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哗啦。”

“欺人太甚。”

文华殿。

朱瞻基大发雷霆,案台上的文物被撒落一地,包括今日最新的报纸,报纸上刊登了陶鏴详细的演讲报告,许多的字眼深深的刺痛了朱瞻基。

“太子殿下息怒。”

文书房的官吏们连忙劝阻,于谦也打量着太子。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气愤的朱瞻基,说到孟子的弟子所创作的语录,并且大骂道:“父皇仁德爱民,深得万民敬仰。然而,世间总有小人,心胸狭窄,无耻之徒。他们不识皇恩浩荡,反以怨报德,竟对父皇恶语相向。此等小人,实属可耻!我既为臣又为子,岂能视而不见。誓当尽忠职守,扞卫皇威,以正视听!”

朱瞻基要求捉拿陶鏴,以大不敬之罪严惩此人,全然不顾数月之前,还专门点名此人陪同。

锦衣卫立刻派出了探骑。

地方上收到配合抓捕公文的官员不敢拒绝,但是陶鏴临时的居所已经踏破了门槛,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劝告陶鏴。

“陶公趁锦衣卫没有到来前躲一躲,等过了这段风波,太子殿下怒火平息了,再托人求求情,事情大概率也就过了,岂不是两便。”

劝客努力的说道。

陶鏴摇了摇头。

“我没罪,锦衣卫也没权抓人。”

锦衣卫经过多年的改革,只有查案的权利,没有抓人的权利。说客听到这里,露出一丝苦笑。

三十年前,锦衣卫的名头闻之色变,如今虽然大改,可锦衣卫到底是锦衣卫,有了太子殿下的吩咐,锦衣卫有什么不敢做呢。

要求锦衣卫不抓人的是皇室,同样的道理,皇室也可以改变主意,允许锦衣卫抓人。

见到众人的态度,陶鏴内心微微叹息。

到了自己殉道的日子了。

道从来不是顺利的,大道的路上充满了危险和险阻,陶鏴看到了大道,为此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以唤醒更多的人。

死了一个陶鏴,还会有更多的陶鏴诞生。

浙江的布政使要疯了。

锦衣卫已经抵达了浙江,得知陶鏴还在原地,愣愣的看着布政使。

布政使非常的无奈。

官场之间有默契,锦衣卫的动作这么慢,给足了地方时间,但是地方没有解决,锦衣卫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抓人,陶鏴的住处满是人。

他的弟子和朋友们劝不走陶鏴,他们挡在锦衣卫的身前。

最后大挡发怒了,打伤了数人才带走了陶鏴,压入了京城,当陶鏴被押回来后,朱瞻基早就已经后悔,这是个大麻烦。

锦衣卫没有了自己的监狱,如果押入刑部大牢就需要走程序,动静越发的大了,可是难道兴私狱不成。最后还是杨溥出面,低调的押入大理寺。

大理寺的职责是审理和判定案件,属于大明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卿是正三品的高官,此事当即汇报给了朱高炽。

望着文华殿的方向,朱高炽脸色很平静。

“这件事你们自己处理吧,以章程为重。”朱高炽轻描淡写的说道。

与德里苏丹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准备,朱高炽没有太多的时间。

先是曹端的思想,然后是陶鏴的思想,朱高炽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历史正在眼前徐徐展开,但是朱高炽不得不采取保守的态度。

再差劲的稳定社会,也比再文明的混乱社会要强。

大明现在是高速发展期,稳定是大前提,朱高炽不打算自己这辈子就放权,一个是因为不想耽误发展速度,二是没有信心。

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太难了,一个不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朱高炽没有太大的信心。

还有,朱高炽想看看朱瞻基如何处理这件事。

文楼方面没有反应,朱瞻基的压力更大了,内心开始了后悔,不该在愤怒的时候,轻易的做出决定。

大理寺并没有长期关押犯人的监狱。

陶鏴被关在单独的监狱,因为关注的人太多,监狱不光准备了充足的食物,还请了大夫为陶鏴看病,生怕陶鏴在狱中出事。

“永乐十五年,那时候老夫正当壮年,在北平国子监演讲,告诉人们明白正确的事物道理,懂得自己的心,知行合一。”

几名弟子私下里进入监狱,探望他们的老师。

年近五十的陶鏴,与弟子们回忆年轻时候的事迹,开始变向的交代身后事,主要是自己的学问和思想。

弟子们满面泪痕,把先生的话语一个字不差的记录下来。

大明社会里的思想涌动有数次的潮流,永乐朝先后发生过三波潮流,为新学的壮大普及提供了广大基础,新学思想的背后,不光是妇女们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了街道上,也能与男子们一起挤公车,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虽然普通老百姓们不懂这些道理,但是社会的确正在无形的发生变化。

这并不是强迫的。

正如后世七十年代的人们随地吐痰是常态,到了新世纪已经成为了极少数的现象,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带来的现象,又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任何事物都是有迹可循,而且是必然的现象。

大明社会的工业发展,促动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表下,又是人们高度的自由活动,更频繁的交流才能有繁荣的贸易。

从南宋开始,经历过元朝,已经越来越保守的社会风气,从永乐朝开始,一波波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松动。

大唐时期,百姓们脸上的自信开始回到中土百姓们的脸上。

自信代表着开放。

开放是一股精神。

当下的大明比大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倍强盛于大唐,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更强大的文明精神。

但是历史的惯性也是巨大的。

虽然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一个甲子,可是被奴役的记忆还在百姓们的心里,这些不可碰触的侮辱和伤疤,仍然牢牢的锁住人们的心里。

人们惧怕开放的社会。

担心会重蹈覆辙陷入北宋的失败境地。

北宋军事上失败的问题,绝对不只是对军权压制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更有聪明人,他们看到了更多,认为大道应该是那样子的,而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圣君的存在,他们的底气更足,一个很荒谬的现象。

