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宇从灾区归来,京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孙权因屡次计划受挫,对萧宇的恨意愈发浓烈,他在朝中的党羽也开始蠢蠢欲动,一场更加凶险的政治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回朝后的萧宇,首先进宫向皇帝详细汇报了灾区的救援和重建情况。皇帝对萧宇的工作十分满意,当众对他进行了褒奖。然而,这却让孙权等人更加嫉恨。退朝后,孙权与几位心腹大臣在宰相府密会。“萧宇这小子,三番五次坏我好事。这次他立下大功,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又稳固了几分,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孙权阴沉着脸说道。
一位大臣附和道:“宰相所言极是,可如今萧宇深得陛下信任,我们该如何是好?”孙权冷笑一声:“哼,他萧宇再得宠,也总有把柄可抓。最近我听闻他在灾区时,曾与当地一些富商来往密切,说不定能从这上面做做文章。”另一位大臣面露担忧:“宰相,若是没有确凿证据,贸然弹劾,恐怕会惹恼陛下。”孙权摆摆手:“这个我自然知晓,先派人去调查,只要有一丝蛛丝马迹,我们就能大做文章。”
与此同时,萧宇也察觉到了孙权等人的敌意。他回到将军府后,与谋士李风商议对策。“将军,孙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恐怕会有更激烈的动作。”李风忧心忡忡地说。萧宇微微点头:“我也有此预感。这次在灾区与富商合作救灾,虽是为了百姓,但孙权肯定会借此诬陷我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李风沉思片刻,说道:“既然知道他们的套路,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将军可以主动向陛下汇报与富商合作救灾的详情,让孙权无机可乘。”
萧宇眼前一亮:“此计甚好。我这就写一份详细的奏章,将救灾过程中的每一笔捐款和物资的使用情况都记录清楚,呈递给陛下。”于是,萧宇连夜写好奏章,第二天一早便进宫呈给了皇帝。皇帝看完奏章后,对萧宇的坦诚和细心十分赞赏:“萧将军,此次救灾你辛苦了。你能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如此妥当,朕深感欣慰。”萧宇拱手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臣一心只为百姓,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孙权并未就此放弃。他派出去的人经过一番调查,虽然没有找到萧宇贪污的证据,但却发现了萧宇的一位远房亲戚在灾区担任小吏时,曾利用职务之便,多领了一些救灾物资。孙权如获至宝,立刻在朝堂上弹劾萧宇:“陛下,臣近日得知,萧将军的亲戚在灾区救灾时,公然贪污救灾物资。萧将军身为救灾负责人,对此难辞其咎。”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萧宇心中一紧,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确实有一位亲戚在灾区任职。此事臣也是刚刚得知,臣愿意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但臣可以保证,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并且已经派人对此事展开调查,一定会给陛下和百姓一个交代。”皇帝脸色阴沉,他看着萧宇说道:“萧将军,此事关乎重大。若真有贪污腐败之事,朕绝不姑息。你务必尽快查清真相。”
萧宇回到府中,立刻着手调查此事。他发现,自己的这位亲戚是被人故意陷害的。原来,孙权的党羽为了扳倒萧宇,买通了萧宇亲戚的下属,让他伪造了多领救灾物资的记录。萧宇掌握了这些证据后,心中有了底气。
几日后,早朝之上,萧宇当着皇帝和众大臣的面,呈上了调查结果。“陛下,经过臣的调查,此事乃是有人蓄意陷害。孙权宰相的党羽买通了臣亲戚的下属,伪造证据,企图污蔑臣贪污腐败。这是臣收集到的证人证言和相关物证,请陛下过目。”萧宇义正言辞地说道。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后,龙颜大怒:“孙权,你身为宰相,不思为国为民,却屡次陷害忠良。该当何罪?”孙权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恕罪,臣也是被下属蒙蔽,实在不知此事。”皇帝冷哼一声:“此事绝不能就这样算了。来人,将参与陷害的人全部打入大牢,严加审讯。孙权,你回去好好反省,若无悔改之心,朕定不轻饶。”
经过这次事件,孙权在朝中的威望大减,他的党羽也收敛了许多。然而,萧宇知道,孙权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这场党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为了彻底打破孙权的势力,萧宇和李风开始谋划一个更大的计划。
他们发现,孙权之所以能在朝中呼风唤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掌控了朝廷的财政大权。许多重要的财政决策都由他一手把持,这也为他结党营私提供了便利。于是,萧宇决定从财政改革入手,削弱孙权的权力。
萧宇和李风经过多日的研究和商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财政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出,设立独立的财政监察机构,对朝廷的财政收支进行严格监管;打破原有的财政决策垄断,让更多的大臣参与到财政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来;同时,对税收制度进行优化,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库收入。
萧宇将这份改革方案呈递给皇帝,皇帝看完后,十分感兴趣。“萧将军,此方案若能实施,对国家大有裨益。但孙权掌管财政多年,他必定会极力反对。你可有应对之策?”皇帝问道。萧宇自信地说:“陛下放心,臣已经考虑周全。臣会在朝堂上详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争取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同时,臣也会联络朝中支持改革的力量,共同推动方案的实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宇四处奔走,与朝中的大臣们交流改革的想法。他的真诚和远见打动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支持他的财政改革方案。而孙权得知此事后,果然暴跳如雷。他召集党羽,商议如何组织改革。“萧宇这是要断我们的财路,绝不能让他得逞。我们要在朝堂上全力反对,让他的方案无法通过。”孙权恶狠狠地说。
终于,在一次早朝上,萧宇正式提出了财政改革方案。他详细阐述了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具体措施,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许多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孙权和他的党羽则极力反对。“陛下,萧将军的方案看似美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一旦改革失败,国家财政将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孙权大声说道。
萧宇反驳道:“宰相所言差矣。如今国家财政存在诸多问题,若不改革,才是真正的后患无穷。改革虽有风险,但只要我们谨慎推行,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必定能取得成功。”朝堂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得十分激烈。
皇帝看着下方争论的大臣们,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萧宇的改革方案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利,但也担心改革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就在皇帝犹豫不决时,萧宇再次站出来:“陛下,臣愿意立下军令状。若改革失败,臣愿承担一切后果。”皇帝被萧宇的决心所打动,最终决定批准财政改革方案。
孙权见皇帝批准了改革方案,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甘。但他也知道,此时再反对已经无济于事。而萧宇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实施中,他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真正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基础,也才能彻底打破孙权的势力,让朝堂恢复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