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夷道城外。

当将士们乘坐的船只抵达城北江畔的码头时,许多人都对着眼前景象大吃了一惊。

在码头范围内,原本并排有两座粗厚木板搭建的栈桥,每座都长约十余步。因为木料长期浸泡在水里逐渐腐朽,很容易被江水摧毁,因而每隔几年会有商队出面组织,打入新的木桩、添加新的木板来加固。年复一年下来,栈桥慢慢延伸成不规则的形状。

现在这两座栈桥看不到了,还有栈桥后两丈高的土质墩台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条足有三丈宽、十余丈长的巨大石堤深深地探入大江之中。在石堤两侧,分别伸出两条木制栈桥,在栈桥的末端和侧面,密集地停靠着船只。

如果是参与初时在乐乡整治洈水旧河道的士卒,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正是先以杩槎挡水截流,再下桥桩,最后以竹笼和碗兜装卵石培固的做法。

此时西面的一条石堤上一片繁忙。数以百计的挑夫正喊着号子,或者借着木架吊运,或者以人力把船舱中运载的物资搬运到石堤上。

物资中的粮秣之属,直接经过石堤到后方的平台,在平台上装运进大车,然后顺着新建的坡道折向东面,往宜都城东面的粮库去。

因为荆州久经战乱的缘故,粮秣储备一直比较紧张,因此玄德公从益州府库调拨了相当数量,舟行转运到荆州。归属宜都郡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将会陆续发往江陵。

另外如武器、甲胄之类,则用独轮车运载,沿着旧有的道路通行,目标是宜都城北的武库。这些都是战场缴获用以弥补各部缺损后的余量,将会交由工匠进行统一修缮后,另行分配使用。

虽然天气寒凉,但是民夫们个个都赤**膛,满身热汗蒸腾。偶尔有人感到点寒意,在石堤中段燃起的火塘边,有用铜釡烧煮的热水,边上还有烘烤着的干粮供应。

在平台一侧,有座高大的塔楼。塔楼以巨石为基,极其牢固。一名文吏站在塔楼最上层,不断呼喝着什么。在他身后,两名仆役挥着不同颜色的小旗,指挥着装运士卒的船只一艘艘依序停靠到东面的石堤。

一批批的士卒从船上下来。他们不在码头停留,直接从西面特别开阔的大道一路前进。他们将要进入宜都城西面的马鞍山军营,先完成建制归属的登记,然后再按照各自的职位级别和功勋,获得长短不一的假期与家人相会。

按照这个安排,士卒的家属们应该在马鞍山军营那边等待才对,但盼望孩子或丈夫安全回归的情绪,催促着数以千计的人直接赶到码头附近。他们又不敢靠近,只能聚集在稍远处的山坡上,黑压压的一片。

在这个距离上,其实看不见将士们的面容。但他们就是那么执拗地聚集在一起,站在寒风中默默地等待着。

正在此时,靠在栈桥边一艘船只忽然遭遇浪涌,猛地起伏了两下,撞上了栈桥边的木梁。船上的士卒们顿时人仰马翻,因为马匹受惊冲撞,导致好些人落水,连带着周围的几艘船都乱作一团。

这场景顿时使得将士家眷们也惊慌起来,

在另一面的山坡上,有一支骑队正驻足观看军船入港的场景。

骑队数量不多,大约三五十人,其中半数顶盔掼甲,武备齐全;还有些是少年模样,另有几名虽身着戎服,却掩不住身姿婀娜,竟是女子。

骑队最前方,有三个人并排。

左侧一名胡须花白、满面风霜的武人轻提缰绳,向中间那位遮着面纱的女骑士道:“主母,宋水估计忙不过来,我去收拢下局面。”

被称为“主母”的女骑士轻声细语地应道:“那就劳烦延叔啦!”

