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住到老宅里?”李大嫂和李二嫂听到王秀的想法后,先是惊讶了一瞬,而后又觉得确实是个办法。
李老四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现在藏在了哪里。
李老四媳妇找不到李老四,索性让大队长做了主,两人的婚姻关系结束,正式离婚。
听说现在李老四媳妇的娘家都开始给女儿张罗相亲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好消息传出来。
平常李家三个兄弟有空的时候都会去老宅看看李母,但是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大部分的时候李母都不认识他们,反而将他们认为是外来的入侵者,用自己含糊不清的话语骂人。
没有人喜欢被人骂,即便骂人的那个人是自己的母亲,因此基本就是看李母在房间里能够吃饱穿暖之后,很快便离开了。
平常白天照顾李母的那个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李家的,也要回家去收拾自己家里,不过晚上的时候,大部分都和李母住在一起。
“确实是个主意,对于王秀提出来的想法,你们都什么想法?”大队长扬声说道,让村民开始举手表决。
如果同意的人数多,就暂且按照王秀的想法来办。
李家确实是个不错的去处。
李家的宅子很大,毕竟当初四个孩子结婚,也能一个孩子一间房,再加上李父李母住的房间,不管这次来的人最终到底有几个,肯定都能够住下。
二来是因为李家的宅子,已经盖了不少年头了,而且这几间屋子里,除了当初李老四结婚的时候,李家父母专门修缮过李老四的房间,看着比较新之外。
剩下的房子,看起来都比较破烂。
因此这个想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算是暂时给这些人安排好了去处。
这个会,因为要最终的举手表决,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才结束。
回去的时候,王秀小心翼翼地开着手电筒,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摔倒。
“这路什么时候才能修到这里。”
“快了快了,等出村的大路修好,就轮到这里了。”李成祥一只手抓着王秀,一只手打着手电筒,走在王秀稍稍前方的地方,为王秀试探道路的深浅。
“要不你白天经常出来走走,将这条路彻底走熟,走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认错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晚上摔跤了。”
西安阿紫天气虽然逐渐变暖,但路面整体还是硬的,真要是晚上摔一跤,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好要进医院。
听见李成祥这种不靠谱的提议,王秀再次翻了个白眼,“你这是什么主意,再说了我也不常走夜路,付出这么多不值得。”
“而且就咱们村的路,拖拉机一趟一趟又一趟,保不准哪里就出现新坑了,别说我走一年,我就是走三年五年,都不一定能摸准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
夫妻两个一边拌嘴,一边已经走到了家里。
王秀同李成祥说起来赵琴租房的事情。
对于赵琴这个人,李成祥是完全不了解的。
闻言只是皱了皱眉头,“这样的人还是少打交道。”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终于想起来,“这个赵琴,以前学校是不是请她做过老师?”
王秀点了点头,学校缺老师,当时每个知青都请过,但是另外三位,一心种田,对于教人知识这点,丝毫都不动心。
最后学校将赵琴请到了学校。
但是一节课都没上完,赵琴便不干了。
“你说她平常不上工,也不上课,一年到头都干啥?”
“人家怎么过,关你什么事儿?”
赵琴家里愿意花钱养着女儿,他李成祥想那么多做什么。
“明天下课后,去看看你娘。”快睡着的时候,王秀突然戳了戳李成祥的胳膊。
早三天前,她去李家看过,那天中午太阳不错,李母被推着出来晒晒太阳。
本来还挺安静的,但是李母一看到王秀,就开始骂骂咧咧。
王秀总觉得李母说不定是清醒了,认出来她了。
但是走近之后,发现应该并没有。
李母嘴里虽然骂骂咧咧的,但是明显没有冲着她的方向。
但就算是这样,王秀这几天也不可能过去了。
“要是有时间,顺带把房间收拾一下,看到时候人家来了,住在哪个房间里合适。”
李成祥已经困意上头了,听到王秀的话,可有可无地嗯了一声,继续沉沉睡去。
“外面是大喇叭在响吗?昨天刚刚开了会,这一大早的,大队长又有什么事情想说啊?”
