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上发怒,温体仁心里一动,他的机会终于来了,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学生,只要袁崇焕背上“叛国”的罪名,孙承宗必然难逃举人、用人不当的罪责。不仅如此,这些老臣也应该退位让贤,挪挪屁股下面的宝座了!于是他和周廷儒对视一眼,站出来说道:“皇上,据密报,辽东监军高起潜公公在率辽军勤王的途中,被后金袭击俘虏,昨夜从敌营逃回,带回来一个重大消息。”
“嗯?什么消息?”
“是关于袁督师的……”温体仁瞄了一眼袁崇焕,欲言又止。
“说!”崇祯收到好多举报袁崇焕投降后金的消息,苦于没有证据,仅仅是怀疑而已,此时听见高起潜从敌营带回来的消息,如何不好奇?
“高公公说,袁崇焕曾经私自和皇太极提出……议和条约!”
众臣一片哗然,大惊失色。
如果袁崇焕果真背着皇上和后金议和,这等同于叛国之罪!
果然,一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的脸色刷的一变。厉声道:“高起潜何在?速传他觐见!”
温体仁躬身答道:“就在门外。”
说话间,外来立即传来高起潜尖尖的声音:“奴才高起潜觐见皇上!”
崇祯眉毛一扬,厉声喝道:“滚进来!”
满头大汗的高起潜,急忙进来,也顾不得看其他人,就重重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换作以前,一天到晚在左右侍候皇帝,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不是在宫中,而是被皇帝委任到辽东监军,而且被敌军抓获后逃回来的罪臣,自然是要礼数周到的。
高起潜的衣袍紧紧贴在身上,脸上、身上全都是湿漉漉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淌,非常的难受。但是无论多么的难受,他都得忍住。
因为他知道,被敌人抓获,是怎么从敌营逃出来的,他必须说清楚,而且还要立一功,这样一来,功过相抵,才能保住一命。
高起潜非常的清楚,崇祯是个非常急躁而且多疑的主。自己要是说错一句话,崇祯说不定就要拿自己的脑袋开刀了。
把昨夜准备好的腹稿重新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便开口说道:“皇上,奴才罪该万死啊!奴才挂念皇上的安危,急迫率领辽军赶往京师,不料中了后金的埋伏,被抓住以后,奴才一心求死,代善却把奴才关在了一处房间,夜深人静的时候,奴才无意中偷听到了他们和朝中某位将军暗中有议和之事,奴才知道此事过于重大,一定要把消息带回来,苦苦寻找脱身之计,正巧看到房间里有一扇后窗,于是便从那里逃了出来。这一切,一直跟在奴才身旁的小顺子也知道。”
崇祯虽然对高起潜的话半信半疑,不过心里面依旧涌起了一阵阵寒意。自己的蓟辽督师竟然瞒着他和后金议和!“小顺子何在?”
“就在外面。”
“宣!”
小顺子战战兢兢地走进门来,跪下磕头,把高公公昨夜交代的话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其意思和高起潜所说的基本一致。
崇祯对着袁崇焕冷哼一声,道:“袁崇焕,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袁崇焕嘴角苦涩,他有没有与满清议和之事?有的!明朝皇帝是否知道此事?驾崩的朱由校知道,而当今的朱由检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宁远一战之后,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不幸身亡,皇太极继位,军队缺衣少粮,为拖延战机,皇太极就给他写信表示希望“议和”。而他这边也需要修缮大小凌河、锦州城,防止后金主力再来攻打,也想借此稳住皇太极,于是一场“面和心不合”的书信来往就悄悄展开。
其实,这些书信来往并不是真正的议和。袁崇焕一直主张“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的策略。他只是希望借助武力把皇太极逼到心甘情愿议和的份上,从而实现收复辽东的目的。这也是五年复辽计划的核心理念。
但就是这些书信,成了他通敌的证据!
孙承宗心里咯噔一下,他明白,朝中的小人恐怕又要借机发难了!
果然,周廷儒整了整衣服,朗声道:“皇上,臣以为,袁崇焕心里面只想着议和,于朝廷社稷不顾,臣看这次袁崇焕是故意引金兵至此,准备和他们在城下结盟!其心当诛!”
钱谦益作为内阁首辅,大敌当前,必须站出来说句话,保住袁崇焕,否则关宁铁骑势必会叛逃。“皇上,很多消息不知真假,袁崇焕对大明忠心耿耿,您可不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啊。”
成基命也躬身说道:“皇上,三国尚有蒋干盗书之计,这必然也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啊!”
温体仁阴阳怪气地说道:“袁督师和金国有书信来往,难道这还有假的不成?”
崇祯半信半疑,只不过他很想看一看,袁崇焕被抓起来之后,关宁铁骑到底会如何做。他挥手说道:“你们谁也不许求情,谁求情就是他的党羽,与他同罪!把袁崇焕拖下去,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锦衣卫立刻上前将袁承焕解衣脱帽,五花大绑,押了起来。
温体仁似乎不依不饶,继续说道:“皇上,我们都知道,袁崇焕是军部举荐的蓟辽督师,这是不是有用人不当的责任呐?”
他的矛头直指兵部。
当时明朝的官职,是可以重叠的。在同一个职位上,往往有好几个人,即使是六部尚书也是如此。比如说兵部尚书,就有好几个官员兼任或者挂职。孙承宗是兵部尚书,梁廷栋也是兵部尚书,袁崇焕虽然督师蓟辽,也挂有兵部尚书衔。其实,这些挂衔,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多拿一份工资,于实质性的权力没有太大的改变,一切都要看手里掌握的实际职务。
兵部尚书梁廷栋立刻就不乐意了,举荐用人,不仅仅是他兵部说了算,吏部掌管掌管天下百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难道就没有责任?他立刻把责任推给吏部。
吏部可不干,袁崇焕如果真被按上通敌的罪名,这罪责可不小,他们可不想顶雷。立刻说证据不足,应该由刑部彻查清楚之后,再行定夺。
吏部把刑部又扯了进来。刑部官员一瞧,查就查,谁怕谁,正好辽东好多账目不清不楚,借此机会,不如一起狠狠地查他们一回,立个大功。
户部一听立刻慌了神,他们可都是掌管钱粮的,难免有贪墨的,便说查袁崇焕通敌叛国,与钱粮无关,不要东拉西扯。
孙承宗暗暗叹息,朝廷之中,百官都是这般形象,大明江山焉能持久?
而袁崇焕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出一句辩言,他心里面充满大大的失落与苦涩。朝中勾心斗角的小人真是可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