陶鏴认为社会上人生来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贵。

人们讽刺他,嘲笑他。

甚至骂他是书呆子。

但是也有认可他的人。

果然,太子殿下捉拿陶鏴的消息在报纸上小幅刊登,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反应,只当做茶余饭后的闲事看待,但是也有人充满了关切。

有人告诉陶鏴,只要他认个错,事情就结束了。

陶鏴没有认错。

陶鏴开始了绝食。

他虽然无法对世人发声,但是他准备通过自己的性命来发声,告诉世人们,人生来平等。

陶鏴的绝食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

官员们议论纷纷,文华殿内气氛紧张,朱瞻基坐在案台后眉头紧皱。作为太子,他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既要顾虑父皇,还要做好任何事情。

太子有自己的属官,但是没有人敢乱出主意。

陶鏴是当世的大贤,闹不好自己会身败名裂,在青史留下恶名,这是谁也不愿意的。

朱瞻基有些失望,最后关键时刻,杨溥决定挺身而出。

自己作为太子的老师,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太子指引方向,并保驾护航的责任。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大理寺的监狱,与陶鏴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狱中的陶鏴一个月来已经很虚弱。

从决定绝食的那刻起,做好了身后事的准备,陶鏴就正式开始了绝食,是真的绝食,不是后世的政治作秀。虽然身体日渐虚弱,但眼神依然坚定。

杨溥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

他敬佩陶鏴的勇气,也感叹他的执着。在权势与利益的诱惑下,陶鏴不为所动,只为坚守心中的信念,这是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的。

杨溥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温和地对陶鏴说:“为何如此固执,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难道现在的大明不好么?皇帝是如此的贤明,何必要这么极端呢。”

“是啊,大明是最好的,他理当最好。”

陶鏴微微一笑,目光坚定。

杨溥愣了愣。

陶鏴目光清晰的看着杨溥,“人生来平等,这是我心中的信念,老夫愿用我的生命去扞卫它。”

不等对方回答,陶鏴悠悠地继续说道:“当今皇帝是最伟大的人,以他的睿智,我相信他一定懂得这个道理。然而,连他都没有信心去实践,这正说明了这条道路的艰难。”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又坚定地补充道:“但是,大道永远是大道,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恐惧而消失。既然大道就在那里,人们就应该勇敢地靠近它,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样的志士,绝对不是言语可以动摇的。

杨溥放弃了接下来的劝慰,失落的离开了监狱。

看到师傅的神态,知道对方没有改变主意,朱瞻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他愤怒地说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来逼我?为什么没人为我想一想?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为我考虑。”

朱瞻基脸上有深深的疲惫和痛苦。

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既要维护皇家的尊严,又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挣扎和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生怕引起父亲的失望。

朱瞻基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一切都是为了让父皇满意。

只有父皇满意自己,才能证明自己做的好。

杨溥安抚道:“太子不要过于焦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不一定都是为了自己。太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勇敢地面对一切。”

朱瞻基稍微冷静下来。

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朱瞻基知道,父皇一定关注着此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决策,自己需要更加理智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日,朱瞻基以太子的名义,要求所有报纸不允许刊登此事的任何消息,然后释放了陶鏴,护送陶鏴到自己的家里,派人监视居住。

这样的话,就算陶鏴饿死,那也是饿死在自己的家里。

大明工局以及国子监等等,皆不准接触此人。

多番的手段下来,朱瞻基强硬的压下了此事,至少民间再也没有了动静,才过了半个月而已,原本有些声音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文楼。

朱高炽的案台上有完整的记录。

朱高炽想起了一个人。

明朝历史上绝食而亡的思想家还真不少。

例如清兵攻破杭州,绝食而亡的思想家刘宗周,也是蕺山学派的创始人,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

以及万历时期,因为反对张居正关闭私学而被抓捕入狱,并开始绝食抗议,最后绝食而亡的思想家何心隐。

何心隐主张与百姓同欲。

在阶级对立的封建社会中,他要求首先要关心平民百姓,满足百姓生活之必需,百姓的温饱能保证、能过正常生活,他们自然就满足了,由此建立一个众人向往之的和谐社会,这也就是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最后,为了实现他的“内圣外王”的大同社会理想而创建的聚和堂,是不同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模式的。

它既是一个集宗族、社会自治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机构,又是一个集生产活动、文化教育、社会救助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

它也是一个将儒学民间化的典型,是何心隐进行的带有强烈社会改造目的的实践性尝试。聚和堂讲究权利、义务、经济上的公平、平等。

同时也包含了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相互平等的思想等等。

为了自己的大道,何心隐同样选择付出生命。

这就是志士的恐惧之处。

在他们这等人的眼里,高尚的志向才是最重要的,远比生命要重要的多,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才撑起了中华文明的脊梁。

可惜。

朱高炽摇了摇头。

身为皇帝,为了大明的发展,朱高炽没有信心达成这些人理想中的社会,抓住眼前才是他看重的,至少先打赢战争。

等赢得了战争,再来商讨这些大道吧。

不久后。

朱能抵达撒马尔罕,开始集结西部军队,根据内阁与兵部的商议,不再动用全国的军队,而是使用西部军队与京营。

除了对明军的信心之外,还有就算战争失败了,也不会彻底动摇明军的根基。

比较起永乐朝的对外战争,朱高炽选择了保守。

(本章完)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搞怪特务我在大明当暴君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三国:三分天下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不明不清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天将任:百战英魂三国之小兵传奇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龙吟壮歌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俏女警穿越卷入皇位争夺战:刁蛮王妃(全本)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红楼:问君能有几多愁!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