王秀这会儿刚醒,脑子还迷迷糊糊的,听到声音以为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披上衣服就要出去。
“别别别,没事儿,大队长说他要宣传一下思想,用大喇叭更方便。”
王秀洗了脸之后,精神了许多。
“大队长竟然还有一天舍得用村里的大喇叭来宣传思想?”
不怪王秀这么惊讶,实在是这件事情不符合大队长耳朵行事作风。
村里虽然安装这个喇叭时间不短了,但王秀总觉得上次听到喇叭响起来氏,还是前两年下大雨的时候。
因为水漫上来了,村里的路不好走,大队长便用大喇叭通知大家。
之后村里一直没有发生什么要紧的大事情,大队长担心大喇叭费电,也担心喇叭天天放在外面被风吹雨打淋坏了,便收了起来。
王秀去村委办公室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喇叭。
“转性了?”王秀端着饭碗,在院子里听了一耳朵。
他们家距离大队的办公室有点远,喇叭的声音没有清楚,但王秀还是听出来了。
应该是前两天报纸上的文章,因为王秀准备给报纸投稿,还仔细研究过这篇文章,因此只从模模糊糊的字眼中便能够听出来。
“大队长是不是不欢迎要来的哪几个人啊?”李成祥一边吃饭,一边自我琢磨。
王秀摇了摇头,“别想了,快去上课,上完课后去老宅子看看。”
“我再托人打听打听,看能不能问到老四的下落。”
李老四和王橙现在都是这样,消息之后完全不见踪影。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人不放心。
常言都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王秀觉得如果哪一天真的突然冒出来两具尸体,被确认成为王橙和李老四,自己反而能放心一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只是失踪了,自己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说不定等哪天自己正觉得日子悠闲的时候,突然跳出来,一棒子给自己敲懵逼了。
“周围都找过了,他能去哪里啊。”李成祥听到李老四的名字,下意识地就皱眉,“好好的日子过成这样。”
王秀没有搭理李成祥的抱怨,而是提起自己准备去县里的事情。
她今天要去拿报纸,还抽时间给自己二姐写了封信,准备邮过去。
“我中午估计就不回来了,到时候你自己吃点。”
王秀说完,拿好自己的东西,推上自行车和李成祥一同出门。
一路上骑到王芬家楼下,王秀整个人热的冒气。
但是还没进房间,王芬不允许她摘帽子,进了房间之后,还给了她一杯热水。
“信寄出去了?”
王秀点点头,“大姐,你最近过得咋样?”
“挺好的。”王芬道,“就是齐建华他儿子不想上学了。”
“说自己要下乡。”
“父子俩在家吵架呢。”
“没波及到你吧?”
王芬摇摇头,她平常和这个继子的关系并不亲近。
继子白天去上学,晚上回来都是齐母一手照顾的,有时候在家里一天到晚,王芬和这个继子一天说不了五句话。
之前王芬在家没有工作,因此在心态上还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继子在家的时候,就算真的没什么话题可说,但王芬还逼着自己尽可能地了解继子。
毕竟当时的她一没工作二没孩子,说不定以后真的要指望继子。
但是现在王芬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了。
她不准备要孩子,她有工作,多多少少能存钱,也不再每天忧虑自己老了之后应该怎么办。
对继子的态度自然也就改变了。
继子没有同她说话的意图,她也不会上赶着找继子沟通。
两人就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陌生的室友。
只不过因为父子吵架的事情,家里氛围多少有点衙役,王芬自然也不可能在家里整天乐乐呵呵的,少不得要受点影响。
“你这个继子有多大啊?我怎么总记得还是个小孩儿呢。”
虽说现在天天报纸上广播上都呼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但是他们农村实在是不欢迎毛头小伙子啊。
这要是去了农村,这是去干活自力更生帮助发展呢,还是要找个老乡帮着照顾孩子啊。
这不是帮忙,这是拖后腿。
“按照虚岁来说,其实都十四了,只不过他生日小,个头上也比不过同班同学。”
王秀觉得自己彻底无语了,“这么小的孩子,到底是谁引逗他下乡啊。”
“这孩子不说韭菜和麦苗还有野草能不能分清,他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冬天的各种衣服自己能不能洗都不一定吧?”
