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拨导弹之间有十分钟的时间差,后续还够调整策略,通过卫星数据链强行改为启动突防同时进入起爆倒计时。
期间总部也忙着还原前一波导弹的情况。
无人目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分析间谍卫星数据还原现场。
间谍卫星的飞行高度有高有低,高的负责通讯,低的负责拍照或录像。
通讯卫星很容易就确定了第一波导弹的最终飞行轨迹。
倒是录像的那边把一群人急白了头,第一次觉得导弹涂装成那颜色就是坑自己。
飞行器涂装,大家都遵守着一套规矩:从地面看与天空融为一体,从上面看与地面融为一体,海军武器自然是海天背景。只有隐身型的不这样,因为暂时还没弄出那么多种颜色且性能一致的隐身涂料,一颗价钱还不如隐身涂料贵的破导弹需要隐身吗。
没有办法,只能把通讯卫星确定的航迹叠加在录像上,一点点像素辨识。
大家很快啊,五分钟,确认了第一波导弹的确有命中星碎躯干,但并不是激光照准区,应该是因为星碎太大而且在动产生的巧合。
结论是牺牲飞行员当时的决定没有问题,战斗部雷达无法接收到激光信号,的确需要飞行员目视确认合适的起爆点,只是后面飞行员在操作过程中出了点问题。
此外,导弹穿透星碎躯干,还让人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近炸引信对避难中的星碎不起作用。
别看几颗导弹飞海里了,说到底都是人类几千年战争科技积累的最终结晶,一旦核弹头安全锁解除,起爆方式可不仅是碰触爆炸和手动控制。
巡航导弹进入突防阶段后,会启动主动索敌雷达,它与战机的武器雷达类似,只能照准一个小角度锥形区,借用反射波确认敌人的方位、距离,以此为基础实现指定距离的爆炸。很可惜,这项功能对避难中的星碎不起作用,情况类似于接收不到激光照准信号,发射出去的能量似乎在星碎身上消失了。
总之,现在剩下的引爆方式还有两种,倒计时和遥控。如果是弹道导弹,设定引爆高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分钟里,A国大中洋总部做了许多工作,还在天上飞的战机驾驶员们也搞清楚了接下来的战斗方式。
尽管内心有点怕怕,但在战斗任务中他们是专业的大兵,只要是合理的作战任务,并不会想着要飞回去殴打上司。
引导第二批导弹的战机开始拔高高度,高度表很快突破一万两千米。
导弹已经抵近目标,一架战机低头让高度换慢下降,同时帮助导弹制导,另外三架战机继续拔高。
飞高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站得远看的高,不过星碎四百多米长的巨大体型,有个两千米高度,天气晴朗时就能在一百公里外目击。
飞高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核爆对战机的威胁。
核爆从内到外分为高能区(火球)、热辐射区、冲击波区,战机当然不可能停留在前两个区,在热辐射区稍微靠近一点,飞机都会融化,但按照作战指令,也跑不出冲击波区。
提高高度有一个好处,声音的传播速度会随高度增加而变慢,传导声音能量的粒子变少,当然也能削弱冲击波威力。
导弹距离目标三十公里,换一架飞机低头,之前负责引导的直接做滚筒机动后撤离。
二十公里,再换飞机。
十公里,索敌雷达在人工干预下正常启动,天上也只剩一架飞机对着星碎的侧上方飞,高度已经达到一万八千米。
最后留守的战机所处的位置,垂直点已经越过星碎,看不到它巨大的身躯,只能通过全景头盔,用卫星信号分辨星碎和导弹的相对位置。
这位驾驶员也是最后一道保险,如果导弹远离星碎时仍未爆炸,将由他按下开关。
也无需太害怕,虽然核弹的当量有点大,但足够高的高度,战机本身的超音速性能,综合安全度不会比早期投核弹的四台螺旋桨的轰炸机低。
不过这套操作最后白操心了。
全景头盔里,导弹和星碎还剩一公里时,白光占据了整个视野。
还好战术得当,飞行员此时是背对核爆点,还有机体和头盔保护,否则就看到这个闪光,以后就得从飞行员序列里退役。
按计划,看到闪光后不等视线恢复,按平时的操作习惯开加力,既发动机超载。
十几秒后被冲击波追上,震动感一般,设备……都行。
松了口气的飞行员,操作飞机左倾九十度,绕着火球飞行,这样的机动姿态,一会之后他已经能直接看到火球。
此时还在烧的是常规意义上的火球,伴有大量在热辐射区外围开始冷凝的水汽,并不伤眼。
大约两分钟后,飞行员以不太好的语气汇报:“它还在,重复一遍,目标仍然存在。”
虽然几颗核弹没发挥作用有点打击人,不过对此也早有预料,星碎,靠着避难绝对是二级怪兽里能扛下最多核弹的那种,除了大幅度成长后的黑羊。
飞行员远远的盯着星碎,发现它改变了移动方向,不过因为半路上导弹有变向,它的方向不太对,如果直线飞下去,海峡南边的ID国会倒血霉,不过对于Tha绝对是好消息。
这些事都不归飞行员操心,提供了情报后,稍微有百来秒间隔,作战部要求他撤离。
这位开始撤退不到一分钟,下一队战机已经抵达最远目击位置,该距离无法提供准确的引爆判断,至少能保证不把星碎跟丢了。
接下来的战术没有变化,几批导弹全部有命中。
至于到底爆了几颗,起码现在没人知道,要把画面和相关信息送去研究才能给出答案。
但是!
