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区区高考而已,我相信我们就算中途睡一觉都能上燕京大学的!你们也要相信自己!”
时间匆匆流逝,轰轰烈烈的第一届高考终于来临。
苏月拍了拍何夕和吴春娇的肩膀,为两人加油打气了一番后,大步流星走进了考场。
第一场考试,语文卷子一发下来,苏月飞快扫了一眼题目,随即下笔如有神助。
“唰唰唰”没多久时间,大家还在埋头审题的时候,苏月就把整张卷子的题目全都做完了。
这时候的考风淳朴,几乎不会有人作弊。
苏月也没有东张西望,认真检查了一遍卷子,改了两个错别字,就开始用意念跟变成小蜜蜂的圆滚滚聊天。
不得不说,第一届的高考题目对于她这样提前做好准备的穿越者而言,确实很简单。
当然了,这对于其他的知青而言,则是截然相反。
很多知青因为下乡多年,早就都荒废了学业,哪怕是在读高中的学生,也因为高考取消多年,高中一直是得过且过地学习,没有真正把知识学进去,做不到融会贯通。
这样的难度,对他们而言,已经是犹如登天。
而事实上,第一届高考,也确实如此。
时间紧任务重。
短短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想要捡回来本就学得不够扎实的知识本就不易,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像苏月他们那样能买到复习资料的。
就算印刷厂日夜加印,仍然是供不应求。很多人即便在新华书店门口排了好久的队,也没能抢到一本学习资料。
有人跑到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地看书,每天图书馆一开门就带着几张大饼跑到图书馆里找个座位看书。
椅子坐满了,就坐在窗台边,窗台边坐满了,就坐在地上,甚至室外的阳台上。
饿了就拿出大饼充饥,渴了就喝点儿图书馆免费提供的开水,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
也有人跟其他有资料的人借来抄书,边抄边复习,效率就更慢了。
哪怕所有人读书热情高涨,高声呼喊着要把过去十年流失的时间都补回来,哪怕所有的村子、工厂、单位,都全力支持高考考生复习,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高中的知识全部巩固一遍。
所以说第一届高考的难度,堪比千军万马过一座独木桥。
第一场考试的交卷铃声响起之后,苏月步履轻松地走出了考场。
考场外面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有的抱着脑袋蹲在地上哀嚎,有的与同伴抱头痛哭,还有的大声与旁人抱怨着题目太难。
也有小部分人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就是人生百态。
但凡能通过高考考上大学,不仅是个人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就连村子都会连带名声大噪。
出了大学生的村子,以后儿子找媳妇,女儿外嫁的,十里八村都会抢着要!抢着沾沾大学生的福气!
对于个人而言,那也不只是祖上冒青烟的面子荣誉,也有许多实打实的好处。
大学几年学校给补贴不说,毕业后,国家直接还给分配好工作。
豪不夸张地说,这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也是下乡知青最好的出路。
虽然苏月并不在意这点儿钱和工作的事情,但是她也不可否认,大学就是一个迷你社会,在大学最容易积累人脉。
以后她要在燕京立足,少不了需要人脉的。
只不过苏月对于这次的高考准备十足,并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担忧,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
只要尽力了,自然问心无愧,没有遗憾。
看到何夕几人陆续出来,她也不用多问什么,他们几人的考试情况,变成小蜜蜂的圆滚滚早就已经在考试时告诉她了。
“小月月,这天可太冷了!我手都冻僵了!差点儿都拿不住笔了……”
何夕一看到苏月,小嘴就叭叭个没完。
“这可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唯一呢!”
苏月凑到何夕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
何夕一听,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
“唯一”都被自己碰上了!
小月月真是她的福星!
她开心地抱着苏月转了好几个圈。
大家一看何夕这笑得没心没肺的样子,也知道肯定考得不错了。
完全都没前两天那种多愁善感的忧郁了。
下午还要考数学,几人也没浪费那个时间回村,直接去了国营饭店吃饭。
跟他们一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县城里的国营饭店,平日人也不算太多,这天却是连拼桌的位置都找不到一个了。
“要不,还是去我哪儿吧?”
大家都没想到国营饭店会如此热闹,叶磊摸了摸头,想着自己那院子也不算远,过去随便弄点吃的还是来得及的。
苏月被他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自己在阳县高中附近就有院子。
太久没来县城,她差点儿都给忘了,还舍近求远跑到这国营饭店浪费时间来了。
“你不说,我都要忘记我自己也有房了。走走走,上我哪儿去,一会儿你们负责打扫,我负责弄好吃的!”
说罢,苏月牵着何夕和吴春娇就要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