她这两三年来齐家基本上都是挑着齐家人不在的时候过来的,因此一直都没有遇到过王芬的继子。
但是只凭王芬耳朵只言片语中,王秀就可以推断出,齐母平常肯定很娇惯这个孙子。
只要有齐母在一天,她的孙子就不可能学会洗衣服做饭。
“这孩子最开始的时候上学早,和同班同学有个一两岁的年龄差。”
“他们学校老师每个月会说一说上山下乡的事情,如果有学生心动可以去学校报名下乡。”
“他们班都是城里的孩子,虽然对乡下好奇,但是真要下乡的却没有几个。”
“大部分都是高中年级的,才会下乡。”
“就是不知道老师哪一点说动了这孩子,下定决心要下乡,甚至背着家里人在学校报了名。
只不过齐家也算是土生土长地县城人,在县城里也有些人脉。
学校主管学生下乡的人正巧认识齐建华父子。
看到他们儿子报名,就偷偷告诉了齐建华,齐建华便请客做东,让对方将自己儿子的名字从名单上滑了下去。
学校基本上每两个月都会送一批学生下乡,齐建华的儿子一边在家收拾东西,一边自己算着日子,等着大货车来将自己拉走去乡下。
但是左等右等也不见有人通知自己,跑了一趟学校办事处的窗口,才知道下乡的同学,早几天就已经走了。
他根本没有报上名。
在学校里听多了下乡帮助农民发展的故事,王芬这个继子,一心觉得自己到了乡下之后,肯定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
但是这个大事业还没有开始,就被自己爹生生打断了。
因此在家里又哭又闹,还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父子俩在家里互相生气好多天了,谁都不肯先低头。
之前还因为生气,跑回他姥姥家里去了。
前天刚被好声好气哄回家。
今天跟着齐父一起去了厂子里,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
“想让他厂子?”
王芬摇了摇头,就算齐父想让他宝贝孙子进去,厂子估计也不会同意。
齐父和齐建华都属于厂子里的技术岗,如果小辈进去,第一选择肯定也是技术岗。
但是想要技术岗,厂子里也是有要求的,最低也要初中毕业,否则就跟睁眼瞎一样,去了厂子说不定还会给厂子造成损失。
但偏偏齐建华这个儿子,还没有毕业。
“我婆婆倒是想要遂了孙子的心意。”王芬觉得说起自己这一大家子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
最初的时候,王芬觉得自己娘家虽然不省心的,但至少婆家人口少,公公婆婆能挣钱,也算明事理,日子过起来肯定轻松。
最初结婚的几年,王芬确实一直都是这样的想法。
直到这两年,这种想法逐渐转变。
她娘家可能是儿女都不在身边了,岁数也大了,所以折腾不起来了。
齐父齐母从监狱里出来之后,现在在村里老实的不行,一点折腾的劲头儿都没了。
但是她婆家这里却热闹起来,先是女儿买房,给女儿道歉。
好不容易这样的生活固定下来,孩子又开始折腾幺蛾子。
一天天的,都没有个安静的时候。
“那么宝贝的孙子,她竟然舍得让下乡?”
村里生活多苦啊,别看李家村现在的生活比前两年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也不可能和城里的生活相比。
王芬瞥了王秀一眼。
“她想让宝贝孙子去王家村或者李家村?”
