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孙策回头看看孔融,欲言又止。

儒家学术创立于西周之初的周公,成熟于春秋的孔子,本质上是宗法制度的政治哲学。

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分封制,是家与国的统一体,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对贵族而言,国与家、君与父、忠与孝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并不矛盾。

但秦汉不是王天下,而是帝国,不是分封制,而是郡县制。虽然有不少人希望回到分封制,魏晋一度恢复了六等爵、五等爵制,但那只是一厢情愿,最后都惨淡收场,不论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都证明了一点,分封制不合时宜。

就像一个人,哪怕童年再美好,成人世界再残酷,也只能慢慢长大,直至衰老,绝不会返老还童。

汉武帝独尊儒术,解决了思想上统一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在王天下的分封制下没什么问题的君与父、忠与孝,在帝国时代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汉代以孝立国,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本质上是对忠的补充,保持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不牢固的,必将被打破。王莽、曹操的先后出现,就是忠的绝响。

历史上的曹操将皇袍当内衣穿,最后还保持着汉臣的身份,只是最后一丝温情。当司马氏祖孙三代人篡夺了曹魏天下,忠的遮羞布就被彻底扯掉了。晋朝重新提倡孝,不是对忠的弥补,而是没脸提倡忠,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孙策来自二十一世纪,对忠的认同有限。他与孙坚并非真正心理意义上的父子,却不妨碍他对孙坚的感激。他相信公平,不能欺负老实人,不能因为孙坚忠于汉朝,就无视他对吴国的奠基之功。

只是身在帝位,他又不得不考虑政权的稳定性问题。既然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行所谓的民主制,就不能不为忠留一席之地,至少不能轻率表态。

那不是给人民自由,只会让人民无所适从,为野心家创造机会。

见孙策不说话,孙权拱了拱手。“教授,俗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忠孝难道是分离的吗?”

孔融微微欠身,算作还礼。“当然不分离,只是有所不同。于国论忠,于家论孝。在国则以忠君为念,在家则以孝父为先。大王与陛下身在家祠,自然当论孝。”

孙权“哦”了一声,似有所悟,却还是看着孔融。

孙策一言不发,心中却微起波澜。他有一种感觉,眼前的孔融已经并非历史上的孔融,他明显要温和得多,不像历史上那样刻意针对曹操,主动挑衅,不惜以身相殉。

孔融向前迈一步,伸手轻抚碑文。“陛下想追认先父,自然是孝。但孝首在顺。令尊不忘前朝,不负忠义,你若因为孝而违逆他的遗愿,于私则为子不顺,于公则陷令尊于不忠,一举两失。倒不如遵从令尊遗命,成陛下之孝,成令尊之忠,两不相违,岂不美哉?”

孙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孙策还是有些遗憾。“只是如此一来,先父于吴国之功,难免不彰。”

“于国存汉,于家肇吴。令尊存汉的功绩着于国史,陛下有心,不妨撰一部家史、别传,记下令尊肇吴的功绩,供子孙追思。”

孙策扬扬眉,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汉末虽有《史记》《汉书》《东观汉纪》这样的史书出现,但官方修史的制度还未完善,私家修史是常有的事。严格意义上说,《史记》《汉书》都是私修史。既然如此,为孙坚私修一部《别传》之类的家史也没什么问题。

孙策转身走到吴太后身边,轻声问道:“母后以为如何?”

吴太后一直在不远处听着,见孙策不忘孙坚之功,一心想追认孙坚,又不忍违拗孙坚遗愿,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这说明孙策并没有因为成了皇帝便冷酷无情,他还是那个心怀温情的儿子。

“孔教授是有大学问的人,他说的自然有道理。”吴太后挽着孙策的手,轻声笑道:“一事不烦二主,陛下军务繁忙,不如就请孔教授代笔了吧。你父亲在长沙数年,孔教授在岳麓书院任教,采风也方便。”

孙策正有此意。他也想看看孔融究竟是怎么想的,又将如何为孙坚写这部别传。

孙策问孔融的意见,孔融求之不得,欣然允诺,并趁热打铁,要求先向孙策了解一些情况,收集资料。他若无心,刚才就不多嘴了。为孙坚写别传,他不仅有机会经常接触吴太后、长沙王,更有机会接触孙策。相比于孙坚,他对孙策更好奇。

祭祠完孙坚,吴太后到后院休息,孙策与孔融闲坐。

孔融开门见山。“陛下,融有一问,与前朝天子有关,还望陛下能坦言相告。”

孙策笑笑,点了点头。他就知道孔融无事献殷勤,必有其他目的。

“孝献帝兖州战败,明明可以回长安,为什么却去了汝南?他与陛下究竟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不归葬洛阳帝陵,却葬在定陶?”

孙策歪着头,沉吟片刻。“孔教授,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能先问你一个问题吗?”

