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炒栗子,一口一个。糖炒栗子,一吃难忘。”
令吴氏没想到的是,叶锦绣竟然直接拍着双手叫卖起来。
她在一旁都觉得有点尴尬。
但没想到的是,这招还真管用,马上就有人围了过来。
“这当真是糖炒栗子?多少钱一斤?”
“如此个大饱满,品相当真不错。”
叶锦绣笑容满面:“二十二文一斤,绝对超值,吃了还想吃。”
吴氏在一旁惊呆了。
这叶锦绣方才在牛车上不还说要卖二十文一斤吗?这怎么又加了两文钱?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汉子,伸手就拿了一颗:“我尝尝味儿,你放心,味道好,肯定会买的。”
叶锦绣并未阻止。
那汉子吃了一颗,十分满意:“确实好吃。想来这糖炒栗子我也吃得不少,但是都不如这个滋味。若是买回家去再好好加热一番,那味道更是一绝。给我来两斤。”
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就开张了!
吴氏连忙把秤递过去,叶锦绣给他称了两斤,四十四文钱到手。
其他人看了,这木桶里才剩下小几斤了,都急了。这个说要买,那个说要买。
剩下的三四斤也很快卖了出去。
后面的几人没能买上,都唉声叹气的。
叶锦绣自己也没想到卖得如此顺利。
她连忙安抚道:“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都别急,明日一早我还会来摆摊的。”
那些想买栗子没买到的这才高兴起来,纷纷表示明日再来买。
“其实糖炒栗子我也吃过不少,但就是感觉没有你炒的这样好滋味。”
“我方才一颗都没买着,能否让我试一颗。”
买到了的果然分了一两颗给那人,品尝到味道的也竖起了大拇指:“果然如你所说,这味道确实与我以前吃到的不一样。”
叶锦绣含笑听着。
除了炒制的方法不一样,也可能是这是系统给她的福利,栗子的品质也不一样。
“没错啦,宿主,这栗子本身就更好吃。”
听到小六的声音,叶锦绣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栗子这么快就卖完了,她兴冲冲地想着回家继续炒栗子,明天要卖的。
吴氏羡慕至极:“我这点鸡蛋都已经攒了一个多月了,才能卖个几十文钱。而你这栗子,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就赚了一百多文钱。当真是同人不同命呀。”
叶锦绣此时心情极好:“算是我运气好。”
吴氏除了能感叹她运气好还能说什么?旁人怎么就遇不到那大板栗树?偏偏这叶氏就能遇到。
吴氏的鸡蛋还未卖完,叶锦绣便自己先行离去。
如吴氏所说,就这么小半日的功夫,她就赚了一百多文钱。若是她这回多炒了板栗来,能赚到更多。
叶锦绣又买了半斤肉,路过包子铺时,大方地给自己买了个油饼。
这油饼真香,是从未吃过的好滋味,算是好好地犒劳了自己。
坐着牛车回到村里,叶锦绣才知道,自己又成了话题中心人物。
原来张老婆子和牛氏到处嚷嚷,说读书人来给叶锦绣提亲,她却不知好歹,自己给拒绝了。
有好事者纷纷向叶锦绣打听。
“锦绣啊,是你娘在夸大话吧?当真有读书人向你提亲?”
“我想着就不可能。你别怪我说话不好听,你到底先前也嫁过人,这读书人莫非是不知道你的底细?”
“我看你娘和你嫂子就是为了给你长脸,现在打着主意要把你嫁出去,因此先造出声势来。”
……
叶锦绣也不恼。
在这些村人的眼里,确实是这样的。
她们又怕叶锦绣吃大苦,又怕叶锦绣真的过得太好。
因此,叶锦绣只笑笑:“我又不想着再嫁人,只想自己清清静静地过日子。读书人不读书人,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再说你们也知道,想娶我的总应该图一头,他们能图我什么?啥也图不着的。因此这件事,大家就当笑话听听吧。”
妇人们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
就说呢,哪里又会有多少人来求娶?还读书人!这叶氏就这么抢手吗?
叶锦绣也不理会那么多,如今她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挺好的,闲言碎语都无所谓。
回到家里后,她便又给自己做一顿好饭。
肉是要炖的,蔬菜也是要吃的,白米饭也是要吃饱的。
王粗也听到了村里的那些风言风语,根本都不敢相信。
刘老婆子恨声道:“就她?叶氏?她家怕是在做美梦呢!就是放出这样的风声,让人以为她还抢手呢!叶家就是想着再收一回聘礼。别说有读书人去求娶的,就连那鳏夫都看不上她!”
“好了,娘,她如今又不是咱们家的人,你理会那么多呢。我说了让你和爹去多找些银子来,我好早日娶赵大姑娘进门。一成了婚,那些银子不就能还上了?你们怎么都没个进展?”
王明德郁闷得很。
他与赵大姑娘接触以来,发现了赵大姑娘是心仪他,但最多是将银子花在两人的吃喝玩乐上。
若是想让她拿银子出来,或者是孝敬自家爹娘,那她是不情愿的。
因此,王明德自己倒是吃好喝好,穿得也体面。但是家里王老头、刘老婆子和王珍珍的日子,却比以前难过得多。
别说这小半年没有置办衣裳了,就连那白米也难以吃上。
王明德唉声叹气的。
族里将田地挂到他的名下,那也要明年才落实。就算愿意让他从中抽取一些利益,也要到明年才行。
今年他们这一房是穷得很!
王珍珍深感不满:“哥哥你怎么回事?你自己倒是吃得油光满面的,你也不看看爹娘和我在家里都吃的什么。你可是秀才老爷啊!你不是说随随便便到镇上学堂去坐馆,一个月也有一两银子吗?”
说到这个,王明德就更郁闷。
去坐馆当夫子,当然也是一条出路,但此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切都要等明年再说……
但是此时的日子就很难过呀!
他就想着早日将赵姑娘娶进门,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
再说,即便明年能去做馆当夫子,第一年好像每个月也只能得一两银子。
以前的话,一两银子自然是不错。但如今一两银子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光是和赵姑娘出去吃饭,有时候一顿都要个二三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