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将军们也放松了警惕,三五成群地扎堆议论议和的事。
但是我却觉得这是耶律青的迷魂阵!他从心里压根儿就不愿意议和,一门心思的想着灭我们呢。
我看张大帅也喜气洋洋乐呵呵的,也就没和他说我的想法,只是悄悄和三叔二叔还有大师兄几个人在我们的帐篷里说了。
“三叔,我总觉得议和这个事不行,耶律青是不会同意的,咱们还是准备和他开兵见仗吧。”
三叔正在帐篷里背着手踱步呢,他听我这样说就想了想,然后叹了口气说道:“这番国人的心思咱们也摸不透,我也是觉得议和没有多大的可能,但是开兵见仗绝对不行,对国家消耗太大,现在是处于两难境地呀,就看耶律青怎么答复吧。”
但是,二叔和四叔还有黑妮几个人却认为耶律青说的是真的。
二叔说:“你们俩说的倒是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耶律青他们即使是番国人,但他们也是人呀,是人就不愿意打打杀杀的,我觉得议和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一些。”
大师兄也说:“耶律青和咱们打仗他们吃亏,因为他们不熟悉咱们这儿的地理环境,所以不用担心,他过几天就会来议和的,毕竟他们和大中原抗衡是没什么好处的。”
大师兄这样一说,我马上就不同意了,立即就反驳道:“大师兄,你想错了吧?番国和中原两国交战,吃亏的是咱们,你想想,人家都是马上的骑兵,步兵很少,而且起码对于人家来说,那是天生就会的一种本领,再说了,这些人上马是兵下马就是普通百姓,他们过的就是马背上的日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冬天打仗,越往南打越暖和,越好打,唯一有一点就是他们的人数相对要少一些,整个国家的人也少,但是架不住人家的本领比咱们大呀,你人多管什么用呢?人家一个能顶你十个,怎么能说他们不好打咱们呢?”
大师兄也争辩道:“我是说他们不熟悉咱们这儿的地理环境。”
我说:“打仗都是这样,谁都不熟悉新的地理环境,但是可以先派探马去打探呀,再说了,咱们打人家不也一样,也不是熟悉地理环境吗?”
三叔听了我们俩的辩论也说道:“李冲,还是一虎说的对,从北往南打要比从南往北打好打的多,首先是气候,越往南越暖和,往北越冷,尤其现在已经进入初冬了,天气马上就变冷了,我们要是打他们就不好打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至关重要的军粮问题,人家番兵都是马上出身,从小就会骑马,渴了喝马奶,饿了吃随身携带的羊肉干,没有了就抢咱们的老百姓的,因为咱们中原人多呀,到处能碰见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这就等于说不用另外运送粮草了,这也是人家的一大优势,咱们的步兵多,而且从小也没喝过什么马奶骆驼奶,根本就喝不惯,所以咱们还得另外派一支军队押送粮草,这也是咱们的不足之处呀,怎么说呢,怎么说打仗都不是正道,能不打就不打。”
二叔和四叔他们几个人听了三叔的话也点了点头,不说话了,认为我和三叔分析的对。
我又对三叔和众人说:“我觉得咱们还是准备打仗吧,不管怎么说,不能相信番国人。”
这时二叔说道:“一虎,你也没必要一门心思总是盯在打仗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变数的,也说不定,说不定番兵还同意议和了呢,咱们就等信吧。”
大师兄看了我一眼说:“你小子是不是打仗打上瘾了?总是觉得要打仗。”
“不是大师兄,二叔,我真的觉得形势不容议和的,你们就看吧,番兵绝对不会议和的。”
大师兄说道:“你这说着说着还把自己的看法给定下来了,莫非就只有打仗不可能议和吗?那也说不定。”
这时候,我身边的神手张也说道:“大师伯,我觉得我师父说的对,他们不会同意和咱们和好的,因为我在番兵的兵营也看见了,人家的士气就比咱们的强大的多,那些番兵一个个都像黑熊似的,个高体壮,估计人家一个能打咱们十来个,而且那个耶律青是个很粗野的人,好像也是个莽人,也不知道番国怎么就派了那么个没头脑的家伙当元帅。”
我说道:“不是没头脑,他是勇大于谋,人家也还是有谋略的。”
自从神手张前天去番营当了一回探马,又盗了三角令旗后,我就对他一下子刮目相看了。
以前很是讨厌他,他有时候说话很幼稚,性情不成熟,而且平时也像个女人似的老粘着我,我真的是有点不喜欢他。
现在反而很喜欢他,他和我之间就像阿色儿和我似的,是经历过情感变迁的。
大师兄听我这样说有点儿不愿意了,就呛我:“你小子咋老长别人的士气灭自己的威风呢?你不知道中原武林的几位盟主都在这儿吗?我们就那么弱小吗?”
“不是,还是一手打造视角谋略和兵力的,不是只讲力量,不相信你就看吧,耶律青绝对是要打仗,不同意议和。”
就在这时候,有兵丁进来禀报:“王盟主!大帅请您和各位义士到大帐议事。”
我们几个人赶紧出了营帐去了张大帅的调兵大帐。
打仗时调兵遣将就在这个帐篷里呢。
这时候张大帅已经坐到了帅案后面了,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的样子。
我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耶律青那边来信了,并且同意议和。
众人落座之后,张大帅就朗声对我们说道:“各位,我们刚刚收到了耶律青的来信,且不说来信的内容,就接下来的事就是我们国之大幸呀!”
我心里也不由高兴,已经铁定了张大帅就要宣布耶律青答应前来议和了。
只听张大帅说道:“各位!刚刚我收到了耶律青派人送来的书信,说他同意议和,明天就派人来和谈两国建交的事,大家说这是不是一件大喜事呀?是不是国之幸事呀?”
大家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后,马上就齐呼:“和平万岁!国之大幸!”
但是我却觉得这个事好像是儿戏一样,不像是真正要发生的事。
但是我也没说话,想听听张大帅接下来怎么安排。
张大帅继续说道:“各位,虽然我们迎来了太平,但是也依然要居安思危呀,不能大意,不过只要反正答应了,那咱们的警报也就能解除了,昨天我也把和番兵议和的想法上奏了朝廷,皇上也同意议和,并且全权委托我和番兵谈条件,我觉得也没什么条件可谈,他们是小国,咱们是大国,让他们每年逢年过节进贡咱们一些物资就行了,他们那里盛产牛羊马匹之类的牲畜,就让他们每年各种牲畜进贡一万只,大家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行!那太好了!有了他们的补给咱们的物资也就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