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翊钧坐在承天门的五凤楼上,冷漠的看着刑台上被五花大绑的案犯,这些人全都要斩首示众,他们的家眷都要被流放到爪哇去。

在朱翊钧看来,海瑞生前德行无亏,死后也是无害的,因为海瑞连个儿子都没有,继承遗产的海中鹏,顶多算是朝廷为了彰显恩荣的榜样,表示朝廷没有亏待。

海瑞死后,会被当成一个道德牌坊立起来,大家逢年过节一起敬仰,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便是。

海瑞这样简单的人,终了,还有人往他头上泼脏水,而且是连续两盆,张利民的海瑞三大过,杨巍鼓噪风力舆论只求翻案,所以,这些人现在都被放到了承天门外大刑堂,公审加斩首示众。

吴时来和他的党羽,被皇帝从辽东拉了回来,一并斩首示众。

按照杨巍的承诺,一旦将水彻底搅浑之后,就为吴时来的案子奔走,拨乱反正,而后对海瑞为总宪这十六年查处革罢官身、褫夺功名之人,进行全面的翻案。

朱翊钧简单算了算,海瑞这些年一共查处贪官污吏,超过了4万余人。

其中吏员超过了三万名,出身举人的官员超过了八千人,进士出身的官员超过了300人。

甚至,连四大案,包括张四维在内的四大案,都在翻案的范围之内,而杨巍的背后,不仅仅面前这272名案犯,他还有许多的同党,这些人会在风力骤起之后立刻响应,其中不乏官吏、商贾等等,而缇骑快马出京,向着四方而去,将所有人抓捕归案。

包括案首在内的272人斩立决,剩下的近两千余人,及其家眷超过了三万人,将会被流放到南洋,补充汉乡镇的人口空缺。

这已经够得上第五大案了。

“先生,这些人欺负海文忠后继无人,万宗伯病逝的时候,没人敢这么对付万宗伯,因为万宗伯之后,有沈宗伯继承其遗志,有人这么欺负万宗伯,沈宗伯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但海文忠后继无人。”朱翊钧坐在五凤楼上,对着张居正说起了他的看法。

万士和是个谄媚臣工,但万士和死后,没有人敢这么制造风力舆论,要将万士和打倒打臭,因为礼部都是万士和的门徒,连沈鲤这个骨鲠之辈,都变成了万士和的模样。

但是海瑞本人过于刚直,没有人再扛起这杆骨鲠正气的大旗了,所以才有人敢如此兴风作浪。

“陛下英明。”张居正嘴角抽动了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终于理解,当初陛下为何非要把熊廷弼作为关门弟子,塞到他的全楚会馆住着,这是一份香火情。

后继无人就是这样,小门小户被吃绝户,大门大户被反攻倒算,要有孩子,也要有政治上的继承人。

朱翊钧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海文忠这种敢于直言上谏的臣子,上数三千年,也就比干了,后继有人,实在是困难,显然学问上出了问题。”

“朕以为这是君父和道义之间孰轻孰重出现了错位,先生以为呢”

上数三千年,海瑞这样纯粹的人,也只有历史书上的比干了,毕竟敢指着天子的鼻子骂,的确十分的大胆。

高澄那种整天嘟囔狗脚朕,让手下打皇帝三拳的不算,这是篡位的逆臣,不是正臣。

朱翊钧说的君父和道义之间孰轻孰重的错位,其实和儒家有些关系。

比如《论语先进》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就是说做大臣,以道义事君王,如果行不通,就停止,因为君上不准,再继续说,就僭越了,还会引起君上的反感,反而让君上无法接受正确的意见了。

这种不可则止之风,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到了鞑清,那更是一个错字都不能提,文字狱的刀,砍得了小民,也砍得了重臣。

比如《孟子万章》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果实在是不听,就不要劝谏了,直接离开。

这其实反映出了君权和臣权之间的矛盾,臣子遇到不听劝的皇帝,只能消极逃避缺少主动纠正,臣子并没有好的办法,来限制君权的任性。

《荀子》中,有着完全相反甚至是大逆不道的表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道义在君、父之上,所以后来荀子就被开除儒籍了。

张居正一听皇帝又讨论这个,立刻头大了起来,‘朕有惑’这三个字在他的眼前不停的闪烁着,他左右看了看,群臣皆是面面相觑,显然,从来没有直接面对过陛下铁锤的臣子们,多少有点无法接受陛下如此直白的询问。

大臣们这才知道,元辅这哪里是独占讲筵!分明是自己一个人替所有人承担了这不可名状的压力!

