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将他收集到的信息告诉了春华,只见春华捂着嘴不敢相信,这可是天子呀,怎么跟普通人家的少东家上位被管家欺负一般?这也太离奇了吧。
“什么天子,不过一个亡父的孺子,只是投了一个好胎罢了。我等读书人,能够考中进士,哪一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踩着无数人的尸首才有今天的成就。
若是新君没有表现能够驾驭群臣的能力,这才是刚刚开始,大臣们喧宾夺主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春华默默的听着张超说着大逆不道之词,她明白张超说的在理,任何时代都是如此,自强者天助之,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春华的身材很好,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刚满三十的她成熟丰满,张超不由得又伸出了狼爪,放心,这是合法的小三,不会被告强『奸』的,为强哥挽尊,超哥福气就是好。
两人又是嬉闹了一会,春华这才气喘吁吁的问道,“别闹了,夫君,既然如此,为甚你又说进京前途未卜?”
张超这才正经起来,微微笑了笑,这才严肃的说道,“因为我了解当今,并不是善茬,这一回文臣搞不好要栽个大跟头,十有八九朝廷会大换血。但是天子再强,猛虎也挡不住群狼,一旦君臣闹僵,最后的胜利者只会是群臣。
所以我此次入京,既要站在天子身边,又不能得罪了文臣,这中间的平衡心中实在没底。毕竟我是带过兵的大臣,一个不小心,就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下场。”
张超这么一说,春华没有劝说他不要上京什么,她明白自己的枕边人,没有必要说这种话。春华有些揪心,但又不愿意表『露』出来,“夫君是国之栋梁,又对朝局了然于胸,必然没有大碍。只是妾身带着明海明洋离开大明,日后又当如何?”
“自王威宁过世,汪公身体一直不适,你此次过去协助汪公经营。等京城局面稳定了,你再入京不迟。”
春华点了点头,张超压低声音说道,“天津要随时留下几条海船,你让家英挑选出八百精锐,互相并不统属,让他们待在在北京到天津沿路,我会让顺福居中联络安排。”
春华听完之后,默默点头,她万万没有想到张超对于形势的估计这般恶劣,很是担忧,脸上不由自主的就表现出来。
张超拍了拍她的背,安慰着说道,“不过是有备无患罢了,应该还不会如此激烈。”
与春华交代清楚之后,张超又给两个孩子上了上课,当了一回慈父。张超又马不停蹄的安排了一些事务之后,然后开始入京。
这个时候王琼总督漕运,驻扎在淮安,张超沿着运河进京,王琼亲自在码头迎接张超。王琼是成化年间的进士,算起来是张超的学长;就算张超达者为先,但现在两个官位相当,他也没有必要亲自迎接张超,但是王琼就这么做的,而且还毫不在乎。
要说起来王琼真是一个妙人,这个老西儿能力出众,治理漕河天下无人能及;在『荡』倭营几年,又学会了带兵打仗。而且王琼做事勤勉,干练,善于计算查对,对于张超弄出来的东西往往能举一反三,可以说王琼是张超最优秀的助手和合作者,也最能理解张超弄出来的那些计划书图册等等。
但是与才干相比,王琼似乎更擅长做人。本质上说,王琼就是一个官『迷』,只要能够有利于升官,他似乎什么都可以干。
就在今年,刚刚发生的一起群体『性』事件,让张超对王琼是刮目相看。衡王府当时有朝廷赏赐的土地,荒芜得无法耕种,衡王还是勒令百姓按照正常情况交租,又反过来诬告赵贤等小百姓侵占了他的土地。
这件事当时闹得太大,老百姓打死了衡王派出去的狗腿子。消息被地方上报后,王琼作为钦差前去勘查,他把旁边百姓家的土地夺过来给了衡王,把赵贤等发配到边境充军,当地百姓有很多人都怨恨王琼。
对于这件事,很显然就是官官相护,王琼不可能为当地老百姓说话,这是他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但是王琼做的这般难看,这般赤『裸』『裸』,就让张超有些不知道怎么评价。
张超自问如果他去处理,肯定是想着妥协,想办法用其他资源堵住衡王的嘴,让他放弃这些土地,然后再摆平老百姓,最后上下都说他的好。
但是张超知道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最后毁灭大明的就是统治阶级的贪婪,他这一套总有一天会没有用处,就如同李鸿章一样,在糊墙罢了。
所以对于这个能干的坏人,张超并不愿意跟他纠缠太多,即使是老战友,还是长时间的上下级。但是王琼态度摆的这么低,张超显然也不能摆脸『色』给他看。
王琼迎接张超,然后在淮安最大的酒楼盛情款待,两人觥筹交错之余,就提到了目前的朝局,王琼很显然想知道张超是如何想的。
到了张超王琼这种层次,在京城都有人,所以张超升职的内幕根本瞒不了王琼,更何况张超和刘健的矛盾此时已经天下皆知。
张超这样一等一的人才,竟然被内阁排挤到南京做了六年的冷板凳,『逼』着张超闲着没事,只得研究数学格物,还写了不少书。
王琼都看过这些书,有些根本看不懂,所以他相当佩服张超研究水平之高,竟然想出了用数学来解释自然现象,比如水的密度,比如杠杆原理,比如为什么苹果落地,可以说张超确实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
但是王琼看来,张超研究越深,内心对于刘健的痛恨也越深。一个正当盛年的高级官员,被挤兑成这样,只能去研究这些奇『淫』技巧,眼睁睁着看着一个又一个远远不及他的官员爬上了高位,张超能不怨恨吗?
要不然张超也不会写什么国富论,这是公开跟刘健打擂台呀,刘健说什么治国如煎小鲜,要镇之以静,慢慢来,不能着急。张超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对朝廷内外政策,上下制度一阵批评。
张超这些方案在不同层次的官员中的反应差异很大,京中的老先生都很不以为然,认为张超还太嫩了,太不成熟,朝廷制度都是千锤百炼,百年积累下来的,岂能随意更改?
但是在一些激进的读书人和新科进士眼中,张超所说的都是针对大明的弊病,都很有道理,为什么朝廷一定要压着他,不提拔于他,所以推荐张超的奏折每年都有很多。
现在新君登基,一切都推倒重来,而张超这个风云人物,立刻被提拔入京,这里面是不是意味着巨大的变革,而巨大的变革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会,王琼能不上心吗?能不迎接张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