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内阁坚决拒绝票拟,所以正德到了最后发出了中旨,面对这样决绝的皇帝,大家伙能有什么办法?
当然办法总是有的,如果张超追加一份兵部的命令,告诉收到圣旨的军队以不符合体制的名义拒绝,否则你们看了办,别的军队张超不敢说,宣大新军他可以自信的说,这一份中旨就是个屁。
但是很明显,不论是张超还是李东阳都不愿意和正德皇帝彻底撕破脸,因为一旦如此,就代表皇帝对于内阁和军机房彻底失去了控制。
但是说到底不论是内阁还是朝廷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皇帝的名义,中旨也是圣旨,而他们这些文臣又不能把皇帝给换了,所以这种对抗的结果必然是文臣吃亏,刘健和谢迁的下台已经给出了答案,所以张超和李东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正德皇帝以中旨的下令召集边军入京。
对于边军入京的后果,李东阳十分清楚,董卓入京导致东汉王朝灭亡这一血的教训他们记得清清楚楚。虽然现在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谁都知道。
另外一个原因,这么多年来文官集团孜孜以求限制皇帝『乱』来,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于不让皇帝控制军队,太祖太宗时期的文官们的悲惨遭遇谁也不愿意再尝试一遍,所以文臣们会坚决反对一点都毫不意外。
本来李东阳以为张超跟这件事脱不了干系,但是张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没办法阻止皇帝后,张超已经与杨一清商议后决定,连续下令调走丁怀德等有威望的将领,坚决不让他们入京。
仔细想了想,李东阳也可以明白,张超这些年先后创建多只精锐从而立功无数,在边军确实是有不小的影响力,这也是他入京执政弄出军机房的最大资本,可是张超不会如此不智,赤『裸』『裸』的让边军入京,这对他的执政有弊无益,本来就有御史说他在军中威望太高,他再把边军拉进京,那不是自寻烦恼吗?
另外就是首倡此事的江彬虽然是张超提拔的,但江彬与张超的历史渊源不够,江彬是土生土长的宣府人,而张超在军中的根基是『荡』倭营出身的人,江彬不属于这个圈子,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江彬提议给正德的将官都是宣府本地的军官,显然江彬也有意识的排除『荡』倭营系统出来的将领。
所以当李东阳看到张超写奏折准备致仕时,他果断的出来阻拦了。张超尽管奇思妙想很多,但说到底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在这个时刻,张超绝不能离开,他要走了这些边军就更没人可以约束了。
而经过了八年多的风风雨雨,李东阳已经很累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众多边军进京,朝局将会更加复杂,既然一定要有人负责,一定要有人向皇帝表明文官集团的态度,那还是老夫来吧。
张超当然明白李东阳的好意,他很是无奈,有些痛苦的说道,“首辅,江彬为下官所拔,下官若不辞职,如何脱得了干系?与其日后被清算,还不如早早归乡。”
李东阳对张超此时的想法也是感同身受,“子卓,老夫正德元年何尝不是如此?你的顾虑老夫何尝不明白,但这些边军很多出自你的旧部,大明需要你忍辱负重。”
李东阳说完,张超呆坐了半晌,然后苦笑着说道,“天意如此,下官自当尽忠职守,首辅放心,下官一定会看紧这些边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东阳听完,拍了拍张超的肩膀,“子卓,勉之,勉之!”
李东阳与军机房同僚一一交代清楚后,就坚决要求致仕,尽管正德屡次拒绝了李东阳的辞职申请,但是这一位明朝的政治家还是坚决致仕了。
李东阳致仕之后,倒是十分轻松,因为李东阳十分清廉,当然就算有钱也吃不消他三天两次的招待宾客,所以李东阳退休之后基本没什么积蓄,平日里给别人写一些文字谋生。
作为文坛领袖,书法大家,李东阳文字很值钱,所以他的日子过得潇洒自在,总算摆脱了朝廷的烦心事,只是有一样他对于当年刘瑾执政期间自己的所做所为一直有些耿耿于怀,担心自己的身后名。
张超听到之后,笑着对纪先生说道,“李西涯首辅太过想不开了,就算朝廷给他一个美谥又能说明什么?
现在别人的评价,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五百年之后可能各不相同。只要实现了自己的平生愿望,何必顾忌太多,又何必在乎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纪先生听张超这么说,有些惊讶于他的洒脱,他笑着问道,“东主真是洒脱。学生听说东主平生愿望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想必已经实现了吧。”
张超摇摇头,“良相?我还差的远呢。”
李东阳致仕之后,按照规定应该是次辅靳贵继承首辅的位置,但是张超成功的说服了靳贵,相比于杨一清,这个成化年间的老牌翰林,我们这些弘治年间的进士资历太浅了,还是让老杨上吧。而且现在的首辅也不过是军机房的一员,也不会多出一票,何必争这个虚名?
而杨一清成为首辅之后,他剩下的吏部尚书则转由张超接任,张超的兵部尚书则由彭泽接替,事实上张超集团在军机房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如此就形成了张超杨一清联合执政的政治格局,杨一清同样也挺满意,这个同样出将入相的政治家至此达到了人生的鼎峰。
而张超离开兵部的行为也被士大夫所欢迎,张超待在兵部和张超的盟友待在兵部『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有效避免了各种谣言,所以新成立的朝廷中枢获得了朝廷内外相当的欢迎。
朝局稳定之后,正德也恢复上朝了,张超与杨一清商议,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催促皇帝弄几个皇族在京,以避免意外。
军机房并不愿意把这个事情搞得天下皆知,所以张超和杨一清请求陛见,正德皇帝在豹房召见了他们。
当着两位重臣的面,正德否决了张超他们要求立储的计划,因为皇帝经过研究发现,他的堂兄弟们没人有儿子,总不能给他死去的爹找一个兄弟吧,再说了宣宗年过三十无子都没有立储,你们急什么朕不过才二十几岁。
无奈之下,张超就请求宫中给皇帝几个成年或者接近成年的的堂兄弟赏赐几个宫人,若是这些宫人一旦有人怀孕生子,就秘密抚养起来,太后皇后可以知情,具体的事情可以让李夫人来负责,以备不测之需。
正德听完,沉思了片刻,张超这个奇葩的建议竟然真的被他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