道义和君父孰轻孰重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吗不是只要喊忠诚就够了吗!

“陛下,这会儿监刑,要不看看案子”张居正想了想,选择了看一看帝鉴图说的逃避之法。

这是孔圣人和孟圣人给的办法,回答会犯错误,逃避不是耻辱。

这个问题,张居正说道义重,那就是以万历维新天功欺负皇帝;张居正说君父重,那就是睁着眼说瞎话,欺君之罪。

毕竟大家都知道,在张居正心里,是道义更重些,否则也没有万历维新了。

“先生还是老样子。”朱翊钧笑呵呵的说道,张居正他已经做到了一个臣子的极限,再往上,有些不够大胆。

案子已经调查清楚,一应案犯已经押赴刑场,说是公审,其实是宣判和行刑,朱翊钧很清楚,这是镇压,这帮家伙犯的是十恶不赦的谋反大罪,平叛根本不需要什么刑名,点齐名单就斩首。

“拿去吧。”朱翊钧挥了挥手,两排小黄门将天语纶音一层层传下,在承天门下的缇骑齐声呐喊,喊声震破云霄。

海中适呆呆的看着面前这一幕,直到李旦的脑袋被砍掉滚落在海中适的面前,海中适才彻底回过神来,自己似乎是上了当,中了圈套,而且这个圈套,蓄谋已久。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友人引荐李旦和海中适认识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在那之前,海中适虽然不觉得清名有什么用,但是他从来没有否认过海瑞的道德崇高,甚至引以为傲,因为走到哪里,旁人都会因为海中适的养子身份,高看他一眼。

但时间稍久,有人在他的耳边一直说,一切都变了,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觉得父亲做的太过了,过于没有人情味儿,过于严苛,过于刚直。

大家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何要做到这种地步

今日今时回头看,海中适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若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海瑞,现在他也在刑场之上!掉脑袋的就是他!

很大程度上,海中适也是帮凶,他一直以为自己在争家产,其实是卷入了巨大政治案件中,作为海瑞的养子,他太清楚了,政治案件是不讲任何律法的,甚至会瓜蔓连坐到家人,族诛都是合理的。

政治案件很多,比如明初四大案都是政治性案件。

海中适觉得五凤楼上的皇帝陛下,看了他一眼,他希望那是错觉,立刻隐入了人群之中,悄然离开。

事实上,打完了家产官司的他,依旧可以顶着海瑞儿子的名字活着,因为海瑞的遗嘱之中,并没有要他改回自己的名字,海瑞的想法就是让他长长记性,而不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的确是错觉,朱翊钧没有看海中适,他在确定人头落地,扫过了所有刑场。

大明皇帝朱翊钧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暴戾的一面,这种从快从速的大规模斩首示众,又来了一次,才让大明上下读书人深切的知道了,大明皇帝在维护万历维新成果上,有多么的坚决。

斗争形势已经十分清晰了,要想推翻万历新政,等张居正死了也不行,只有把坐在皇位上,掌握权力的皇帝给杀了,才能开始反攻倒算,否则都是无用功。

“下章都察院总宪陆光祖、辛自修,不必为了此案,加大反腐抓贪的力度,但要把反腐抓贪定为常理,不可不反,不可不抓。”朱翊钧离开承天门之前,留下了重要批示,反腐的力度,仍然维持在过去海瑞反腐的力度,而不是加重。

在海瑞三大过这个案子爆发之后,各地巡抚,都纷纷上奏,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并且请命皇帝加大反腐力度,彰显决心。

朱翊钧没有答应,而是维持了原来的范围和力度,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案子,仍然以宽宥处理,并没有准备加倍执行的意思。

海瑞都不抓的贪腐案,代表着其对于国朝的收益远大于危害。

秋风萧瑟,万历十六年逐渐走进了深秋,大明皇帝回到了文华殿内,处理着今日的奏疏。

万历十七年春二月会试、三月京营凯旋后,大明皇帝会再次南巡,这是万历十三年后,第二次南巡,主要是为了确定南衙拆分成三省之后的情况,以及浙江还田的效果。

围绕着皇帝南巡,元辅等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第一个就是监国问题,潞王朱翊镠监国,还是皇长子朱常治监国

