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水井,平常我们吃喝的水就是用这里的,左右两边各 5 个房子,正房那里是三个房子,中间是堂屋。”何寄一边说着,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上前,伸手推开堂屋那扇有些陈旧却不失厚重的大门,侧身让大家进去,“我们就在这里吃饭,旁边一左一右是知青宿舍,男知青住在左边,女知青住在右边,屋子后面是菜地和茅房。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左右两排房子住进去,但是里面现在没有炕,如果你们要住进去需要自己花钱找村里的老师傅去盘个炕,每年还得给队里交 5 块钱的房租,两排小房子后面连着的就是各自的自留地,可以用来种菜。”
何寄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这房子虽然旧,却是当年老地主家的,后来归了大队里。本来这么好的房子是轮不到知青住的,村里谁不想住进来,奈何僧多粥少,今天这家吵,明天那家要,大队长这些年为了这房子头都秃了。所以知青下乡支援农村后,大队长大手一挥便让知青住了。刚开始大家只能睡大通铺,能住那两排小房子还是一年前苏知青下乡,去和大队长争取回来的。虽然一年要交 5 块钱房租,咬咬牙也不是不可以。”何寄说到这儿,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有趣的往事,不过这些过程他觉得就没必要和新来的知青说了,毕竟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现在知青点里住着一共有 4 位男同志,3 个女同志,加上你们一共 14 人。”何寄说得很是熟练,气都不带喘的,就跟背台词似的,显然这流程每批知青过来都得来一回。
一旁的江思年看着何寄,默默给他比了个赞,笑着打趣道:“何寄,你这介绍得可真是轻车熟路啊,是不是每次都盼着给新来的知青讲这些?”何寄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哪有,这不是职责所在嘛。”
“想睡大通铺的,先把行李搬进来收拾一下吧,等会其他知青下工了,大家再相互认识一下。那两排小房子目前住了 3位老知青,门上没把锁的你们都可以选,到时候跟大队长说一声就行。”
众人听完何寄的介绍,便走到外面观察房子。江思年的目光在这些房子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左边第二间房子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他心里琢磨着:在进门的地方放个小桌子,方便平日里放些杂物和写写画画;里面盘个炕,冬天就能暖和地睡个好觉;再就是在后面开个门,看能不能在外面搭个小小的厨房,自己做饭吃,也能省些开销,还能吃得顺口些。他可没什么坏想法,就是单纯想自己开伙而已,毕竟在原世界中江思年在家里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母进厨房,会自己做饭,每年过年的时候还会和父母一起做年夜饭,那热热闹闹的场景至今让他怀念。
新来的几人中,众人面色各异,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思。江思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发现也就是那对双胞胎有点苗头。果不其然,不一会儿便听他们其中一个说道:“我们打算住右边第一间房子,现在就搬进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意见?”另一个双胞胎也在一旁点头附和。
这时,苏九然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说:“我住在宿舍就好。”他的脸上透着几分疲惫,眼睛里满是对休息的渴望,“我现在就想着快点看完,快点搬进大通铺里好好睡一觉,这一路折腾得我骨头都快散架了。”
旁边另一个男知青张伟达笑着说:“大通铺热闹,晚上还能聊聊天,不过这小房子看着是挺不错,要是能把炕盘起来,再布置一下,倒也像个小家。”
李宁夏有些犹豫地开口:“我还在想要不要住小房子,但是又觉得有点麻烦,还得花钱盘炕,交房租,这刚来也没什么钱。”
她身边的林晓燕接话道:“是啊,而且还得自己弄,我都不太会这些,要不先住大通铺看看情况?”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江思年则在一旁默默思考着自己的计划,他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着怎么去跟大队长说住那间房子的事儿,还有怎么去筹备盘炕和搭厨房的材料,毕竟这以后的日子还长,得好好规划规划,让自己在这知青点的生活过得尽量舒心些。
过了一会儿,何寄走过来问:“大家都考虑得怎么样了?要是决定好了,就可以先把行李放过去。”
江思年走上前,对何寄说:“何大哥,我想住左边第二间房子,我打算自己盘炕,再在后面搭个小厨房,不知道可不可以?”
何寄有些惊讶地看着江思年:“你会盘炕?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过你要是想试试,我回头跟大队长说说,应该问题不大。”
江思年笑着说:“我在家里的时候跟着长辈学过一点,虽然不是很熟练,但也想试试,麻烦何大哥了。”
“不麻烦的。”何寄挠了挠头说着。
江思年在原世界是乡下的,小时候家里翻新他也参与过,也了解怎样做的更好。
“对了,是这样,上面既然安排了你们下来,就是咱们村里的人,只要大家勤奋的上工,总不会饿着肚子。我也不说那些虚的,你们下乡的时候已经领过下乡补贴了,大队里给你们提供了住宿,要是没有粮食,可以到大队里借50斤粗粮,到时直接在工分里扣,这也不值当。”虽然不耐烦这些事,但大队长还是抽时间过来看看,最近地里忙着施肥,实在不想多生出事端。一口气说完就出去了。
江思年见状忙笑意盈盈的出声,从手里掏出一根烟递给了那个老人,老人看到是好烟,便当场接了过:“叔,您好,我是新来的知青江思年,我今天选了这边的房子住,听说是要付房租的。我要去哪里交钱呢?”