“请陛下发问。”

“在你眼中,我是忠是奸?”

孔融诧异地看着孙策,过了半晌,忽然笑了起来,越笑声音越大,仿佛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他笑了一阵,才渐渐收住,抚着胡须,有些感慨地说道:“本以为陛下见识卓绝,不为俗事所迷。如今看来,毕竟还是人。”

孙策笑而不语。

“陛下觉得,于秦始皇而言,汉高祖是忠是奸?”

孙策眼神闪烁,还是不说话。

孔融又问道:“于王莽而言,光武帝是忠是奸?”

孙策摇摇头。“教授言重了,纵使孝桓、孝灵二帝有些过失,却不至于和秦始皇、王莽一般。至于叔同,也就是你说的孝献帝,他更不是一个昏君。”

孔融盯着孙策打量了片刻,点点头。“陛下能这么说,融庶可免乎失言。君是君,臣是臣,履虽美,不可着乎顶。冠虽污,不可践于地,这是黄老的观点,不是我儒门的观点。不管是三统论,还是五德论,儒门从来不认可万世一尊的说法,实际上也不可能。恶政固不可久,善政却也有德终之时,非人力可免。譬如人天年有定,纵使注重养生,也不过多活几年而已,却不能长生不死。”

孙策坦然地点点头,表示赞同孔融的意义,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儒家的这个观点都是成立的。

“孝献帝虽是仁德之君,但大汉却已经传承了四百年,沉疴痼疾已深,非再受命不可。若不能将朝堂上的老臣一扫而空,旧习仍在,就算推行一些新政,建一些作坊,也无济于事,反倒可能适得其反,养肥了那些蛀虫。”

孙策愕然,打量着孔融,半晌没说话。这真的是孔融吗?还是说他有所求,不得不说一些违心之言?

“陛下觉得奇怪?”

孙策点点头。“以教授的家世、身份,有这样的见解,着实令人惊讶。”

“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融轻声叹息。“早在长安时,融便常读关东文书,到关东后,又日日研读各郡所出书籍、报纸,更是走访多地,与诸贤切磋,与书本印证。若是还如十年前一般坐井观天,抱残守缺,岂不愧对鲁国孔氏祖宗?”

孔融提起案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两口。“虽然陛下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可是孝献帝与陛下一席谈,宁愿以布衣安葬定陶,也不愿回长安,可见他对陛下的敌意已解。荀文若当世王佐,他能厕身新朝,又重回关中推行新政,想来也是认可了陛下。有此二者在前,融总不至于固执已见,认定陛下倒行逆施。”

“原来如此,那倒是可以理解了。”孙策哈哈一笑,举起茶杯,向孔融示意。“孟子曾言,夫子乃圣之时者,教授不愧家学。”

孙策很真诚,一点调侃的意思也没有。眼下的儒家还没保守到僵化的地步,孔融也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调整了方向后,迅速迸发出新的活力。有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这个引路人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孔融笑笑,坦然接受。

孙策将汉献帝临终前在平舆的经历说了一遍,尤其是他们之间的交流说得最为详细,只要他想得起来的都和盘托出,实在记不清的也做了说明,留待孔融进一步查证。除了他和汉献帝本人以后,荀彧和长公主刘和都是亲历者,他们可以做一些补充。

孔融静静地听完,眼神复杂地看了孙策一眼。

“可惜。”

“是啊,的确挺可惜的。”孙策呷了一口茶,长吁一口气。

孔融盯着孙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说的是孝献帝可惜了。”

孙策眨眨眼睛。“我也是。”

孔融迟疑片刻,又道:“若是初平五年,孝献帝听从大臣建议,委任令尊为大将军,入京主持新政,陛下会接受吗?”

孙策迎着孔融的目光,展颜而笑。“可惜,他没听。”

“这么说,陛下有接受的可能?”

“怎么说呢?”孙策咂了咂嘴,思索片刻,举起茶杯,示意了一下。“不管教授信与不信,走到今天这一步,非我所愿,至少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孔融不假思索地点点头,举起茶杯,一饮而尽。“我信陛下。”

孙策有些意外,转念一想,又释然了,不禁放声大笑。

孔融也笑了,声音虽不大,却很欣慰。

——

孔融告辞而去,孙策独自在堂上坐了好一会儿,直到孙权走进来,站在廊下,拱手施礼。

孙策指指对面孔融刚刚坐过的椅子,本想让孙权坐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将这张椅子收起来,留待孔文举专用。”

孙权愣了一下,眼神中露出一丝异样。“看来陛下和孔文举相谈甚欢。”

随侍的张温、凌统走了过来,将椅子搬走,又换了一张。孙策示意孙权入座,手掌轻拍着扶手,瞅了孙权两眼。“仲谋,最近读什么书?”