潞王已经长大了,李太后、陈太后、潞王本人,态度是一致的,潞王不能再染指监国的权力了。

潞王这么表态的原因也很简单,监国一次是权宜之计,监国两次,一定会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潞王会卷入他不擅长的政治漩涡之中,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亲弟弟的命,请亲哥放弟弟一马。

潞王想跟着皇帝一起南巡,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朱常治才七岁,年纪太小。

朝廷给出两个办法,推迟南巡时间,万历十七年再推迟三年,等到皇长子年纪再大点,皇帝再离开京师,潜台词是,哪怕皇帝出了意外,长子也可以继位;

或者不设监国,庶务传到南巡皇帝手中处理。

第二种办法,无疑是苦一苦皇帝。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内阁给出的两个办法,都不是办法,朱翊钧是不介意苦一苦自己的,但是他南巡路上处理奏疏不及时,很多奏疏虽然事儿不大,但是有时效性的,拖得越久问题越大。

大明上下早就习惯了奏疏不过夜的高效性,这么搞,百官们很难适应,那皇帝南巡,可能弊大于利。

“只有让潞王再做留守了,但这么做后患无穷。”冯保给出了另外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潞王再次监国,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皇帝一旦在南巡的路上出了状况,那继位的是潞王还是皇长子朱常治呢

当年明英宗、景皇帝,明宪宗的闹剧,难不成再来一遍

“那就暂缓吧,朕再看看。”朱翊钧在三个办法中间权衡了一下,选择了按下不表。

其实让潞王做监国,皇帝去南巡,才是收益最大的方案,但同样,风险也最大,这一点连朱翊镠都清楚的意识到了,才直接上表,表示想去看下江南的风情。

朱翊钧选择了等大军回朝后,再议论此事。

“这个爪哇顺塔国是什么人”朱翊钧看着礼部上的一道奏疏,觉得有点奇怪,爪哇全境都已经被大明给占了,这会儿冒出个爪哇顺塔国,着实是有些奇怪。

冯保拿出了礼部的另外一本奏疏说道:“南宋末年左丞相陆秀夫的儿子陆自立所立,永乐九年曾经随郑和船队朝贡,后来官船不再下西洋,顺塔国就再也没来过了,主要是无法营造过洋大船。”

红毛番攻灭了满剌加国王之后,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在爪哇大涧东、西,建立了两个城堡,顺塔国就逐渐缩回了新村,新村最号饶富,但随着红毛番的侵入,导致新村只能闭寨自封,防止被红毛番渗透。

大明攻灭马六甲红毛番,收复爪哇之后,新村一直不知道外面之事。

大明都收服爪哇好多年了,但是新村依旧不知道情况,在当下其实非常正常。

保定府象房山、宛平和涞水交接的地方,叫‘三坡’,鞑清时候叫野三坡,这个地方离北京很近,但这个地方的十几个村子,常年与世隔绝,这十几个村子,共同推举三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管理,一人离世,就推举填补一位。

就这样一直过了几百年,鞑清都亡了,这个地方都不知道鞑清来过,也从不剃发易服。

爪哇顺塔国的新村,也是如此,封闭了山路的入口后,不专门花心思去寻找,根本不可能找得到新村,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明的观星舰,发现了新村。

大明观星舰差点和南宋遗民打起来,发现都是汉人后,新村派人到了椰海城,表示归顺。

这个顺塔国,就是陆自立建立的那个爪哇顺塔国。

“顺塔陆家见到了汉乡镇,请求侨居百姓到椰海城,事情大约如此。”冯保简单概括了情况。

“照准,但告诉清楚,谨遵大明律法,不得为非作歹。”朱翊钧朱批了奏疏,南宋遗民要住在与世隔绝的新村,他们可以继续做南宋遗民,但要侨居椰海城汉乡镇,要承认自己是大明人身份,要遵守大明法律。

“这个自然。”冯保俯首说道。

其实陆家后人既然如此上奏,新村也有点撑不下去了,再不对外交流,恐怕会学了吉福总督府那些南宋遗民,悄然灭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是朱翊钧第二次听闻南宋遗民的故事,吉福总督府和爪哇顺塔国。

