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舒瑾,我爹是赵鸣乐,我娘叫宿井,我还有个弟弟叫赵舒安。
很少有人会叫我的大名,大家更喜欢叫我大胖,叫我弟弟小胖。
六岁之前,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不叫我大名,直到有一天我听宿斗叔叔和我说,“瑾”是皇朝的名,我长大之后,需要背着江山和百姓前行。
但我爹和我娘从小就告诉我,我要是不愿意,他们就去和陛下圣人商量。
其实我没有不愿意的,我打小坐在圣人的坐骑上去看过广袤的土地,由陛下牵着手领略过一国之君的功勋。
但我也很喜欢我的爹娘,所以我八岁那年就告诉我娘:“阿娘,我不想当陛下,因为我没有圣人,一个人待在宫里会孤单。”
你们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不找我爹,而来找我娘?
虽然赵家一门两侯,但显然我娘的宿姓显得更厉害。
这大瑾皇朝但凡姓宿的人,都身居要职,且从未让陛下失望。
“好,娘亲替你去说。”目送阿娘离开之后,我其实心中有点彷徨,又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我爹和我娘来皇宫找陛下和圣人商量的那一天,我偷摸着钻到了龙椅之下。
“陛下啊,圣人啊,我家大胖才疏学浅,难堪大任啊。”
我亲眼看着我爹进了宫殿门便开始哭,哭的有点丑。
但看在他是为了我的份上,我就没有那么嫌弃他了。
“赵鸣乐,按照目前你家大胖的进展来说,距离十二岁监国只有四年,距离十六岁登基只有八年。”
陛下的嗓音听上去一点都不着急,但是我有点心虚。
因为我并不想抛弃百姓,我希望带着大瑾皇朝的百姓,走向新的辉煌。
“再过八年,孤就能带着圣人一起游历山河,到时候你也可以带着宿井,一起弥补这些年因着忙碌而没有好好相处的时光。”
光是听着陛下这话,我就知道我爹心动了。
因为我娘这些年为了治理黄河,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爹其实很想和娘好好亲昵。
“本将军和陛下都还年轻,大胖登基之后,我们作为长辈怎么可能做甩手掌柜?”
我亲眼看着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凡大胖不适应,本将军和陛下必然会立即回宫辅佐。”
“这样啊。”我爹侧头看向我娘,而我娘静静看了一会蹲在龙椅之下的我,最后点了点头。
我知道,我娘只是看懂了我。
“那我就把我儿子卖给江山啦。”
“儿孙自有儿孙福,臣得努力和我娘子享儿子的福了。”
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我爹笑得那般灿烂,其实我知道,我爹不是不爱我,只是更爱我娘。
等到我爹彻底将我卖掉之后,我以更迅猛的速度汲取着陛下和圣人的治国之策。
而陛下和圣人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等到我十六岁那一年,我登基成为大瑾皇朝的第二位皇帝,这一年是博安十九年。
登基之后我并没有选择更换年号,因为我知道大瑾得以建立,一切都是源于陛下的初衷。
他希望圣人能平安喜乐。
陛下和圣人也信守诺言,在我登基之后又在皇宫陪伴了我两年。
见我一切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之时,陛下便背着鼓鼓囊囊的两大包银票,带着圣人出去游历山河。
而我爹没能和圣人坐上同一艘南下的游船,但并不妨碍我爹和我娘坐上后面一艘游船。
反正他们已经将大半辈子许给了山河,如今他们只想将余生许给挚爱。
自博安二十一年之后的将近五十年,我再也没有见过陛下和圣人,但我时常会接到他们的来信。
信中所言无一例外都会将他们见过的风土人情告知与我。
其实我知道,他们虽然没有高坐庙堂,但他们的心依然记挂着山河,记挂着百姓。
他们想通过这些书信告诉我,这大瑾皇朝在我的治理之下,欣欣向荣。
再次见到陛下和圣人是在博安七十一年,此时的圣人和陛下两鬓早已斑白。
虽然陛下的年纪比圣人还要大,但如今看上去陛下倒是更为年轻些许。
“哥哥,一辈子,好快啊。”
如今的圣人已经九十高龄,而我的嫡子已经登基成为新皇,国号依然是博安。
看着走路有了些许蹒跚的圣人,我想冲上去搀扶,却被陛下抢先。
陛下比任何人都懂得照顾圣人,而圣人也比任何人都爱陛下。
他们的爱,我向往,却未曾拥有。
“元宝,哥哥下辈子还会来娶你。”
我亲眼看着陛下扶着圣人回到紫宸殿,亲眼看着圣人依偎在陛下怀里,眷恋又不舍的模样。
“好,所以我走了,你不要哭,好不好?”
圣人伸出手,摸了摸陛下的脸颊,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带着浅笑闭上了眼睛。
“大胖,孤与圣人死后不入皇陵,就葬于梅山吧。”
我又亲眼看着陛下在圣人死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竭。
失去圣人爱意浇灌的陛下,在圣人去世的第二天,也笑着离开了这个人世。
他们,整整爱了一生一世。
他们,一定会拥有生生世世。
全文完。
写在文末:
感谢一路陪伴的宝子,希望萧琮和元宝的故事,有让你们觉得不枉花这么多时间,看这一场波澜。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按照最初的预期,拥有了结局。
每一个人走的都不容易,爱能克万难,他们甘之如饴。
唯独李珍,是在你们千呼万唤之中,获得的幸福。
在我原本的故事里:萧琮这一辈子没有将心还给李珍,李珍会死在晏淮那一匕首之下。
而流芜会背着先生的骨灰,去看这片他爱过的山河。
所以,替先生感谢大家给他的这一场圆满。
最后,祝愿大家:
纵知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能做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们下个故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