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何意思?我在和赵绿涵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赵棠儿一看到叶锦绣就来气,毫不客气地直接怼她。
赵绿涵更是生气,站了起来,挡在叶锦绣前面。
“赵棠儿,你在这儿大呼小叫做什么?这可是我家!锦绣是我的客人。我和锦绣说话,没有你插嘴的份儿才对。再说,你和那张记吹了,说不定人家本来就没看上你。我可是听说了,张记家有好几家铺子,人家也要找门当户对的,看不上你很正常。”
赵棠儿被赵绿涵说的话气得直打哆嗦。
“你可是我堂姐,你此时是为了一个外人这样对待我,我们可是姐妹!”赵棠儿不可置信。
平时赵绿涵对他们这些堂姐妹都很温和的,甚至有些许讨好的意味。此时却为了面前这个普通农妇,大声地呵斥自己。
“若是你拿我当姐妹,也不会这样对待我。我一直都是包容着你们,可是你们却蹬鼻子上脸。你和那张记本来就只是相看而已,又不是定了亲。这下吹了,却说是我的原因。你家既然说是我们大房影响到了你的婚事,那么你们对外就别说是赵家三房,看看凭你们自己的本事,能做多少生意,能找到什么好姑爷?”
赵绿涵这话可是戳到了赵棠儿的心窝子。
若不是巴着大房的话,她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
她又羞又气,当时眼泪就掉了下来,指着赵绿涵:“我要去告诉我娘,还要告诉伯母。如今你为了外人这样欺负我,我可是你的妹妹。你不仅不赔偿我……”
赵绿涵简直都气笑了:“我为何要赔偿你?你在我这儿得了多少好处?我的首饰也好,衣裳也好,你拿走了多少?以后你再也别想拿我一件东西。”
赵棠儿跺了跺脚,转身跑开了。
赵绿涵有些不好意思。
“锦绣,又让你看笑话了。本来我只是想让你到我家来坐坐,我们说说话而已,我心里憋屈着呢。”
叶锦绣摇摇头,想到自己娘家的事儿,不也是一团糟。但还好,现在她已经断亲了……
“有些话本来我这个外人不好多说,但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咱们还是要强悍一些。”
赵绿涵大笑:“实不相瞒,今日可真是把我心里的浊气都发泄出去了。就算晚点我要挨我娘的骂,我也不后悔。只是被我娘骂也就罢了,我还是担心我爹的态度。”
赵绿涵不说,叶锦绣也能想得到。
她家的婶子们都敢说把她送到庙里去,看来赵家真的把她和离这回事儿看得特别重。
赵绿涵很是忧虑:“我也不知以后如何。看我爹娘的意思,肯定是要将我再嫁出去的。但是……我如今已经是二婚,不知还能嫁给谁?”
“你暂且不要想太多。总之你好不容易从一个坑里跳出来,不要再跳到另一个坑里。这次看人一定要看准了。话说……”叶锦绣犹豫了一下,还是直言道,“你自己不要将就,不要随便胡乱地嫁人。而且你的眼光确实不太好,不如就让你娘帮你掌眼。”
她说到“眼光确实不太好”的时候,两人忍不住对视,笑出声来。之前的那些尴尬,也在这笑声中消失了。
叶锦绣觉得很奇妙。按道理来说,她应该要恨赵绿涵的。理智上应该如此。但事实上,她又觉得不必如此。
抛开王明德不谈,赵绿涵与她也无多大仇恨。
赵绿涵打开自己的衣柜,让叶锦绣来看。
叶锦绣知道地主家的闺女肯定有很多好看的衣裳,但也没想到这么多。
赵绿涵笑道:“没想到我经历了跳到坑里这回事之后,得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瘦了许多。我这些衣裳都要改呢。我还有几身料子没用过,不如送给你呀。”
叶锦绣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连你吃糖炒栗子我都收了你的钱呢,你怎么能送料子给我?”
“那不一样,你收糖炒栗子的钱,那是因为你本来就是做生意的,那叫买卖。我送这料子给你,纯粹是因为我喜欢你这个人,想和你交好。”
叶锦绣当然还是拒绝了。她很是谨慎,不想与别人牵扯到利益上。
又略坐了坐,叶锦绣就带着刘小花辞别了。
两人走出赵地主的大宅子,还悄悄回望了一下。
小花长舒了口气:“姨母,原来地主家是这样的,真是好气派呀!但是没想到,地主家里也有这么多的纷争。”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日子都是自己过的,外人是看不清楚的。”叶锦绣若有所悟。
像赵地主那样的人家,外人看着他们的日子就是光鲜亮丽,谁能知道私底下也是有烦恼的。那么过好自己才是重要的。
刘小花有些疑惑,轻声问道:“姨母,刚才赵姨母说要送你料子,还说是真心想与你结交,你为何不收下呢?何况那时你帮了她许多忙呢,你还为她出头。”
叶锦绣便教她:“这世间的人情往来,牵涉利益纠葛,能避免就尽量避免。收下了,日后难免会有诸多牵扯,不如清清楚楚的,还自在些。”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就坐了牛车回去。
虽然在赵家待了两三刻钟,但回到家里还早,正好做午饭。
没想到于氏却上门来了。
叶锦绣看到她很惊讶,于氏也有些讪讪的。
她不自在地笑了一下:“锦绣,这莴菜是我从自家菜园子里扯来的,你拿着吃。”
叶锦绣心知她上门来肯定是有事。自从那次刘二在山上企图侵犯她,她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教训后,虽然她与于氏联手将刘二给吓住,但她们也并未有什么往来。
叶锦绣便拿出两文钱来递给于氏:“劳你费心拿菜过来给我吃,我怎么能这么厚脸皮白拿你的菜?这就当是我买下的。来得正好,我也正想吃这莴菜。”
于氏连忙拒绝:“我怎么还能收你的钱?再说,就这点菜蔬值什么钱?”
自家种的菜是不怎么值钱,拿到镇上卖,一文钱就能买两三斤。于氏是想着拿菜过来卖个好,哪知叶锦绣连这机会都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