陆自立最先逃到了吕宋,但是很快元廷的军队就追到了吕宋,陆自立不得不继续南下,逃到了爪哇顺塔这个地方。

南宋末年,天崩地裂的时候,是何等的可怕,不言而喻。

对于泰西而言,罗马是个传说,对于东亚而言,中国这个活爹还活着。

“西南方向,重新建立了勐养宣慰司,改为了勐养府,打通了前往孟加拉湾的商路。”朱翊钧收到了西南方向的战报。

大明又复设了一个宣慰司,和当初的木邦府的性质相同,属于是土司、地方、黔国公府并管的地方,类似于属地。

从万历十二年开战至今,已经打了四年之久,现在的战场局势,已经不再发生大规模交战,但是双方彼此小刀子割肉的局面,一直在持续,可谓是刀刀见血,每一次交锋,都会让东吁吃个大亏。

人口、牲畜、地盘都在不断的萎缩。

大明这种教训的方式,完全是奔着彻底消灭东吁去的,一点都不留情。

“四年而已,接着打。”朱翊钧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到现在云南方面都没有请求腹地周转粮草,说明战事不算紧张,这种小刀割肉,是真的疼,东吁的莽应里已经连续数次求和,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莽应里决定了战争的开始,大明决定战争的结束,这非常合理也非常公平。

“有点怪,这么久了,莽应里居然还挺住了,织田信长都选择自杀了。”朱翊钧说起了东吁的局势,莽应里居然整整阻挡了大明四年的攻势!连织田信长都只坚持了不到三年时间,就选择了自杀。

“这不是大明不让东吁投降吗”冯保有些无奈,这可不是莽应里抗的久,是大明态度十分强硬,投降都不让,只能这么一边打,一边寻找和谈的契机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朕不是那个意思,朕的意思,他怎么还活着他手下那些个缅贼,没有要了他的命,来争取和谈吗”

冯保想了想说道:“那安排他去死”

朱翊钧摇头:“朕要他脑袋干什么,朕要东吁永远没有再滋扰大明边方的能力。”

“正因为大明不要,所以他还活着,万一大明打累了、烦了,问缅贼要莽应里的脑袋,缅贼也好有东西交给朝廷。”冯保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东吁巴不得大明索要莽应里的脑袋,这代表着这次的交战即将结束。

到时候,缅贼们到黔国公府磕头叫爹,这事儿就过去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从大明建国之初,到万历年间,素来如此。

磕头叫爹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儿,毕竟都叫了这么多年了。

可惜,这次碰到了个非常执着的皇帝,非要一直打,打到缅贼从大明西南方向彻底消失为止。

“陛下,现在之所以还在打,因为两样东西,一个是翡翠,这东西在缅甸是石头,在大明腹地,可是比黄金还贵重的物品;第二个是木材,高端的红木和柚木,大明造船业,非常需要,尤其是一些昂贵的画舫,都是全柚木打造的。”冯保解释了下这次大明对东吁征战和历次的不同之处。

以前,大明不继续往西南打,是因为没有经济价值,热带雨林,全都是树木,而且很难种地,因为雨季太长,导致烧荒的传统手艺都不好使,开拓也没有价值。

过往的战争目的,训诫为主,所以才会反反复复。

这次则大不同,缅甸翡翠和木材生意,让进攻不再是单纯的消耗粮草,造船业巨大的缺口,让云南相关产业变得异常发达。

俘虏东吁夷人,安排夷人作为力役伐木、挖矿,将木材加工后,顺着乌江而下,在重庆府沿着长江南下,直到南衙和松江府用于造船,将腹地的各种货物带回重庆府,分别装船进滇。

“你等下,朕明白了,翡翠矿上滋生出了明军来,是这样吗”朱翊钧捋了捋冯保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结论。

和大明对倭战争是一样的,以前不打,是不知道倭国有银山,连倭王天皇和征夷大将军,大明都分不太清楚,现在倭国有银矿,大明开海后,缺白银缺的厉害。

冯保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这些翡翠,他们留着也没用啊,他们就是可以加工,也没有市场,最后还是卖到大明腹地,还不如让大明军驻扎,采矿还能安生点,这也是为了他们好,省的为了点翡翠打来打去的。”