星碎距离马拉海峡驻军基地,只有不到五百公里了,然而根据临时找来的专业玩家分析,星碎的血量应该仍有70%以上。
星碎在游戏里太出名了,以至于玩家们找出很多办法来判断它的状态,以及什么时候会放大招。
血量判断是最简单的,它在避难状态下的颜色、透明度,相当直观的反应了血量。色盲也不要紧,还可以看外壳,星碎在避难状态是自带发光效果的通体亮蓝色,在血量降至30%以下后,其在正常状态下的龟裂外壳,颜色会变深,且失去发光效果。
总之,通过多种辨识方法,请来的玩家都表示,星碎一点事没有。
驻军基地的军官当场就怒了:“那么多核弹打上去,怎么可能没事!?”
玩家:“大概……可能是时间拉的长,回血了?”
这个理由差点让军官就地心肌梗塞。
游戏里很少提及回血的概念,但都叫小怪兽了,哪有不回血的,只不过游戏里的战斗节奏快,开打十来分钟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旦打起来那点回血量没感觉罢了。
可放在土球上,除了核弹,星碎并没有遭受任何其他手段的攻击,当然会恢复,不管是通过吸收火球能量,或是直接从异次元弄来能量,事实就是大半个小时里被打了几波核弹状态仍然很好。
一个字,危!
大中洋战区得到消息,真的抓狂了,以前方现有的导弹战术,剩下的距离不够放这么多波核弹啊。
旁边的几个国家人口都过亿,以星碎的技能杀下去……哪怕开国之后打了上百场对外战争的大A国军队,都不敢去想那个场景。
如果这次提前几个小时发现星碎都不能截住它,A国的债务估计要崩盘,而且土球以后还要打怪兽吗?大家一起躺平等人类死绝不好吗?
不能放弃,必须要实现连续有效核轰炸!
前方基地唯一的任务,变成想办法让星碎改变移动方向,继续在印地洋转悠,哪怕损失一些战机和驾驶员,都不能让它上岸。
后方,以战区总部,也就是大中洋正中心的岛上的巨型军事基地里,召集核武器专家,连线本土专家,赶紧拿个方案出来。
后面暂不去管他,可苦了马拉海峡驻军。
不用核武器,我们怎么引它?
还是一线人员有经验,根据几个刚刚飞过的驾驶员描述,使用武器雷达照星碎时,它会有反应,但只有一点点,感觉好像被瞪了一眼的样子。
战机一般情况下是大角度搜索,范围超过三分之一个球面。当需要使用导弹时,需要启用武器雷达(模式),它的搜索锥形角度更小,但需要的功率更大,以达到高频率的连续测定目标坐标,并计算其动态的目的。
那如果编队飞行多开几台武器雷达一起照它呢?
也没别的办法啊,试试吧。
很快传来好消息,有用!
可也有问题。
大家可以一起照星碎,但是星碎一扭头,大家就要跑啊,别说武器雷达,就算一般搜索模式也只能对准前方,一逃跑,电磁波照射效果就没了。
两个编队试了几次,只是勉强把星碎定在一个范围里乱窜,仍然没能把它往西边或西南方向引动。
再加编队!
战机不够,没事,你李家集的空军,征用了!也是我A国战机,配置差了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