庐江雷氏部曲中,被广泛尊称为“延叔”的,自然是最得宗主信任的老资格校尉王延王永明。而能被王延称为“主母”的,也只有雷远的妻子赵襄了。

王延接令之后,带着数人催马下坡,直接登上石堤。

他连声叱喝,先让已经登岸的将士加快速度离开,再勒令其它船只暂停靠岸。待到腾出石堤和栈桥上的空间,随即令人持长竹竿、大网兜,急救落水之人。好在此时江水并不湍急,落水之人最远的也不过被冲出去百十步,自己还竭力攀扯水草挣扎着。

当这些人都被救起,原本站在塔楼上的宋水也匆匆赶到。

他带来几件皮袍和毡衣让落水者穿上,又领他们往塔楼后面避风的屋子休息。近几年冬季的寒冷甚于往日,虽然没到滴水成冰的程度,但若直接被风吹了,必定要大病一场。

待到落水者都进屋子里去,又有几名仆役奔出来,往火塘边的铜釡里勺了水端回去。

赵襄知道,那铜釡装的热水加了花椒和生姜,想来每人喝一些,便无大碍了。

现在麻烦的倒是那些军士的家眷,他们既不知道落水者是否都被救起,也不知道安置在屋子里的那些人情况如何。虽然看不清面容,可是许多人忽然就担心那是自己的丈夫或儿子,于是有人哭喊着,沿着山坡向江边跑,也有人往塔楼的方向奔去。

但这奔走的方向恰好横过运输粮秣和军械的道路。他们一群男女老幼乱哄哄的,只怕要耽搁正事。

赵襄叹了口气,转向自己右手边一人:“周先生,你可否去安抚下百姓?”

周先生便是雷远的家宰周虎了。

他的骑术不佳,这会儿停马在斜坡,总觉得随时有可能滚翻下去,于是伏下身体抱着马颈,额头上竟然淌着汗。

虽然如此,主母有令,不得不从。周虎连声道:“是!是!我这就去!这就去!”

说着,他策马便行,一路上在马上背颠得东倒西歪。

赵襄身后的骑士们不禁连声轻笑。

周虎有些书呆子气,但做事情素有章法,也格外细密周到。整座宜都城里的雷氏依附百姓和部曲家属,没有人不认识他的。有他出面,想必很快就能让人群安定下来。

赵襄回过头,继续看着码头上的情形。

雷远出兵入蜀前,将家中的事务托付给王延、辛彬和周虎。另外只告诉他们,若有大事,可以请出赵襄决断。

但赵襄可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怯弱女子,她随赵云转战南北,亲历过的厮杀场面只怕比雷远还要多些。数年前玄德公军溃于长坂坡的时候,她年仅十四岁,就能翼护两名幼弟,经历几番恶战从乱军中脱身。如这等女子,称一声巾帼英豪也不为过。

汉朝时女性的地位原本就比后来历朝要高得多,再加上赵云疼爱女儿,陪嫁的侍女和部曲也不少。数月下来,整个庐江雷氏的内务竟然大部分都由赵襄决断,王延、辛彬和周虎顺理成章地成了奉命行事之人。

随同在赵襄身后的侍女这时候笑道:“听说宗主只会在夷陵停留两天,然后荆北那边还有战事,或许还要去拜见关将军,日程紧张的很……所以光在此等候可不行,女郎何不召一艘船来,我们往夷陵走一趟?”

“住嘴!”赵襄嗔怪一句,在面纱遮掩下的两颊泛起红晕。

几名侍女并不在乎,彼此传着眼色,低声轻笑。

距离他们丈许处的一名扈从忽然大叫起来:“宗主!你们看,那是宗主!宗主来了!在那里!”

侍女们顺着那扈从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一艘小舟不知何时滑行到了码头边缘,靠近山坡的浅水区。船只尚未停稳,一名身着灰色戎服的青年便一跃上岸。

那人可不就是庐江雷氏的宗主、赵襄的丈夫么?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明末之大国崛起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在大明当暴君胡扯五千年福寿至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贞观清闲人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龙腾美洲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锦衣黑明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汉末少帝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崇祯末年带妹征伐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降落在清初大唐逍遥侯帝王之名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黄巾张狂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综武:之大秦仙朝大明朱标重生女帝帝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系统再拉也得用着穿越异世界?我有军火系统!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崇祯窃听系统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重整汉末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三国:白毦陈到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被迫登基我是个风流公子却被迫保持童子身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天将任:百战英魂三国之小兵传奇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