收完了,还谈好了买家,早就换成了银子。
当初听到镇上的人挖苦姜家那个穷乡僻壤的,几亩田地种不出多少稻子,怕是连平常彩礼的一两银子都没有!乐家哥嫂也得知被骗,所以对这个乐家亲妹妹不闻不问。
乐晶晶也认命的知道嫁鸡随鸡的道理,她以后就是在姜家生活的,即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裕,丈夫也从军去了不在家,地里要干活,家里还要干活,嫂子从前说自己的日子估计分毫不差,现在又不管自己死活要来拿麦子回去,如果是作为自己陪嫁,那么她还得帮着说一二,现在她才不说呢!
而且姜家婆婆是个强势的,在她手上可不好过活的,她要是在这次的事情上不站好边,以后日子更加难过了!
乐晶晶以为姜家日子都这般了,在粮价上涨的时期,自家哥嫂现在也是在自己面前哭穷,镇上洗衣的活计也越来越艰难了,收上来的衣服少了,饭都快吃不起了!
实际上哥嫂不勤快,两个妹妹都不在了,他们两个干活也不利索,确实也受粮价影响,为了省钱,很多人家也自己洗,有下人的人家又不需要,季节也是重要因素,春夏季生意肯定也没有秋冬好,所以种种影响下,乐家都快关门歇业,坐吃山空两个月了!
相比之下,姜家的地能种出来麦子,这磨成白面赚的比有田地种稻子的人家还好一些,乐晶晶从接受姜家到看到姜家有过起来的希望,就算没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怎么选择。何况是有脑子的她了,从哥嫂口中得知苏家那边还是没有田地和铺子的人户,她就知道自己选对了!
姜玲玲带着粮食从兴台县往铁台县绕路回来,路上郁闷之极,明明打听到了铁台县有个窑口在的,就在制铁的铁炉不远的地方,有些年代了,这护肤品的小瓷瓶成本高了,她一直想自己做一些,一直找不到窑,早知道那次去城边的时候就带上很多回来了。
不过瓷瓶运输上来多也不方便,让鲁镖师带,托了人情,去了损耗,脚费等,也便宜不了多少,虽然自己也是个门外汉,只是在现代有兴趣在这类的店里做过。
就像手工扎染之类的民间艺术,她学生时期就都尝试过了,有兴趣的,上班后也会偶尔去别人家的店里陶冶情操,没家庭没孩子,那时候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即便开个店也没有现在这么上心,也许那时候有退路吧!
现在一心扑在生意上,姜玲玲只是感觉有些奇怪,好像总是有人跟着自己,铺子做什么,对门就做什么,自己做绢花,镇上就有绢花绣房,现在想买个窑口了,明明多年没用,无人问津,托了问了可以售卖的,居然几日的功夫就被脱手了。
平常事,姜玲玲安慰自己,同行总是有的,就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后面的人吃又有什么稀奇的。
所以姜玲玲也没有多想,只是回了横台县,又去了姜家一趟,兴台县那边的米价便宜一些,但是靠两条腿走路,双手背米能运回来多少,姜玲玲也会帮娘家带上一份。
姜玲玲娘家的米送到家门口,隔壁婆子对姜玲玲也越来越改观,闺女就是好,贴心!
姜天水家唯一的儿子去了军营,家中老弱妇孺的,要姜天水去那兴台县买米得辛苦一场了,好在人家还有闺女,就算嫁到苏家村那么远,还会看顾娘家!这个闺女没白养,总算是懂事了!
听说那花蜜也是这个女儿鼓动老姜头去学的,前些天县里的酒楼铺子又来收了,是个贵的呢,怪不得姜天水自己也舍不得吃。
“什么花蜜钱?这根子真是越老越糊涂,那花蜜是天水自己养的蜂采的,你那几棵树采个蜜,想要花蜜钱,你自己个变成那蜜蜂采蜜不就得了?”
姜玲玲这次过来,正好看到很多人围在自己娘家门口,吵闹着什么!
“我来说句公道话,姜天根想让姜天水家把蜜蜂采了他家果树上的花蜜算银钱给他!”卢庄头说道。
姜天根点点头,兴奋的看着卢庄头。
其他几人看热闹,脸上充满了鄙夷。
“根据乡亲们的说法,事实情况,这果树实际是姜天水果园的果树发过去,到你姜天根的地头里这是一,二来蜜蜂是姜天水的,它们采的果园或者漫山遍野的花朵的花蜜肯定是姜天水的,这两个解决办法,要不姜天根你老老实实回家去,要不……”
大家都点点头,卢庄头说的就是他们说的理,姜家村都是大家各让一步的,可是按照卢庄头后面的说法,难不成还真给姜天根好处,这样的事情一开,村里得乱,大家各不相让,谁家门前还没几朵小花呢,这能算的那么清楚?
姜天根一脸欣喜,“要不呢?”他选后者!
“要不就让姜天水家负责把长到你家的果树锯了了,自家果树长到别人地头一开始就错了呗!”卢庄头说道。
“哈哈哈……”
大家都哄堂大笑,这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舔着老脸没得到钱,还差点连果树都没了,那几颗树就算产量没有果园的果树多,但至少自家实现果子自由,傻子才让砍了!
姜玲玲忽然发现这卢庄头现在威信颇高啊,在这姜家吃得开,大家都肯听他的,尊重的程度不亚于苏家族长在族人心中的地位呀!
所以一个好的带头人,他不仅能主持公道,还能让村子走向更好发展的道路,姜家村穷了这么多年了,应该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