“是的。”
王芬的娘家是王家村,如果将孙子送回王家村之后,还可以请村民多多照顾,自己也可以打着走亲戚的名义,三天两头去王家村看看,照顾照顾自己孙子。
只不过这个想法一提起来,就直接被齐建华否认了。
齐建华本来就不喜欢自己的丈母娘一家人,对王家村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又从王芬这里得知丈母娘夫妻两人竟然在监狱里蹲了小半年,厌恶更上一层楼,完全不想两人出现在自己生活中,觉得两个人罪大恶极,如果让别人知道王家和自己的关系,自己根本抬不起头来。
并且还警告王芬少同娘家父母接触。
王芬现在对于齐建华的话基本都是面上顺从,实际上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因此即便是自己没有回去看看爹娘,其实也在暗地里一直关心着王家父母的处境。
毕竟王家一家子坐牢的事情发生之后,王家村的大队长生了好大的气,甚至准备开全村会议,就是为了将王家父母赶出去,不想让这样的人生活在王家村,走出去一个村子脸上都没光。
好在王芬提前用城里的东西摆平了,让王家父母不至于面临从监狱里出来无家可归的窘境。
但是更多的,王芬便不想插手了。
她担心自己再插手下去,父母打听出来她工作的具体消息,想方设法缠上自己。
“王家村去不成,她就想起来你。”
“你们村子里这两年不是大棚菜种得好吗,县里大部分人都知道。”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要是谁家的厂子节假日的年里是新鲜蔬菜,那可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齐母觉得李家村的条件应该是比王家村好不少的,而且李家村也有王秀在,也是个亲戚,而且王秀还是个讲理的人,不至于像王家父母那么难缠。
等到时候自己孙子下乡之后,就直接住王秀家里,自己到时候去看孙子也方便。
齐母提出来去李家村的时候,齐建华的心气儿虽然还是不顺,但是也觉得自己不可能让儿子先低头了,所以并没有多少抗拒。
而且齐建华对李家村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王秀这里得来的。
王秀每年深秋初冬的时候都会来给王芬送菜,这些菜要是拿出去卖,能赚到不少钱。
李家村还买了拖拉机,还被县里表扬,树立成了典型。
而且王秀还经常来县里看王芬,综合来说,如果一定要选一个下乡的地方,李家村绝对是一个无比合适的地方。
母子俩都同意去李家村这个地方,但是一直都在家里保持沉默意见的齐父却突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觉得你之前画的那什么图纸,肯定给他帮了不少忙。”
如果不是得到了好处,依照齐父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插手,更不可能提出反对意见。
齐建华在家里是只管自己,钱也只在自己手里放着。
齐父是在家里看起来像是个沉默的背景板,家里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怎么插手,一切决定都要齐母来做,自己只管挣钱上班。
每天回家之后有饭吃,每天有干净的衣服穿,满足了这两点,就能够让齐父安静。
但其实家里隐形的决策权依旧牢牢把握在齐父手里。
因此齐父一句话,直接否决了齐母的想法,齐母和齐建华都不敢多说什么。
只能自己愁眉苦脸地想着,还能怎么办。
齐父倒是找了个时间和孙子说了说,全家人都不知道齐父说了什么,但是小孙子确实听了。
所以最近开始跟着齐父去工厂。
“但我觉得迟早还要折腾一次。”
这内部的火苗没有完全熄灭,想要长起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么小的孩子下乡还不够添乱呢。”从最开始闹出下乡的事情,王芬便一直都是这想法,从未改变过。
“真要闹起来,姐你就躲远一点。”
送孩子下乡这事情,王芬是千万不能插手的。
省得真的下乡之后,被人说是继母心黑,故意不让前妻的儿子好过。
“这么闹腾,他姥姥那边没再说什么?”
“那边家里五个孩子呢,整天看自己的孩子都看够了,轻易想不起来还有个外孙。”
如果当时不是这个外孙主动跑过去的话,估计早就忘了这个孩子了。
“那边有两个孩子都十七八了,高中也都毕业了,但是找不到工作。”
“家里正商量着让老大下乡,老二接班呢。”
“本来说是老大到了结婚嫁人的年纪,给老大找个婆家嫁出去,也不用想着下乡的事情,结果没有合适的,街道那便也在催着到底家里哪个孩子下乡。”
“名单应该已经报上去了,虽然还不清楚分到哪里,但是估计半个月后就出发了。”
“现在开始强制要求家里孩子多的家庭,并且孩子年满十七之后还没有工作的,一家里至少要有一个下乡的。”
这规矩是前不久出来的,所以之前县城里虽然有不少找不到工作的,但是大家都不算急,挑挑拣拣的。
但是这个规则出来后,现在哪怕是个挑粪工,都成了极为抢手的工作。
“听说现在一份工作轻轻松松能卖到三四百块钱。”
刚入工厂的新人,最开始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二十,买一份工作,不知道要掏空多少人的家底。
“这事情和你关系不大,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行,过两个月村子里肯定要添知青的。”
王秀也清楚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过她倒是还挺期待的。
毕竟她没有让知青回城的能力,但是一旦能写会算的知青下乡,他们村的老师说不定就能有着落,也能让李成祥轻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