“现在因为翡翠和木材生意,大明腹地的商人愿意行商到云南,这带动了云南的发展,所以这仗,云南方面一点都不急着结束了。”

这便是: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

同样被笼罩在大明阴影里的还有安南国,安南再次陷入了内乱之中,四家打的不可开交的同时,今年出口到大明的舶来米,又创了新高,打仗需要钱,需要武器,那么抢来的米粮就用于出口换取大明廉价的武器,继续内讧。

朱翊钧处理了一批的奏疏,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南洋,张元勋说他又营造了三个汉乡镇,垦田四万顷,殷正茂上奏说他们找到了一个银矿,年产白银五十万两,并且营造了一个汉乡镇,垦田两万余顷,两本奏疏的诉求都是一样的,缺人。

流放的人员补不齐这些缺口。

“二位总督只要一上奏就问朕要人,朕去哪儿给他们大变活人去福建、江西、湖广,甚至是河南几位巡抚一上奏,就是骂总督府贪得无厌,总督府缺人,他们就不缺人了吗”朱翊钧发现这皇帝,总是如此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朱翊钧真的没人,协调给总督府了。

“陛下,这几年山东流出的人口最少。”冯保十分小心的说道:“王一鹗王巡抚,品行上没有问题,本来山东遍地都是响马,这几年山东甚至向辽东迁徙的都少之又少。”

人口流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晴雨表,人不往外跑,要么是当地完全禁止流徙,要么就是发展的好,山东有驰道有港口有运河,禁是禁不住的,比如福建,福建也是有路引制度。

山东人,不去辽东、不去南衙、不去海外,这本身就代表着王一鹗这个巡抚干得好,跟徐阶那点关系,可以翻篇了,当年廷臣们也考虑过这个因素,不让陛下重用,陛下任人唯贤,启用了王一鹗。

这次杨巍、吴时来的案子,最被动的就是王一鹗了,人在山东干的好好的,祸从天上来,甚至有御史看是以‘为徐阶故旧门生’为由,开始弹劾王一鹗了,遇到这种弹劾,王一鹗百口难辩,只能上奏致仕,连冯保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为王一鹗美言了几句。

冯保看人的标准是非常明确的,就看忠诚与否,忠于陛下那就是良臣,不忠于陛下,再能干再清廉,也是奸臣。

王一鹗毫无疑问是忠诚的,他把陛下交代的事儿,完成的很好,若是因为这次的风波,失去了圣眷,那就太可惜了。

“朕知道了。”朱翊钧认可冯保的建议,冯保对他很了解,知道他对读书人有着极强的警惕之心。

王一鹗没有和杨巍串联,如果这次的事情真的有他,王一鹗此时恐怕已经在流放金池的路上了,作为正三品大员,王一鹗只要不是主谋,议功、议贤也不会死刑。

“河南和山东都请命行营庄法,还田还不了,阻力太大,营庄法就刚刚好。”冯保将关联的奏疏整理好,放在了陛下面前,对于没人的问题,大明能给的办法,就只有营庄法了。

当然还田更好,但是很多地方,没有还田的条件。

“照准,叮嘱各方巡抚,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朱翊钧看完了这些奏疏,最终选择了准许,营庄法在江西推行的结果不错,至少宁化宁都瑞金三县,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有‘农勤岁稔、物阜民安’的说法了,甚至连婚嫁都多了许多。

让百姓生孩子很简单,他们见到了地,见到了生产资料,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自然不会抗拒。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趣味三国传奇无敌六皇子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灵剑尊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三国:最强谋士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前方高能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龙腾美洲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亡命之徒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夺宋:水浒也称王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红楼群芳谱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抗日之浩然正气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谍战风云录:大宋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军工科技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穿成傻王爷,每天都让反派破防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大秦:始皇诈死,我登基而上!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勾搭皇子后要退婚?我直接停了皇帝金库穿越成貂蝉,乱世中开启别样人生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李世民穿越赵构!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无敌小公爷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大明:拘灵遣将,被朱棣直播曝光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墨影奇局无限:升维之路开局送我去和亲,奉天靖难你又后悔了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逍遥紫衣侯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世子无双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我何时可以回去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屠遍天下,我乃大明第一杀神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