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岛国舰队的进犯后,萧宇与诸葛逸并未沉浸在短暂的胜利喜悦中,他们深知,岛国野心勃勃,定会卷土重来,海防的巩固刻不容缓。回到京城,两人立刻进宫面见新皇,详细汇报海战情况,并呈上后续海防建设的规划。
新皇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听完汇报后,微微颔首:“此次海战,虽获胜利,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二位爱卿所提海防建设之策,甚合朕意,务必尽快落实,确保沿海百姓不再受战火侵扰。”
萧宇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建议在沿海一线增建多座坚固堡垒,形成防御链。堡垒之间设置烽火台,确保军情传递及时。同时,大力扩充水师规模,建造更多大型战船,提升海上作战能力。”
诸葛逸接着补充:“陛下,云树灯与盒子木正全力研发新型海战武器,臣以为可设立专门的水师兵器研发营,为水师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让我朝水师在未来海战中占据绝对优势。”
新皇听后,当即批准:“准奏,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朝廷全力支持。此事关乎国家安危,二位爱卿务必谨慎行事,早日完成海防建设。”
领命后,萧宇与诸葛逸迅速行动。萧宇奔赴沿海,亲自督建堡垒。他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仔细检查工程进度与质量。在一处正在建设的堡垒前,工匠们正忙碌地搬运石块,萧宇上前询问:“这堡垒何时能完工?”一位年长的工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回道:“回大人,若一切顺利,再有月余便可竣工。只是这巨石搬运实在艰难,进度稍缓。”
萧宇思索片刻,说道:“可利用盒子木发明的滑轮装置,能省力不少。我这就安排人送来,务必加快进度。”在萧宇的督促与协调下,沿海堡垒的建设飞速推进,一座座坚固的堡垒如钢铁卫士般屹立在海岸线。
诸葛逸则留在京城,负责水师扩编与兵器研发事宜。他广贴告示,招募精通水性、武艺高强的青壮年加入水师,短短数日,便有数千人报名。同时,他频繁前往兵器研发营,与云树灯、盒子木探讨新型武器的研发进展。
云树灯指着图纸,兴奋地说:“诸葛大人,新型连发弩已研制成功,此弩可连续发射多支弩箭,威力巨大,在海战中定能发挥奇效。”盒子木也不甘示弱:“还有这新型水雷,只要敌军战船靠近,便能自动引爆,让其有来无回。”
诸葛逸看着这些新式武器,心中充满信心:“二位不愧是国之栋梁,有了这些武器,我朝水师如虎添翼。务必加快生产,早日装备水师。”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海防建设的巨额投入。一些保守派大臣认为,此次海战已击退敌军,无需再耗费大量资源加强海防,应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在一次朝会上,一位老臣站出,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如今海防建设开支巨大,国库负担沉重。长此以往,恐影响国家其他事务的发展。”
萧宇立刻反驳:“大人此言差矣,此次虽胜,但岛国野心不死。加强海防,乃是为国家长治久安考虑。若此时松懈,一旦敌军再次进犯,沿海百姓将生灵涂炭,国家损失将更为惨重。”
诸葛逸也说道:“陛下,海防稳固,方能保障海上贸易畅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加强海防不仅不会加重国库负担,反而会带来更多收益。”
新皇沉思片刻,说道:“朕意已决,海防建设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不可半途而废。诸卿当以国家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筑海防长城。”
保守派大臣见新皇态度坚决,不再言语。萧宇与诸葛逸继续全力推进海防建设,经过数月的努力,沿海防御体系焕然一新。新建的堡垒坚固无比,水师战船数量大增,且装备了先进的武器。
就在海防建设大功告成之际,传来消息,岛国正重新集结兵力,准备再次进犯。萧宇与诸葛逸得知后,毫无惧色,他们迅速部署防御,严阵以待。萧宇站在海边的堡垒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目光坚定:“来吧,我们已做好准备,定要让你们有来无回!”一场更为激烈的海战即将爆发,而萧宇与诸葛逸将带领中原水师,扞卫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