孙权想了想。“主要是兵书,还有一些舆图。”

孙策应了一声。前军一直在准备进攻益州的战事,孙权看兵书、地图也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他想问孙权的并不是这件事,然后想想又觉得没意思,便没有再问。

“准备得如何?”

孙权露出一丝苦笑。“陛下,春水已生,长江进入盛水期,一时半会怕是无法进攻了。曹操毕竟不是公孙述,不会将长江天险拱手相让。”

“这是你的意见,还是整个前军的意见?”

孙权愣了一下,眼珠转了两转。“倒也没有正式合议,只是大家都这么说。至于是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臣也不敢断言,或许……”

孙策见孙权顾左右而言他,心中不快,打断了孙权,直截了当的问道:“你的意见呢?”

孙权搞不清孙策的倾向,嗫嚅着不敢回答,甚至不敢看孙策的眼睛,只能低着头,如坐针毡。

孙策盯着孙权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挥挥手,示意孙权退下。孙权涨红了脸,讪讪地起身告退。

——

数日后,孙策离开长沙,返回洞庭,随即又带着军师处、军情处的军师、参军们赶往夷陵视察。

江陵督娄圭接到诏书,赶到江边与孙策会合,登上了孙策的座舰。

见完礼,叙了几句旧,孙策便开门见山,询问娄圭对当前战事的意见。

娄圭早有准备,也不推诿,直截了当的说道:“当战。”

孙策不置可否,静静地看着娄圭。“说说理由。”

“数万大军集结,日费千金,虽说日日练兵,毕竟与实战有所区别。以夷陵为限,长江上下的水情截然不同,洞庭虽阔,不足以观,若不实战,将士们很难清楚逆水而攻的凶险。哪怕是试探性的进攻,驾着舟走上两回,也比演习有用。”

孙策嗯了一声,却没发表意见。孙权在一旁听了,心里却是咯噔一下,如梦初醒,既感激又有些不安。很显然,孙策对他那天的回答不满,只是碍于面子,没有当面斥责他。今天借着接见娄圭的机会,让他听听娄圭的意见,将来讨论军情时,他就能回答得更加妥贴。

娄圭是荆州知名的将领,早在初平二年就依附了孙策,又驻扎江陵多年,熟悉水情地形,他的意见自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权竖起了耳朵,凝神倾听娄圭的每一句话。

娄圭的意见很明确。一场大战,必然不是一两天就能决定的,在真正的决战之前,双方免不了要互相试探,尤其是进攻方。试探性攻击不仅可以摸清对方实力,熟悉地形,锻炼将士,还可以捕捉战机。这种不断的冲突本身也是对将士心理的一种压迫,训练不足的新兵很容易在这种长期的压迫下崩溃,而将领也会被大量的信息干扰,筋疲力尽,甚至因心理疲惫导致疏忽,出现重大误判。

换句话说,战斗有大小,但无时不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战机,越是不利的时候越是如此。现在长江水盛,谁都觉得逆流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反倒可能形成战机。

比如通过栈道进攻,逼近鱼复。这种小规模的步卒战斗正是吴军优势所在。一旦能兵临鱼复城下,扼住蜀军水师入峡,那吴军的水师就可以从容入峡了,比起且战且进,难度要小得多。

娄圭还特别提及,驻守夷陵的校尉潘华当年就随周瑜进攻过巫县,对那里的地形比较熟悉。

孙策命娄圭准备一下,军议时提出具体的意见,并让他去找沮授、刘晔等人,先沟通一下相关的情况。

娄圭兴冲冲的去了。

孙策转身看着孙权。“有收获吗?”

孙权喜不自胜,连连点头。

孙策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些都是听来的,或许有感悟,却非你自己的。行军作战,因人而异,有人持重,有人机变,有人善攻,有人善守,不可一概而论。兵书要读,但远远不够,你要在实战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些东西别人教不了你,只有战场教得了你。”

“唯。”孙权躬身再拜。

孙策起身,伸手拍拍孙权的肩膀。“战场的凶险,你我都清楚。水战更胜于陆战,一旦落水,就算你的身份再尊贵,一样只能听天由命,不多沦为鱼鳖之食。仲谋,在真正走上战场之前,你后悔还来得及,安安稳稳做个长沙王,娶妻生子,也能让母后安心。你若是觉得长沙太小,再增几个县就是了。”

孙权红了脸。“陛下,长沙十八城,近四十万户,不仅居楚州四郡之首,就算是过去的荆州七郡,也仅次于南阳。臣若是还嫌小,岂不是太不知足了。陛下,臣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若此战不胜,臣即刻罢兵归国,从此安心做一个藩王,不让陛下担忧。”

孙策看着孙权,沉默了良久,举起手掌。

“一言为定?”

孙权也举起手掌,与孙权三击掌。“一言为定。”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明末之大国崛起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在大明当暴君胡扯五千年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贞观清闲人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降落在清初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天将任:百战英魂三国之小兵传奇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