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娆看了一眼仍旧还在滔滔不绝的大爷。
约摸有些猜到,永昌帝当年究竟是怎么屯兵屯粮,掌控大虞经济的了。
这就是靠着把张奶奶家咸鸭蛋和六六居的酱黄瓜给销往外族吧!
还有瑞家那场大火,怎么就那么巧?
很有可能,这瑞家就是永昌帝的人。
为什么先帝要派人去瑞家收粮的时候,瑞家就突然起了一场大火?
听说那火还是从天而降的,引黑鸟盘踞多日,久不离去,终降恶火,四月未息。
当时不少人都说,是瑞家做了有伤天和之事,瑞家老家主,就是这么给气病的。
瑞家整整三年,都是大门紧闭。
可一到了永昌帝登基呢,不,也不是登基。
先帝故去的前一年,身子已经很差无法主持朝政,当时的大虞,是由三方势力共同把控朝政。
永昌帝的生母文太后,也就是先帝的祖母主张扶持自己的小儿子。
文太后一生四子一女,大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她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后。
但大儿子一生命运多舛,继位不过三年就崩逝了,且除了一女苏简并无其他子嗣。
当时朝臣们半数提议,由苏简继位为大虞女帝。
但是文太后不同意,扶持了自己的三儿子兄终弟及。
当时朝臣们就反对了。
既然是兄终弟及,那为什么不是二儿子继承,而要是三儿子呢?
文太后的二儿子就是永昌帝。
当时她给出的理由是德行有亏,言行不孝。
永昌帝不仅没能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还被发配到了偏远之地。
后来还是苏简说:“我不继承我父亲的位置可以,但我要一块封地,可以不十分富庶,但这块封地上的一切事情,都要由我一个人做主,无论是税收还是任命。”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苏简的呼声仍旧是很高的,且手中有一支精锐队伍。
文太后也不敢与之硬碰硬,权衡之后就同意了。
原本是想着以后可以徐徐图之,将给出的那些权利给收回来。
结果,三儿子继位之后,也没过几年就凉凉了。
大虞再一次陷入了争储风波。
这个三儿子呢,是有三子的,两个嫡出,一个庶出。
只不过由于三儿子去的突然,并没来得及立太子,这两位嫡子就为了谁来继位争了个头破血流。
最后由庶子继位了。
文太后向来不喜欢庶出,对这位庶子,也一直多有苛待,两人势同水火,谁也不肯放权。
文太后到底把控朝政多年,从她的丈夫,到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又是孙子……
最后,这位庶出的小皇帝,被文太后强灌了一碗药,浑浑噩噩了几天就崩逝了。
文太后火速将自己的嫡孙接回来扶持继位。
可惜,这位嫡孙,虽然在争储中保住了一条命,但身体却差的不行,之后又一路作死,奢靡无度,没多久就跟他爹一样,凉凉了。
文太后便改而扶持起自己的小儿子来。
但,朝臣中呼声最高的却是永昌帝,这位一直被跳过去忽视的二儿子。
在文太后玩弄权势,困于改朝换代风波中的这些年,苏简已经成功将自己的封地,做大做强,成为了整个大虞最为富裕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江东江北两府。
而永昌帝就是一直在帮着苏简实际打理封地的人。
苏简无心帝位。
但她一直觉得,属于她的东西,就该是她的。
即便是不要,那也该是她自己主动放弃,而不应该是对方觉得她不想要就不给她了。
所以她选择了扶持永昌帝。
在她的权利范围内,她给了永昌帝最大的权利,任其发展。
永昌帝也很努力,这些年猥琐发育下来,已经掌握了大虞半数经济,苏简手里曾经的那支精锐队伍,这些年也已经扩大了四五倍。
而文太后呢,这些年,大虞频繁更换皇帝,每换一次就要大兴铺张浪费之举,让原本就十分空虚的国库更加空虚,甚至还负债累累。
当然了,这些负债都是永昌帝私下里,以其他人,甚至是外族人的名义,出借给大虞的,或者说是出借给文太后的。
先帝崩逝前半年,争位一事进入白热化。
当时除了文太后所扶持的小儿子,永昌帝两方,还有靳阳公主主导的第三方势力。
文太后那半年时间,一直频频向靳阳公主示好,却没想到,靳阳公主一直都是站在永昌帝这一边的。
包括当初靳阳公主进入朝廷任职,并逐渐把握朝中大部分的势力,都是得了永昌帝的授意。
这些年,文太后并没有放心过永昌帝这个二儿子,一直让人监视着他。
知道他整日里,除了放放鸭子,跑跑船,就是走街串巷卖卖咸鸭蛋之后,对永昌帝就越发的看不上眼,虽然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但却也越发的不将他当做一回事。
就连那些老臣,能够突然想起永昌帝,还是因为觉得文太后这个女人有毒,但凡她支持的,就没有一个是落了好的。
他们也不想大虞再这样不安定下去了。
长久以往,不仅会元气大伤,还会引来外族人觊觎他们这块肥肉。
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永昌帝。
想的是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大虞的皇帝,多在位一些年,至少要在位期间,能够扶持起一位太子来。
而永昌帝,恰好是各个方面,都满足了这个条件。
他岁数大,是文太后四个儿子里,活的最久的一个。
他有儿子,还不止一个,随便哪个都能够培养起来。
他有经验,这些年,他一直在苏简的手底下做事,虽然天天看起来,好像一直都是在走街串巷卖咸鸭蛋。
但每每到了岁末考核,苏简名下的封地都是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甚至还远远甩了他们好几条街。
就连文太后,最后也选择了怀柔政策,嘴上说要弥补永昌帝这些年缺失的母爱,实际上只是想让他给小儿子当牛做马。
永昌帝当时倒也没反抗,一副逆来顺受,感激涕零的样子。
谁能想到,在最后关头,真正给了文太后致命一击的,反而是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大大咧咧,啥都不往心里去,各种被忽视的人。
先帝刚一崩逝,文太后刚想强行扶持小儿子继位,那些个债务人,就在永昌帝的授意下,集体向大虞,向文太后讨债。
当时朝臣们气的呀,直接撂挑子了,几个宗室也直接撂话说,这钱谁还上,谁继位!
反正他们是不敢继这个位置的。
那么多债务,把大虞卖了也还不上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